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人们越来越看重城市的规划和布局,越来越注重城市的景观环境绿化建设,对居住环境的品质要求也从最初追求的耐用、实用,向绿色建筑、健康环保方向转变。在居住功能的基本要求之上,开始追求高端、美观和人性化。本文通过专门的调研,力求通过修建新建筑与改造老旧小区并举,提出一些完善城市整体形象,景观环境绿化水平的方法,应用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力求讲绿色改造的接力棒传递下去,使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合适人们居住。
关键词:海绵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绿色改造
引言:
我国在绿色建筑的道路上已经行走了十多年,这十年来,我国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环保的号召,在城市的规划中,把绿化放在重要位置。前几十年,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对住房的需求量大,于是施工单位往往追求数量,专业技术水平不够高,同时,也没有在建筑质量上引起重视,更加没有注重绿化建设,小区整体结构不合理,房屋寿命不长、抗震能力差,二三十年后,这些问题都一一显现出来,常常发生坍塌、洪涝灾害等现象,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面临出现的这些状况,我们主要采用一些绿色改造的方法,对老旧小区推行有机更新,积极构建海绵城市,使人们的居处更加宜人。
1、目前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
1.1城市规划论证不合理
在城市规划中,要有坚定、统一的理念,要把规划的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城市管理者要对于整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动向有一定的战略规划,做到心中有数,使老百姓信服。规划一旦实施就要进行到底,即使遇到政府换届的情况,城市规划不能因为换了领导而半途而废,应该由接任的领导坚持到底,把一个好的规划落实到实处,做到“政府换届,规划不改样。”。
1.2首都效应,城市同化现象突出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习惯性模仿首都的建设、布局,强行建设古城楼亭,这样生搬硬套的建筑,显得非常死板,有时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极不融合,缺乏生机,另外胡乱建设的花费成本很高,浪费了人力、物力、材料,呈现出千城一面的现象,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尊重城市的本来面貌,在原有的结构上稍加改造,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生态资源,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体现地域风情等特色。
1.3施工质量不过关
很多城市建筑是政绩工程、泡沫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质量把关,没有做好预期的绿化工程,破坏了生态平衡。有关部门“在其位不谋其政”,做监督的“懒政者,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监督管理规则严格执法,没有贯彻落实国家环保、生态的城市规划理念,这些管理上的疏忽,使房屋质量问题不过关,直接导致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現坍塌、洪涝、泥石流等灾害,这些事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2、城市有机更新方法
当前,我国进行的老旧小区的更新方法,提倡的是有机更新。也就是对城市中格格不入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公共设施等加以适当的改造和更新,并不是全部拆除重建,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使之与整个城市和谐统一为一体,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1综合整治城市环境
对城市建筑物周围的公共设施、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旅游服务、道路桥梁设置等进行综合管理整治,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提高城市服务的职能,加强绿化,构建观光风景,优化城市内部空气。对于城市中,以前没有的服务设施要进行修建,不完善的要加以更新改造,使它们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进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2功能改造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有价值的建筑物要加以保护,尤其是古建筑物,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它的功能,保留其建筑物所有者的权利。例如,对于一些小镇上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要进行有范围的保护,有条件的可以形成一个古镇旅游区,发掘当地特色文化。这样,不仅使原有的古建筑不会遭到破坏,传承了历史文化,还能保护当地的地域特色,发展经济。这是一个建筑物由居住的功能,转变为居住与旅游观光合为一体的功能的例子。各地区在进行城市翻新改造时,可以合理根据当地特点,借鉴这一做法,合理地进行城市的有机更新。
2.3重新开发新城区
在城市改造中,对于不合适、不宜居住的危旧房屋等,要及时拆除重建,不能一直放任不管,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审美效果,还可能随时发生坍塌事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适当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建筑物的重建,开发新城区,新增城市生态功能,通过重建弥补城市中缺失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城市结构趋向合理、平衡。
3、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
3.1加强对老旧小区的绿化
前几十年来,我国并没有把建筑绿化放在心上,一味地摊大饼的扩展城市,快速的城镇化,大批量的建设,钢筋水泥筑建筑物处处可见,严重破坏了地表结构,使城市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加强对老旧小区的绿化,增加花草树木的种植,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排水功能,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
因此,要因地制宜种树,使城市绿化结构多样化。充分根据当地地貌、气候、水土等,一定范围内整体设计规划,适应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多样化选择绿色植物,形成多样化的生态景观,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协调统一,起到生态、净化的作用。城市绿化是本区域的名片,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应该与当地的文化联系,在公园修建亭台、池水等等,供人们休闲娱乐,展现出城市最美的公共空间的风度。
3.2建设海绵城市
向专家、技术人员咨询当地地理环境,合理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加强改造老旧小区,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改造中,增加各个小区在大雨后的吸水、蓄水、净水功能,使城市能灵活应变雨水,充分利用净化好的雨水,避免洪涝灾害。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对水“收放自如”,灵活应对。
对老旧小区道旁路、停车场进行地面改造,采用铺设陶土植草砖,向下铺设排水管道等,增加地面的排泄能力;在人工湖内设置人工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入湖的雨水进行净化,也气到了美观的作用;在老旧小区内增加雨后花园,修建一个生态蓄水池,蓄积雨水,模拟雨水循环,还原城市绿色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积极在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上下功夫,提高了城市的绿化,有效恢复了城市的自然生态,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这条改造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出招,全面应对。我们还要不断去探索、学习新的改造方法,最关键的是,大大小小的城市要自主行动起来,把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念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维护生态平衡。
关键词:海绵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绿色改造
引言:
我国在绿色建筑的道路上已经行走了十多年,这十年来,我国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环保的号召,在城市的规划中,把绿化放在重要位置。前几十年,我国人口增长迅速,对住房的需求量大,于是施工单位往往追求数量,专业技术水平不够高,同时,也没有在建筑质量上引起重视,更加没有注重绿化建设,小区整体结构不合理,房屋寿命不长、抗震能力差,二三十年后,这些问题都一一显现出来,常常发生坍塌、洪涝灾害等现象,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威胁。面临出现的这些状况,我们主要采用一些绿色改造的方法,对老旧小区推行有机更新,积极构建海绵城市,使人们的居处更加宜人。
1、目前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
1.1城市规划论证不合理
在城市规划中,要有坚定、统一的理念,要把规划的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城市管理者要对于整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动向有一定的战略规划,做到心中有数,使老百姓信服。规划一旦实施就要进行到底,即使遇到政府换届的情况,城市规划不能因为换了领导而半途而废,应该由接任的领导坚持到底,把一个好的规划落实到实处,做到“政府换届,规划不改样。”。
1.2首都效应,城市同化现象突出
在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习惯性模仿首都的建设、布局,强行建设古城楼亭,这样生搬硬套的建筑,显得非常死板,有时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极不融合,缺乏生机,另外胡乱建设的花费成本很高,浪费了人力、物力、材料,呈现出千城一面的现象,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尊重城市的本来面貌,在原有的结构上稍加改造,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生态资源,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体现地域风情等特色。
1.3施工质量不过关
很多城市建筑是政绩工程、泡沫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质量把关,没有做好预期的绿化工程,破坏了生态平衡。有关部门“在其位不谋其政”,做监督的“懒政者,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监督管理规则严格执法,没有贯彻落实国家环保、生态的城市规划理念,这些管理上的疏忽,使房屋质量问题不过关,直接导致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現坍塌、洪涝、泥石流等灾害,这些事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2、城市有机更新方法
当前,我国进行的老旧小区的更新方法,提倡的是有机更新。也就是对城市中格格不入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公共设施等加以适当的改造和更新,并不是全部拆除重建,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使之与整个城市和谐统一为一体,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1综合整治城市环境
对城市建筑物周围的公共设施、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旅游服务、道路桥梁设置等进行综合管理整治,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提高城市服务的职能,加强绿化,构建观光风景,优化城市内部空气。对于城市中,以前没有的服务设施要进行修建,不完善的要加以更新改造,使它们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进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2功能改造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有价值的建筑物要加以保护,尤其是古建筑物,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它的功能,保留其建筑物所有者的权利。例如,对于一些小镇上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要进行有范围的保护,有条件的可以形成一个古镇旅游区,发掘当地特色文化。这样,不仅使原有的古建筑不会遭到破坏,传承了历史文化,还能保护当地的地域特色,发展经济。这是一个建筑物由居住的功能,转变为居住与旅游观光合为一体的功能的例子。各地区在进行城市翻新改造时,可以合理根据当地特点,借鉴这一做法,合理地进行城市的有机更新。
2.3重新开发新城区
在城市改造中,对于不合适、不宜居住的危旧房屋等,要及时拆除重建,不能一直放任不管,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审美效果,还可能随时发生坍塌事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适当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建筑物的重建,开发新城区,新增城市生态功能,通过重建弥补城市中缺失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城市结构趋向合理、平衡。
3、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
3.1加强对老旧小区的绿化
前几十年来,我国并没有把建筑绿化放在心上,一味地摊大饼的扩展城市,快速的城镇化,大批量的建设,钢筋水泥筑建筑物处处可见,严重破坏了地表结构,使城市生态环境失去平衡。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加强对老旧小区的绿化,增加花草树木的种植,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排水功能,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
因此,要因地制宜种树,使城市绿化结构多样化。充分根据当地地貌、气候、水土等,一定范围内整体设计规划,适应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多样化选择绿色植物,形成多样化的生态景观,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协调统一,起到生态、净化的作用。城市绿化是本区域的名片,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应该与当地的文化联系,在公园修建亭台、池水等等,供人们休闲娱乐,展现出城市最美的公共空间的风度。
3.2建设海绵城市
向专家、技术人员咨询当地地理环境,合理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加强改造老旧小区,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改造中,增加各个小区在大雨后的吸水、蓄水、净水功能,使城市能灵活应变雨水,充分利用净化好的雨水,避免洪涝灾害。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对水“收放自如”,灵活应对。
对老旧小区道旁路、停车场进行地面改造,采用铺设陶土植草砖,向下铺设排水管道等,增加地面的排泄能力;在人工湖内设置人工湿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入湖的雨水进行净化,也气到了美观的作用;在老旧小区内增加雨后花园,修建一个生态蓄水池,蓄积雨水,模拟雨水循环,还原城市绿色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积极在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上下功夫,提高了城市的绿化,有效恢复了城市的自然生态,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这条改造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出招,全面应对。我们还要不断去探索、学习新的改造方法,最关键的是,大大小小的城市要自主行动起来,把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念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维护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