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珊瑚告急!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气候变暖就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珊瑚群落的生态健康,但人们并没有因此警醒,甚至连一些科学家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因为较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等过一段时间,珊瑚自然会恢复。只可惜事与愿违,接下来发生的珊瑚死亡事件,不仅在科学界掀起轩然大波,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1998年,全球有16%的热带珊瑚礁死亡;2016年,全球70%的珊瑚礁遭到破坏;到了2019年,被誉为澳大利亚“皇冠上的明珠”的大堡礁,彻底失去了50%的珊瑚……截至目前,人类已失去超世界半数的珊瑚礁,但珊瑚死亡的趋势并没有得到缓和。2019年9月18日,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相关文章称:如果气候持续变暖,预计全世界的珊瑚礁将在2070年全部消失。如此看来,这场严峻的生态灾难已经到了人类不得不做出改变的地步。

海洋至宝珊瑚危机影响不容小觑


  在印度尼西亚的一处海底,数千个钢形支架密密麻麻地插在珊瑚之间,一群背着氧气瓶、穿着潜水蛙鞋的人,正忙碌地穿梭其中。他们不时地打着手势,让上面的伙伴把更多的钢形支架放下来,不知情的,还以为他们在丢弃废铁废钢,污染海洋;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修复珊瑚,而且这样的修复已持续好几年了。
  弗兰克·马尔斯,是发起这项修复项目的负责人,这些被他称为“珊瑚蜘蛛”的六边形钢支架,是用来辅助珊瑚生长繁殖的“好帮手”。到目前为止,弗兰克和他的团队已在印度尼西亚安装了8600多个珊瑚蜘蛛,覆盖了超过8000平方米的海底,但他本人对此不算满意。在接受BBC采访时,他说:“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这需要大多数人的觉醒,但现实是,我们的影响有限,很多人还是对珊瑚了解甚少,更别说做出什么改变。”BBC报道显示,由于珊瑚多群居,形状像树枝,不少人都误以为是植物;但其实,珊瑚是由珊瑚虫群体及其骨骼組成的一种动物,而它存在的意义,也远远不止旅游观光这一项。
  “珊瑚”一词最早来自古波斯语sanga,意为珊瑚虫群体及其骨骼。珊瑚虫好群居,身体呈圆筒状,通过捕食海里的浮游生物为生。其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大量碳酸钙,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所以换句话说,珊瑚也是珊瑚虫的分泌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称这种生物为“zoophyta”,意思是介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物;直到18世纪,珊瑚才被正式并入动物界。美,是珊瑚人尽皆知的一大特点。它们千姿百态,有的像一簇簇伞状小黄花,有的如洒上各种颜料的多肉植物,还有的宛如一个奇异动人的海底公园:鱼儿在里外追逐嬉戏,虾、蟹、螺、藻点缀其间,色彩鲜艳夺目,珊瑚似婆娑起舞,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一睹芳容。

  除了美,珊瑚还被人称为“海底雨林”。全球珊瑚礁的面积不到海洋总面积的千分之二,却养育着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是许多海洋动植物的生存基础。鹦哥鱼、粗皮鲷、雀鲷等以藻类为食的鱼类,都会到珊瑚附近吃共生藻类,或是利用与珊瑚相近的体色,来躲避天敌。与此同时,这些小鱼又会引来大鱼等其他生物,使珊瑚及其周围区域成为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有学者称,珊瑚的多孔性和枝状生长能为许多微生物和鱼类提供栖息地,一个珊瑚礁生态系统里,可以达到1500个鱼种。而对于生活在热带海域边的人类来说,珊瑚是“保护神”,也是“衣食父母”。珊瑚粗糙复杂的构造可以通过摩擦来削弱波浪的力量,减轻海浪侵袭对人类的伤害。除此之外,它也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渔场,为全球五亿多人提供了食物和收入来源。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珊瑚给世界带来了如此多的益处,却还是在应对人类近百年带来的环境变动中,败下阵来。据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数据表明,全球珊瑚礁有11%遭灭顶之灾,16%已不能发挥生态功能,60%正面临严重威胁。而十六年后的今天,事态愈加严重——BBC最新报道称:因为气候加剧变暖,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珊瑚白化而死,夏威夷、澳大利亚、加勒比海等地区的珊瑚礁还在持续白化中……

恐怖的白化瘟疫来自大堡礁的最后警告


  第一次记录在册的珊瑚白化现象,发生在1911年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然后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这种情况开始有规律地出现,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注意。1990年,科学家警告称,这些白化现象与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且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会威胁到全球珊瑚的生存。但是,这些警告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直到后来的珊瑚死亡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人们才如梦初醒。
  白化,是珊瑚所表现出来的病理特征,代表着死亡的前兆。就好比人类会因感染病毒而生病,只要救助及时,便会康复起来;反之则会面临生命危险。在正常情况下,珊瑚会呈现出红、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这些颜色来自其体内的海藻,而这些藻类除了带来五彩斑斓的外表,还会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营养。但随着气候变暖,温度持续升高的海水使与珊瑚虫共生的藻类活性大大降低,从而被珊瑚排出体外。一旦体内的藻类被排出,珊瑚就会将自身白色的骨骼暴露出来,形成白化现象。倘若环境持续恶化,珊瑚虫彻底死亡,那么整个珊瑚礁的生物群也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也是全球久负盛名的景点之一,每年为澳大利亚创造出数十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但与此同时,它也是珊瑚白化的典型受害者之一。澳洲大堡礁历史上出现过三次严重的白化事件,前两次分别发生在1998年和2002年,其中最严重的要数第三次:2016年的热浪灾难。
  2016年,海洋热浪席卷大堡礁,导致该地区三分之一的珊瑚出现白化。澳洲詹姆斯库克大学的珊瑚生态学家特里·休斯为了研究此次热浪带来的影响,和团队一起展开了大规模的珊瑚检查。8个月后,他们在统计恢复健康的珊瑚数据时,大堡礁的北部又出现了难以挽回的大规模珊瑚死亡事件。回忆起那段时光,特里在接受采访时,语气里满是无奈:“自1998年来,我们已经历了数次珊瑚白化事件,而每次白化发生的时间间隔已变得越来越短,高温来袭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那些连续遭到白化破坏的珊瑚礁,根本来不及复原,就要遭受新一轮攻击。”
  尽管世界遗产公约要求澳大利亚“竭尽所能”保护大堡礁,但它仍然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并还在继续兴建大型的煤矿项目。据2019年数据统计,大堡礁失去了50%的珊瑚。这一消息令众多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痛心疾首。参与珊瑚白化研究的美国科学家C·马克·埃金直言:“当你离开海水时,你会闻到身上的臭味,那是珊瑚死亡的味道。”而记录珊瑚礁从健康到白化再到死亡的水下摄影师埃克罗辛,也感叹道:“我拍下这些,是希望人们能去拯救剩下的珊瑚——假如人类的瘟疫有这般严重,那些国家肯定不会置之不顾。”

各国的拯救方案修复、保护、种植


  物种危机不一定意味着灭绝。当地球温度上升时,珊瑚可以向极点移动,在温度较低的水域中形成新的珊瑚礁。但这对处于当下环境的珊瑚来说,可能还未找到“新家”,就会被“热死”在海洋中。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长鲁斯·盖茨博士说:“比起让珊瑚自救的说法,我觉得给予更多的技术干预,才是更有希望的做法。”

  正如魯斯博士所说,各国科学家和环保人士都在积极寻求修复珊瑚的方法。比如善用“珊瑚蜘蛛”的弗兰克,就是其中之一。他说:“修复一个珊瑚礁的关键,是要管理好其表面自然生长的绿藻,而这其中的关键又在于维持食用藻类的草食性鱼种。六边形钢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能为草食性鱼类创造出保护壳,供小鱼躲避大鱼,诱使它们留下来,从而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再生提供可能。”与弗兰克的方法相比,日本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提出的方案显得更为复杂。他们通过分析数据,揭示了气候变暖导致珊瑚死亡的原因——海水升温产生的过多活性氧,直接威胁到了珊瑚虫的生存。研究人员打算通过寻找其他高分子材料来清除活性氧,提高珊瑚虫的存活率。简单来说,就是加入一种即便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让珊瑚白化而死的物质。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一种新职业:种珊瑚。就像在陆地上植树造林一样,珊瑚也是可以人工种植的。每到珊瑚繁殖的季节,研究人员会为了收集珊瑚受精卵,在海底连续蹲守好几天。然后通过人工幼体增殖技术,将受精卵发育成珊瑚幼虫,再把它们放回指定海域的人工礁体上。待到珊瑚成体培育成功,就可以将它们移植到其他海床上。以中国南海为例,研究人员黄晖及其团队已在中国南海成功种植了20多万平方米的珊瑚。
  除了种珊瑚,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的海洋学家戈夫将珊瑚保育工作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戈夫和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卫星来即时追踪珊瑚现状,并将这些数据用于珊瑚礁保育工作。戈夫的工作伙伴格雷格·阿斯纳说:“我通过飞机成像、卫星数据、水底感应器等设备搜集数据,而其他人则利用这些资料,研究出哪些珊瑚品种会对高温更具抵抗力。”据美联社报道称,夏威夷当地居民也纷纷投入到这场“珊瑚保育战”中。卡哈卢海湾教育中心的负责人辛迪·肯尼迪说:“这里的海湾和海滩公园每年会接待约40万游客,我们会告诉他们关于珊瑚的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例如不要踩踏珊瑚和喂食鱼群。毕竟真正挽救珊瑚的前提是,你必须得叫醒更多的人……”
其他文献
左页大图为大班楼用绍兴陈酒腌制做成的清蒸鲜花蟹,右页左图为叔父辈的服务员,右页上小图为大班楼菜单,下小图为大班楼三位主厨。  2021年3月25日,有“餐厅届奥斯卡奖”之称的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公布了获奖名单,香港大班楼拔得头筹,成为有榜单以来中国排位最高的餐厅。  曾几何时,说起香港美食,就会让人想起街头的小吃、茶餐厅里推车而过的叫卖声。而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过程中,
童话世界里,王于与公主总是历经磨难,最终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也有美丽的童话吗9个性张扬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是王子或公主,只要奋斗,就可以梦想成真,王子遇上公主,更是美妙童话的现实版。10月15日,BenQ Joybook正式发布S31王子公主机系列笔记本电脑,英俊睿智的S31王子(蓝紫)与美丽高雅的S31W公主(珍珠白)相遇,幸福开始蔓延。
盘锦境内,波光粼粼的大海中、银光闪闪的池塘里,海鲜、河鲜数不胜数——盘锦,为有滋有味的美好生活设下了流动的盛节,那正是味蕾的狂欢。  盘锦,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北岸、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辽河、大辽河、大凌河在这里奔流汇入渤海。海水、河水交汇形成的“两合水”泥滩,是孕育鱼、虾、贝类和藻类的温床,而数不胜数的海鲜、河鲜,又为盘锦有滋有味的生活带来味蕾的狂欢。  独特的地域条件创造了盘锦个性十足
车用帖纸  无论是车内还是车外,任何伤筋动骨的美容改装,其成本都是不合算的。何况对任意一种风格的改装,也总会有厌倦的时候。而车用帖纸则不同,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心情随意更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黄金海岸的沙丘是中国海岸带规模最大的沙丘群,这些金黄色的沙丘呈新月形,陡缓交错、起伏有序、线条流畅,蜿蜒成一条条“金龙”。  平潭属于风沙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但奇怪的是,这里有一座沙丘与村庄近在咫尺,最近的距离甚至不足3米,但村庄从没遭受过风沙的袭扰。  海南昌江的热带滨海沙漠上,生长着仙人掌、野菠萝、海枣……沙漠之中还有两条水深一米多的小河,它们静静地流淌着,给这片沙漠带来了无限生机。  沙漠,
陈陶遗,字公瑶,号道一。“陶遗”两个字,并非陈陶遗本名,他生前曾与友人通信,谈到过这个名字的来历:是章太炎为他所改,取“陶唐氏之遗民”的意思。但后世却以讹传讹,说他改名,是为了感念两江总督端方1908年对他的不杀之恩”,意谓本人性命乃“陶斋”(端方号陶斋)刀下所“遗”。  陈陶遗拥有多面人生,既波澜壮阔又曲折离奇。但是,从政做官非他所愿,他的一生,只为了浪漫的革命理想,只愿在太平盛世做一个安静的读
伊朗,古称“安息”、“波斯”,而安息帝国就是古代波斯帝国的雏形。公元1501年,萨法维王朝建立,在阿巴斯大帝的统治下,波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当时的帝国首都就是被誉为“天下之半”的伊斯法罕。  在阿巴斯大帝的号召下,波斯人民开始兴建伊斯法罕,无数漂亮的清真寺和辉煌壮观的宫殿拔地而起,不仅如此,设计精美的桥梁、宽阔的景观大道和百花盛开的公园也应运而生。  彼時的伊斯法罕富丽堂皇,无隗于“波斯明珠”的美
当夕阳的影子一天天的越拉越长,清爽的晚风开始撩弄得人心神不定,晚霞变成那种最旖旎的玫瑰色时,我们就知道夏天,已经翩然而至。就像冬天呼啸的北风会让屋里的人更觉温暖一样,在窗外白花花的刺眼阳光把大地烤到发烫的当儿,躲在家里享受数码科技的乐趣成了一件分外惬意的美事。而把安乐窝打造成世外桃源的头等大事,就是搞定家庭AV影院。因为没什么能像大片那样,给平平淡淡的日子注入无穷活力与新意。周末,当和家人一起沉浸
华安里的街道上总是暗暗的,拥挤的握手楼阻挡了阳光,刚到华安里的人总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阴暗,时间一长,胆子也会变大许多。  华安里,位于武汉市二环线以内,江汉区和江岸区交界处,是武汉最大的社区型城中村,和它在“汉漂”中名气成反比的,是本地人对于它的陌生。同大多数城中村一样,华安里的历史不算长,只有二三十年。但就在这个占地1.08平方千米的地方,密密麻麻聚集了2005栋私房。过去,这里有大批服装加
当3G通信在国内还扭扭捏捏地不愿抛头露面时,同样曾令普罗大众可望不可及的无线局域网(WlrelessLAN,这里特指IEEE802.11b/g)却在一夜间变得平易近人。如今,一个普通的无线路由器价格通常不足500元,某些入门级的产品甚至价格低至100余元。于是乎,众多追逐数字化科技体验的前卫家庭纷纷架设了无线局域网,在家里无牵无绊地上网冲浪俨然成为一种享受自在生活的全新方式。然而,近期我们连续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