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悲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悲剧是用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悲剧的人物性格协调一致,悲剧在审美态度上是激情参式,具有伤害性;悲剧是由于因素的介入,转化必须具有一个前提:创作主题发生心灵上的强烈碰撞,产生了强烈的不能克制的执着行为,并具备一定条件偶然性。
  关键词:悲剧 性格 审美 转化 主题
  绪论
  恩格斯认为悲剧的产生是由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因此凡是符合"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历史现实遭到否定都构成的悲剧。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说明悲剧通过不幸、毁灭甚至死亡,把人们从有限的、片面的存在导向超越性局面,并使人摆脱现实的沉沦而超度到本真存在是所获得的升华感对生命真谛的体验。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而且在冲突中用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在审美效果上引起怜悯、恐惧、陶冶、净化等,悲剧人物性格是协调一致,冲突有伤害性的,审美态度必须是有情绪的,即激情参式。
  一悲剧的基本特征
  悲剧是美学中重要的范畴体系,悲剧丧失了自我生命的价值或意义。
  (一)悲剧的概念。恩格斯把悲剧定义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因此凡是符合"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历史现实遭到否定都构成的悲剧。其中"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民意的正义,进步的力量,或是善良、光明、美好的杰出代表,就是那种既符合真、又体现善的崇高势力。"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旧势力暂时占据优势,阻止代表"历史必然要求"的理想的实现与追求,并使它们遭受暂时的挫折与失败,使其合理要求得不到实现。[1]鲁迅关于悲剧也有过一句著名的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这是从悲剧的最终结果上来认识悲剧的本质的,可见悲剧最终是以"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而结束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正是符合历史必然要求的东西。这种有价值的被毁灭,客观上赋予了人生以一种非常严肃的意义,进而使人们在同情和怜悯之中萌生了对善良、正义和真理的渴望,形成了一种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二)悲剧的基本特征。悲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摹仿比我们今天好的人。"这就规定了主人公善的品格。这里所说的"正面人物"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英雄人物,又包括那些默默无闻的平凡的小人物。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但他们共同一致的品格是进步、纯洁、善良。正面人物是多种多样的,其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悲剧主人公不但以美的魅力去吸引观众的注意,而且以善的品质去吸引观众的同情和怜悯。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以死殉情,用人文主义克服家族封建意识。还有的悲剧主人公内心深处充满了真理与缪误,进步与落后的激烈斗争,斗争的结局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真制服了假,善克服了恶,美战胜了丑,然而就在这一刻遇到失败或毁灭。如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的奥赛罗。
  第二,在悲剧冲突的展开中,用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悲剧可以摧毁一个崇高伟大的人,却不能摧毁一个人的崇高伟大,美的被毁只是具体形式,其精神却完全战胜了丑和邪的恶势力。如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造福而被判永久锁在悬崖绝壁上被凶鹫啄食肝脏,岂不悲壮,他的精神之壮美永远存留天地之间,并彻底战胜了宙斯的凶残。
  第三,从审美效果看,怜悯、恐惧、陶冶、净化、提升--这是欣赏悲剧逐步展开的心态感受。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悲剧必然首先要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进一步在领略悲剧美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由于悲剧的特殊性,它不但给人莫大的审美愉悦还会给人以真的启迪: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了艰辛曲折,要实现理想目标,必须经受住挫折,准备付出代价,以赢得更加光明未来。[3]
  二悲剧的美学特征
  悲剧和作为美学中范畴体系,从美学的角度看,在情节中发生的冲突,悲剧具有伤害性,喜剧具有无害性,具体美学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悲剧的人物性格的协调一致。从人物性格看,悲剧人物的行为的目的与手段基本上协调一致的。
  悲剧人物的行动或是出于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或是出于對现存的政治伦理规范的不满,或是企图对当时的思想认识进行超越,他们的目的动机往往是合理的、有价值的,而且是具有严肃性的。悲剧人物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所采取的多是直接的冲突方式,其态度也是认真坚决的,并且在其超越过程中和陷入困境时,都始终能保持激烈的抗争意识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应该说,这些都是与其目的的实体性相符合的。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给父亲报仇是合理的,这也是他的目的动机,通过演戏来试探叔父,然后比剑进行了正面的冲突。在整个悲剧中哈姆雷特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在坚持给父亲报仇的信念,直到自己中毒也挣扎着杀了叔父。这就体现了悲剧的人物性格的目的动机和行为手段是协调一致的。
  (二)悲剧冲突的伤害性。悲剧冲突不同于通常的社会冲突,其矛盾双方都以否定对方的生命、思想、意志的存在为目的,因此,冲突将必然导致矛盾一方及悲剧主人公的苦难和毁灭,使其命运体现为一种必然性的厄运。所以,悲剧冲突是以尖锐性、残酷性著称的,而且,悲剧创作一般要求作家以忠实的态度,用正面直接的表现形式展现矛盾双方面对面的殊死对抗,并以主人公的悲惨不幸为结局:只有把悲写得彻底、写得淋漓尽致,才会产生惊心动魄的悲剧效果。如《奥赛罗》,《哈姆雷特》都是悲剧主人公彻底的毁灭为结局的,这就体现出悲剧具有伤害性。
  (三)悲剧在人物思想认识上表现为"知"与"不知"。总的看来,悲剧人物有两大类:一类是凡是那种积极行动的悲剧人物,几乎都具有"主体动机结果完全悖反"的悲剧现象。如俄狄浦斯、奥赛罗,他们往往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只考虑自己的意愿而不顾周围环境的不利因素好自身能力有限可能对其行动造成的影响,一意孤行,结果便是自己积极的行动直接或参与促成了自己的悲剧;而且,这种与主体欲望意识逆转的结果造成的痛苦更主要是心灵上的,即心灵上的自我伤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主体对主客观条件存在着认识的片面性,缺乏动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在动机的形成和目的的实现意识,有表现出对他人他物的轻信、盲从。如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常迷信神谕,不细辩其中的模棱两可的虚伪性,因而陷于"动机与结果悖反"的境地。俄狄浦斯便是如此。另一类凡是由那种外部矛盾的纠缠而卷入到命运的可怕漩涡中的悲剧人物,都陷入了无从选择的"两难"绝境。他们或是处于冲突两方之间,选择任何一方都必会危及另一方;或是西方都无法割舍、放弃或选择任何一方都是痛苦和毁灭;或是在无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自己内心欲望与道德、情爱的冲突使自己矛盾不堪。如曹禺《雷雨》中的繁漪。   联系两类悲剧人物的思想特点分析,可发现他们都处于"知与不知"的矛盾冲突中。从某种程度讲,"知与不知"既是"两难"型悲剧人物,也是"动机与结果悖反"型悲剧人物的悲剧性的思想认识方面的根源。从哲学认识论讲也就是指缺乏发展的、全面联系的辩证思维方式。
  (四)悲剧审美态度的激情参式。从审美效果上看,悲剧最先引起的是审美主体的"恐惧"和"怜悯"等情绪反应,但随之唤起的是对人物崇高的悲剧精神的"惊赞"及自身情感力量得迸发。一方面,观众面对剧中残酷的冲突及主人公悲惨的结局,自然会产生恐惧之感;而看到主人公为了追寻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走向苦难和死亡,也遭到毁灭,也会油然产生怜悯之情。另一方面,悲剧主人公,无论是高贵显赫的帝王将相、神或英雄,还是贫贱卑微的普通小人物,甚至柔弱的女子,在残酷的斗争中和苦难毁灭的结局前,都能表现出超常的抗争精神、伟大的人格力量;正是这种崇高的悲剧精神,使得观众于怜悯和恐惧之余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振奋、情感上的升华。正如康德所言,在悲剧中"是崇高的感情被刺激起来"了。所以,悲剧的审美活动是一个由消极导向积极的过程;审美主体先是感到心理上的压抑、生命力的阻滞,然后才是如受到反作用力的作用,爆发出一股更强烈更激昂的情感。[4]如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的弱女子窦娥在张驴儿和官僚的压迫下仍然坚持斗争,坚强不屈,最后发了三个毒誓:白练溅血、六月飞雪、三年干旱,表现出她超常的抗争精神。
  由于悲剧作家要正面地反映现实冲突,忠实地描绘人物的悲剧命运,所以他们的自我倾向性往往受到约束,只能让审美主体对人物的不幸遭际扼腕叹息,只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振奋鼓舞,而无法使他们的道德感得到满足。悲剧的审美活动是一个消极导向积极的过程。这就反映了主体的审美态度:悲剧欣赏中的激情参与态度。
  结语
  恩格斯、马克思、鲁迅对悲剧的基本涵义解释,得出悲剧的本质是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悲剧可以摧毁一个崇高伟大的人,却不能摧毁一个人的崇高伟大。在审美效果上悲剧引起怜悯、恐惧、陶冶、净化等,因此悲剧人物性格是协调一致,冲突有伤害性的,审美态度必须是有情绪的,即激情参式。悲剧在人物思想认识上都具有"知"与"不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范晖.悲剧产生的根源和审美价值[J]
  [3]牛宏宝著.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肖健,徐迎桥著.悲、喜劇本质关系新探[J]
其他文献
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性有机体,正在发挥着工业生产基地、商品流通枢纽、科教文化中心、对外开放窗口、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等多种功能,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中起着先导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地频繁出现极端天气,造成多次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暴雨灾害,在全球发生的更为频繁,而我国也频频位于受灾之列。几场大雨,城市变泽国。我国一些城市因暴雨来袭而成内涝的事
期刊
摘要:随着临床护理模式从传统护理模式向整体模式的转变,社会对高校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目前我国的临床护理仍然是以普通群众为主,因此加强面向基层地方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更是目前高校的教育重点。本文即是从高校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入手对如何培养适合基层地方的实用型护理人才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床护理人才 面向基层 高校 教育 实践性教学  1.引言  临床护理是医学中较普通却面向
摘要:行动导向是目前被世界职教界所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者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教学活动中,大胆采取"大脑风暴" "案例教学" "模拟教学" "岗位实训"等形式,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做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行动导向 认识创业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应与国际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英语口语交际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必要。众所周知,口语教学在中职学生英语教学中应占领主导地位。然而,作为一名职校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教授中职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口语交流的脱口而出,应对自如呢?  关键词:中职学生英语口语培养方法 实际运用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己成为中国学生的必修课。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
临猗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教育大县,也是新型的工业大县。全县57万人口,150万亩耕地。农业上,形成了苹果、石榴、梨枣三大产业林带。工业上,形成了化工、机械、针纺、食品、制药五大产业群。  全县有第一职业中学、临晋职业中学和第三职业中学三所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2236人。设有综合实验、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音乐、酒店管理、药品检验、烹饪、文秘、摄影化妆、汽车运用与维修10个专业。县第一职
期刊
目的:探析安徽省长丰县某农村地区儿童忽视的纵向发展趋势,阐述不同人口学特征分组的儿童(如不同性别、是否有兄弟姐妹、父母是否离婚、不同留守状态等)忽视的特点和在随访中的变
摘要:自财政部修订后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取消了会计类专业毕业人员免试部分科目的规定,同时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人员必须一次性通过所有科目考试,这个重大调整使得成人中专会计专业的招生一度进入低谷,必须在这个形式下改变原有的运行模式来适应当前的需求,这个正是笔者所深思和想解决的问题。现就如何体现成人中专会计专业优势,如何让此专业发展走出困境,提出一些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