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ERCP检查及经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5年至2011年8月诊治的5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行急诊ERCP检查及经内镜治疗分为观察组,另23例行内科常规治疗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及肝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对比手术资料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ERCP检查及经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创伤小,疗效好,术后患者恢复快,降低重症胰腺炎发生率。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ERCP;内镜治疗(EST ENBD);胆总管梗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0-0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进展快,并发症多,部分患者很快进展为重症胰腺炎。研究发现,80%以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胆系疾病有关,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系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而在重症ABP者中63%可发现胆总管结石[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乳头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EST)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可清除胆管结石,恢复胆流,减少胆汁胰管反流,迅速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治疗[2]。现对我院自2010年5年至2011年8月接收诊治的5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年至2011年8月接收诊治的5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为发病72h内入院,均诊断明确,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关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其中31例内镜下行急诊ERCP、EST、ENBD分为观察组;另23例行内科常规治疗分为对照组。男19例,女33例,平均年龄41.0±10.2岁。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或伴恶心、呕吐、发冷、发热,上腹部压痛或反跳痛。经检查发现29例为胆囊结石并胆系感染,5例为肝内胆管结石,10例为胆总管结石或扩张,胆囊结石合并息肉5例,胆总管畸形5例,排除酒精性、高脂血症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查血常规、凝血五项、肝肾功能、血尿淀粉酶;做碘过敏试验。内科综合治疗:禁食水、胃肠减压、生长抑素和抗生素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观察组行急诊ERCP检查及内镜下治疗:乳头切开、胆总管取石、鼻胆管引流。对照组治疗:禁食水、抑制胃酸及胰酶分泌、抑制胰酶活性、联合使用头孢三代抗生素及甲硝唑抗感染,镇痛治疗,腹胀明显者行胃肠减压等综合处置。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的患者,对于达到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者,应给予重症胰腺炎相关治疗。2结果
观察组3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SAP,未发现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对照组23例患者,4例进展为SAP,发生率为17.3%,其余患者均在接受治疗后逐渐好转。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曾一度是ERCP的禁忌症,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目前的观点发生了根本转变,内镜介入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内镜下早期解除共同通道梗阻,降低胰管内高压,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胰腺炎好转。故尽早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胰管引流畅通是治疗和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4]。本次探究结果顯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加之急诊ERCP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效果明显等特点,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尤其是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方青流,宋汉明,王久芳,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ERCP处理的探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12).
[2]许国铭.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援中国急慢性胰腺炎指南(共识)解读[C].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济南:2010.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10-111.
[4]Morris-Stiff G,AI-A.Ben Frost,et a1.Does endoscopic ultrasound have anything to offer in the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acute pancreatitis[J].JOP,2009,10(2):143-146.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ERCP;内镜治疗(EST ENBD);胆总管梗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0-0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进展快,并发症多,部分患者很快进展为重症胰腺炎。研究发现,80%以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与胆系疾病有关,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系感染或胆道蛔虫等,而在重症ABP者中63%可发现胆总管结石[1]。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乳头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EST)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可清除胆管结石,恢复胆流,减少胆汁胰管反流,迅速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治疗[2]。现对我院自2010年5年至2011年8月接收诊治的5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5年至2011年8月接收诊治的5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所有患者为发病72h内入院,均诊断明确,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关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其中31例内镜下行急诊ERCP、EST、ENBD分为观察组;另23例行内科常规治疗分为对照组。男19例,女33例,平均年龄41.0±10.2岁。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或伴恶心、呕吐、发冷、发热,上腹部压痛或反跳痛。经检查发现29例为胆囊结石并胆系感染,5例为肝内胆管结石,10例为胆总管结石或扩张,胆囊结石合并息肉5例,胆总管畸形5例,排除酒精性、高脂血症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查血常规、凝血五项、肝肾功能、血尿淀粉酶;做碘过敏试验。内科综合治疗:禁食水、胃肠减压、生长抑素和抗生素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观察组行急诊ERCP检查及内镜下治疗:乳头切开、胆总管取石、鼻胆管引流。对照组治疗:禁食水、抑制胃酸及胰酶分泌、抑制胰酶活性、联合使用头孢三代抗生素及甲硝唑抗感染,镇痛治疗,腹胀明显者行胃肠减压等综合处置。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的患者,对于达到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者,应给予重症胰腺炎相关治疗。2结果
观察组31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SAP,未发现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对照组23例患者,4例进展为SAP,发生率为17.3%,其余患者均在接受治疗后逐渐好转。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曾一度是ERCP的禁忌症,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目前的观点发生了根本转变,内镜介入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内镜下早期解除共同通道梗阻,降低胰管内高压,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胰腺炎好转。故尽早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胰管引流畅通是治疗和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4]。本次探究结果顯示,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加之急诊ERCP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效果明显等特点,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尤其是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方青流,宋汉明,王久芳,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ERCP处理的探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23(12).
[2]许国铭.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援中国急慢性胰腺炎指南(共识)解读[C].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济南:2010.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10-111.
[4]Morris-Stiff G,AI-A.Ben Frost,et a1.Does endoscopic ultrasound have anything to offer in the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acute pancreatitis[J].JOP,2009,10(2):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