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焊接学科的《材料测试分析方法》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天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sh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新工科背景下天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的本科生课程《材料测试分析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焊接专业人才为目标,提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针对高校开展同类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开展项目链条式实验模式,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强化全过程评价。课程实践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馈。
其他文献
伴随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媒体开始出现深度融合的态势,从时间、空间、主体和功能四个层面呈现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内容和属性。媒体格局的转变影响着信息传播的媒介、形态和方式,进而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的生命演化周期规律,赋予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破除传统舆情引导理念,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全程引导、全息引导、全员引导、全效引导”的引导策略,以期回应现实关切。
系统论具有整合、适应与手段三要素,与之契合的分别是国家赋予企业刑事化的合规义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遵守《刑法》法定犯罪名的引证罪状之规范、国家对企业在程序法和实体法两个维度的刑事法激励,这是刑事合规的三个要素内容。在风险社会语境下,应容许企业在适度范围内创设风险,给予企业通过证明自身合规制度、内控体系的完备来换取宽宥处罚的空间。对企业而言,通过被允许的风险与风险降低、保证人义务与结果回避义务、信赖原则与管理过失责任等刑法理论发挥阻却不法和有责的功能,刑事合规是企业面临刑事追诉时的积极抗辩事由;对国家而言,刑
机遇与挑战并存是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面临的基本态势,也是现实立足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当前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治理体系失灵失效、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抬升,都为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机遇;而目前西方话语霸权挤压、发展中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双面性”认识以及我国话语传播机制落后,又构成不可忽视的重要挑战。基于上述主要机遇与挑战,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就需要从实力保障、行动保障和传播保障三个方面协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