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备课现状
1、学校把教师备课结果———教案作为评价老师教学工作的完成任务之一,作为教学活动的硬件之一。
2、老师则通过教学进度计划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经验进行备课,自力更生,自成一“家”;或者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乃至教案一边抄一个教案应付检查,一边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上课。
3、存在问题:
(1)“研”的过程太少,即使有,也是借鉴别人的多,虽然适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却因为缺少老师间的“研”而使教学活动失色许多。
(2)精品教案少。由于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备课,由于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不得不备课。这种主观上存在被动,没有积极性的备课过程,必然导致备课教案简单化,无实用性,很难找到可以推广的教案(很多地方都没有推广自己学校的教案。)
(3)浪费时间。对教师来说,此问题尤其突出,上课时间较多,低段教师人均每周20节课左右,中段教师人均每周18节课左右,高段教师人均16节左右,加上大班额情况下作业批改,再加上“悄悄”(只要考试就会有)找其它课补课占用的时间,很多老师还要备课,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少得可怜!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备课,实在有浪费时间的嫌疑!对学校管理者来说,不但要对同一教材的不同老师的备课要一一检查,浪费时间,还要准备地方堆放这些对学校无多大用处的个人资料,增加了管理成本。
二、改进设想
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料,同年级同科目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分任务按单元备课,再把各老师的备课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学期的大体教案,再通过网络及电子阅读的形式不断修改,使这个教案更适合于自己的教学。
三、备课流程
1、备课硬件准备
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并懂得如何上网查资料,会进行word文档的编辑、表格的应用以及备课应当有的教学参考书。
2、学习目标,制定计划
教学伊始,通过教研活动了解全期教学要求,把握教材的纵横联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进度计划。
3、突出特长,分好任务
根据教师的知识面对全期教学任务进行分工,尤其是文科类科目,通过老师认购任务的形式,发挥老师特长,让老师喜欢所备内容。
4、集思广益,收集资料
通过教研,让每一位老师对各自的备课内容及要点进行阐述,其他老师进行更正和补充,备课老师做好笔记,再根据知识产权法通过网络、音像、同行、教学用书收集资料并建档。
5、高度负责,“写”好教案
根据备课要求,设计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教学思路,认真录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档。
(1)自己设计教学思路,保证教案原创。
(2)转录纸质教案,注明出版社、编者。网上下载,注明转载来源。
6、反复修改,一案多用
在教研活动中,对写好的教案进行研讨,提出修改意见。
(1)设计教案者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适合本班的教学。
(2)其他教师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
(3)教案页面设计时要为各修改教师留下修改空间。
7、整理成果,进行推广
通过修改后的教案,体现了原创者(转载者)的意图,也体现了同一学科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教案有几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在后续老师中进行推广。因此,管理者应当收集好电子文档,同时打印装订,进行纸质和网上推广。
四、备课优点
1、以研促教。
节约的时间用来研究教案,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在同一教案中共同研究,体现教研工作的痕迹。
2、节约时间,为老师减负。
备课时间少了,老师也就没有那么累了。
3、便于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培优补差工作的最好办法是面对面辅导,有多余的时间后,就能对学习困难学生和学习优秀学生进行辅导了。
4、便于档案管理。
电子文稿存档,做到无纸化办工。
5、能形成教研成果。
把教案上传到网络,让更多同仁借鉴,形成成果下载。
五、存在问题
1、部分老师缺少电脑。这是多数教师都会想方设法解决的。
2、部分老师要加强学习,掌握文字输入、编辑等基本技能。
3、有的老师只看教案作者的教案,不去思考,引用别人的教案。
六、迫切希望
为了让老师有多余时间进行教研,并真正意义抓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学生成绩,我在此呼吁:请各校切实行动起来,研究备课策略,为推行无纸化备课贡献一点力量。
1、学校把教师备课结果———教案作为评价老师教学工作的完成任务之一,作为教学活动的硬件之一。
2、老师则通过教学进度计划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经验进行备课,自力更生,自成一“家”;或者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乃至教案一边抄一个教案应付检查,一边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上课。
3、存在问题:
(1)“研”的过程太少,即使有,也是借鉴别人的多,虽然适合本班的学生实际,却因为缺少老师间的“研”而使教学活动失色许多。
(2)精品教案少。由于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备课,由于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不得不备课。这种主观上存在被动,没有积极性的备课过程,必然导致备课教案简单化,无实用性,很难找到可以推广的教案(很多地方都没有推广自己学校的教案。)
(3)浪费时间。对教师来说,此问题尤其突出,上课时间较多,低段教师人均每周20节课左右,中段教师人均每周18节课左右,高段教师人均16节左右,加上大班额情况下作业批改,再加上“悄悄”(只要考试就会有)找其它课补课占用的时间,很多老师还要备课,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少得可怜!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备课,实在有浪费时间的嫌疑!对学校管理者来说,不但要对同一教材的不同老师的备课要一一检查,浪费时间,还要准备地方堆放这些对学校无多大用处的个人资料,增加了管理成本。
二、改进设想
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料,同年级同科目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分任务按单元备课,再把各老师的备课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学期的大体教案,再通过网络及电子阅读的形式不断修改,使这个教案更适合于自己的教学。
三、备课流程
1、备课硬件准备
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并懂得如何上网查资料,会进行word文档的编辑、表格的应用以及备课应当有的教学参考书。
2、学习目标,制定计划
教学伊始,通过教研活动了解全期教学要求,把握教材的纵横联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进度计划。
3、突出特长,分好任务
根据教师的知识面对全期教学任务进行分工,尤其是文科类科目,通过老师认购任务的形式,发挥老师特长,让老师喜欢所备内容。
4、集思广益,收集资料
通过教研,让每一位老师对各自的备课内容及要点进行阐述,其他老师进行更正和补充,备课老师做好笔记,再根据知识产权法通过网络、音像、同行、教学用书收集资料并建档。
5、高度负责,“写”好教案
根据备课要求,设计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教学思路,认真录入电脑,形成电子文档。
(1)自己设计教学思路,保证教案原创。
(2)转录纸质教案,注明出版社、编者。网上下载,注明转载来源。
6、反复修改,一案多用
在教研活动中,对写好的教案进行研讨,提出修改意见。
(1)设计教案者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适合本班的教学。
(2)其他教师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
(3)教案页面设计时要为各修改教师留下修改空间。
7、整理成果,进行推广
通过修改后的教案,体现了原创者(转载者)的意图,也体现了同一学科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一个教案有几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在后续老师中进行推广。因此,管理者应当收集好电子文档,同时打印装订,进行纸质和网上推广。
四、备课优点
1、以研促教。
节约的时间用来研究教案,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在同一教案中共同研究,体现教研工作的痕迹。
2、节约时间,为老师减负。
备课时间少了,老师也就没有那么累了。
3、便于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培优补差工作的最好办法是面对面辅导,有多余的时间后,就能对学习困难学生和学习优秀学生进行辅导了。
4、便于档案管理。
电子文稿存档,做到无纸化办工。
5、能形成教研成果。
把教案上传到网络,让更多同仁借鉴,形成成果下载。
五、存在问题
1、部分老师缺少电脑。这是多数教师都会想方设法解决的。
2、部分老师要加强学习,掌握文字输入、编辑等基本技能。
3、有的老师只看教案作者的教案,不去思考,引用别人的教案。
六、迫切希望
为了让老师有多余时间进行教研,并真正意义抓好培优补差工作,提高学生成绩,我在此呼吁:请各校切实行动起来,研究备课策略,为推行无纸化备课贡献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