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与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谓相得益彰。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滞后对群体及其个体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因此教育者必须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才能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初中英语学科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有:学习兴趣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基础薄弱等。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在课堂完成,因此课堂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我们在实践中尝试以下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应合理分布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同时要兼顾组内成员的个性差异。安排组内活动时,应当给予学困生适当的角色,以便发挥他们的特长。组员之间要建立坦诚和相互尊重的关系,使学困生克服怯懦,同时,在遇到困难时,学困生会及时得到同伴的帮助,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在课堂内创设安全、积极的学习氛围。
以一节公开课为例。这是一节听说课,谈论濒危动物。课堂上共有三次小组合作。第一次:学生猜谜之后的小组活动,回答“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 Why do you like it ? ”激活学生已有的记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二次:听对话之后回答三个问题,两人对话并且组内讨论。此项任务要求学生从对话中获取信息,学困生会有困难,需要组员之间的互助。第三次:各小组描述并谈论如何保护濒危动物。这项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为了小组顺利展示,组员之间必需相互帮助、分工协作。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之间热烈讨论、互相纠正发音和单词拼写。展示时,一些学困生紧张忘词,旁边的同学会及时提醒。有位学困生擅长绘画,为全组准备了四张动物图片,当看到同学自豪地举着自己的图画时,他非常高兴。
小组的成功就是每个学生的成功。通过分享成果,不仅交流了学习结果,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到,每一名学生都有着无尽的潜能,利用课堂为他们创设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是教师应该常常思考的课题。因为,对于学困生来说,也许一次不经意的参与就可能成为他学习生活的一个转折点。
二、教学设计注重多样性,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不强。由于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因此维持注意的时间更短。教师应当创造轻松、活跃、愉快的学习环境,唯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照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开启学生兴趣和智慧的闸门。在本节公开课上,教师通过谚语和猜谜游戏的环节复习有关动物的词汇,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增强了对知识点的记忆。通过录像、对子活动、小组讨论、表演以及歌曲呈现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困生也在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受到鼓舞和感染,并主动投入到语言运用的交际活动中。
三、在教学设计中分层设计,搭设小台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条。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推进,在变化中有梯度、分层次。以本节公开课为例,教师分为七个环节逐层展开教学,在每一个环节里又分层次,搭建学习小台阶。第一环节看谚语,引出本课话题。第二个环节猜谜,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并让学生讨论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第三个环节观看录像,给学生情境刺激,目的是突出主题,为听力做铺垫。第四个环节通过听力获取信息,分为三个小梯度:一是听后说出动物名称,比较简单;二是听后判断正确错误;三是听后两人读对话,组内交流答案。第五个环节学习语言点,分为两个梯度:首先画出课文中的动词不定式句型,并总结出句型结构,之后自然流畅地过渡到语法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语法意识和发现能力;其次是看图根据情境进行造句练习,四个造句中又设有梯度,由给提示词语、句型到给提示词语而没有句型。第六个环节小组讨论汇报。第七个环节听歌填词,呼应主题,总结全课。
四、课堂巧设提问,启发诱导,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
学困生的语言实践主要来自课堂。教师提问学困生时要注意以下策略:
(1)因人设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为学困生专门量身定做一些问题。课前可以与他交流,让他能够答出,增加学习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将特殊疑问句改为一般疑问句,一个较难的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降低难度,学困生就可以逐渐参与。
(2)期待与重复。学困生回答问题较慢,教师往往会因为进度问题而换别的人回答,甚至让学困生站着重复别人的正确答案。这样会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令他们感到很丢面子,再提问时他们会因为害怕而沉默,久而久之,会放弃思考,变得更加消极被动。教师应该耐心等待学困生的回答,并让其重复教师的正确答案。
(3)积极评价。每当学生开口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评价,如“You are so clever”“Wonderful”等。学生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拥有了成功的表现机会,就能增强自信心,产生学习兴趣。
五、改革作业方式,优化作业设计
传统的作业布置是同一版本的,全班做内容完全相同的作业,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又吃不消。因此,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必须改变。
(1)分层作业。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即分层作业,包括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同时,教师应该在作业中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多样作业。作业由单一性转为多样性,由单纯的巩固性作业变为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实践性作业、合作型作业相结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编英语短剧进行表演、话题演讲、办手抄报等不拘一格的作业活动,可以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减弱焦虑感,较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之中。
(3)共享作业。随机发作业本,让学生每次拿到的都是不同的作业本,学生既可以欣赏到别人优秀的作业,又可以督促学困生自省而知不足,变换新奇的方式刺激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评价作业的主体要多元化,交给学生权力,开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助评、教师总评,让评价结果更全面、更有说服力。教师还应当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困生,明确指出学生的进步点。如果学困生能够把写作业当成一件快乐而稍带竞争性的事情来做,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六、奖励性惩罚,化贬斥为褒扬
在课堂中,学困生会因为各种原因犯错,说服教育、批评、写检查几乎招招失灵,教师常常感到无奈。换个思路以奖励代替惩罚,转移学生的视线,置换内容,把一个不经意的不如意转化为有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效果就会不同。如罚唱一首歌,跳一支舞,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写“心理病历”(写出犯错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些惩罚带有奖励意味,是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种学习与表现机会,学生则因为完成这些任务得到表扬和赞赏感受到更多成功的快乐。改错的过程,强调用快乐消解内疚,这种融化过错的良性进程,会使学生在惊喜之中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把握课堂机会,建立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困生回归课堂,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带着这样的思考去转化学困生,一定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进而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解决自身的问题。
当然,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除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还要巧妙利用课外时间,展开与学困生的良性互动,培养学习策略,补习基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北京一四Ο中学)
(责任编辑:林静)
初中英语学科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有:学习兴趣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基础薄弱等。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在课堂完成,因此课堂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我们在实践中尝试以下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以学习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应合理分布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同时要兼顾组内成员的个性差异。安排组内活动时,应当给予学困生适当的角色,以便发挥他们的特长。组员之间要建立坦诚和相互尊重的关系,使学困生克服怯懦,同时,在遇到困难时,学困生会及时得到同伴的帮助,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在课堂内创设安全、积极的学习氛围。
以一节公开课为例。这是一节听说课,谈论濒危动物。课堂上共有三次小组合作。第一次:学生猜谜之后的小组活动,回答“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 Why do you like it ? ”激活学生已有的记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二次:听对话之后回答三个问题,两人对话并且组内讨论。此项任务要求学生从对话中获取信息,学困生会有困难,需要组员之间的互助。第三次:各小组描述并谈论如何保护濒危动物。这项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为了小组顺利展示,组员之间必需相互帮助、分工协作。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之间热烈讨论、互相纠正发音和单词拼写。展示时,一些学困生紧张忘词,旁边的同学会及时提醒。有位学困生擅长绘画,为全组准备了四张动物图片,当看到同学自豪地举着自己的图画时,他非常高兴。
小组的成功就是每个学生的成功。通过分享成果,不仅交流了学习结果,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到,每一名学生都有着无尽的潜能,利用课堂为他们创设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是教师应该常常思考的课题。因为,对于学困生来说,也许一次不经意的参与就可能成为他学习生活的一个转折点。
二、教学设计注重多样性,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不强。由于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因此维持注意的时间更短。教师应当创造轻松、活跃、愉快的学习环境,唯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照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开启学生兴趣和智慧的闸门。在本节公开课上,教师通过谚语和猜谜游戏的环节复习有关动物的词汇,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增强了对知识点的记忆。通过录像、对子活动、小组讨论、表演以及歌曲呈现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困生也在轻松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受到鼓舞和感染,并主动投入到语言运用的交际活动中。
三、在教学设计中分层设计,搭设小台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条。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推进,在变化中有梯度、分层次。以本节公开课为例,教师分为七个环节逐层展开教学,在每一个环节里又分层次,搭建学习小台阶。第一环节看谚语,引出本课话题。第二个环节猜谜,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并让学生讨论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第三个环节观看录像,给学生情境刺激,目的是突出主题,为听力做铺垫。第四个环节通过听力获取信息,分为三个小梯度:一是听后说出动物名称,比较简单;二是听后判断正确错误;三是听后两人读对话,组内交流答案。第五个环节学习语言点,分为两个梯度:首先画出课文中的动词不定式句型,并总结出句型结构,之后自然流畅地过渡到语法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语法意识和发现能力;其次是看图根据情境进行造句练习,四个造句中又设有梯度,由给提示词语、句型到给提示词语而没有句型。第六个环节小组讨论汇报。第七个环节听歌填词,呼应主题,总结全课。
四、课堂巧设提问,启发诱导,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
学困生的语言实践主要来自课堂。教师提问学困生时要注意以下策略:
(1)因人设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为学困生专门量身定做一些问题。课前可以与他交流,让他能够答出,增加学习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将特殊疑问句改为一般疑问句,一个较难的问题分为若干小问题,降低难度,学困生就可以逐渐参与。
(2)期待与重复。学困生回答问题较慢,教师往往会因为进度问题而换别的人回答,甚至让学困生站着重复别人的正确答案。这样会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令他们感到很丢面子,再提问时他们会因为害怕而沉默,久而久之,会放弃思考,变得更加消极被动。教师应该耐心等待学困生的回答,并让其重复教师的正确答案。
(3)积极评价。每当学生开口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评价,如“You are so clever”“Wonderful”等。学生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拥有了成功的表现机会,就能增强自信心,产生学习兴趣。
五、改革作业方式,优化作业设计
传统的作业布置是同一版本的,全班做内容完全相同的作业,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又吃不消。因此,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必须改变。
(1)分层作业。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即分层作业,包括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同时,教师应该在作业中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多样作业。作业由单一性转为多样性,由单纯的巩固性作业变为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实践性作业、合作型作业相结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编英语短剧进行表演、话题演讲、办手抄报等不拘一格的作业活动,可以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减弱焦虑感,较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之中。
(3)共享作业。随机发作业本,让学生每次拿到的都是不同的作业本,学生既可以欣赏到别人优秀的作业,又可以督促学困生自省而知不足,变换新奇的方式刺激学生写作业的兴趣。
评价作业的主体要多元化,交给学生权力,开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助评、教师总评,让评价结果更全面、更有说服力。教师还应当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学困生,明确指出学生的进步点。如果学困生能够把写作业当成一件快乐而稍带竞争性的事情来做,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六、奖励性惩罚,化贬斥为褒扬
在课堂中,学困生会因为各种原因犯错,说服教育、批评、写检查几乎招招失灵,教师常常感到无奈。换个思路以奖励代替惩罚,转移学生的视线,置换内容,把一个不经意的不如意转化为有用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效果就会不同。如罚唱一首歌,跳一支舞,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写“心理病历”(写出犯错原因,治疗方法,几个疗程)。这些惩罚带有奖励意味,是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种学习与表现机会,学生则因为完成这些任务得到表扬和赞赏感受到更多成功的快乐。改错的过程,强调用快乐消解内疚,这种融化过错的良性进程,会使学生在惊喜之中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把握课堂机会,建立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困生回归课堂,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带着这样的思考去转化学困生,一定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进而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解决自身的问题。
当然,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除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还要巧妙利用课外时间,展开与学困生的良性互动,培养学习策略,补习基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北京一四Ο中学)
(责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