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作品简介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她被同伴漠视、嘲笑、奚落,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她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最终旺达因为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了,留下来的炫亮夺目的“一百条裙子”,引起同伴的自责、悔悟,“每条裙子都荡漾着美丽的梦想”,旺达的宽容、善良而在人们心中越加美丽、可爱。她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她带走了不愉快的记忆,把原谅和梦想留了下来。朴素、坚强、却充满了梦想的主人公旺达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是坚强的,倔强的,她用一百条裙子的美丽梦想告诉所有人:一个人可以是贫穷的、孤独的,但梦想却不应该是被人歧视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环境描写的对比,品味旺达的孤独、被漠视,向往美好、追求梦想。
2.感悟本书“尊重”“梦想”等主题。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坚持内心的向往,做一个大写的人;尊重别人,树立平等的观念,做一个友善的人,懂得只要有梦想,任何平凡的生命都会发光。
三、教学设计
(一)谈话切题、导入阅读
1.介绍书目,了解作者。
在封面上我们能够获得丰富的讯息,同学们请看这个金光闪闪的图标,这是一本国际大奖小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呢?(埃莉诺.埃斯特斯)
2.回顾整本书。
“书中的故事为什么能这么打动我们的心呢?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一下故事内容?
3.了解书里的主要人物:佩琪、玛蒂埃、旺达。
(二)讨论交流、展开阅读——感受旺达的贫穷孤独和被漠视
1.认识主人公
(1)出示旺达的图片
同学们通过阅读,知道这图片上画的是谁吗?
(2)在你心中,旺达是个怎样的孩子?
2.品旺达的贫穷、孤独、被漠视
你是从哪里知道旺达是个贫穷的女孩?
(1)学生自由找描写贫穷的文段
(2)出示幻灯片:旺达的家 思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
(3)出示幻灯片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读P1 P4 P12的文段。
此时,你读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旺达?( 贫穷、孤独、干净、安静、受同学漠视。)
(三)走进内心、推进阅读——感受旺达的向往和梦想
1.旺达愿意孤独吗?愿意被漠视吗?她想融入女孩子们当中,想跟同学们一起玩,她渴望朋友,渴望友情,所以她编織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她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她说什么了?(一百条裙子)你相信吗?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晴朗的日子,看看一百条裙子的游戏怎么开始的。
3.这样的嘲笑不仅仅只是这一天,如果你每天这样被人嘲笑,被人捉弄,你的心情怎么样?
4.讨论交流:旺达面对嘲笑时又是怎么做的?她有什么表现?书中的哪一页写到了?(P15)
旺达说着,目光会飞快地掠过佩琪,投向远方——她好像是在看着很远的地方,就那么一直看着,却又什么都看不到。
5.思考:旺达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时她的心里在想什么?旺达的目光投向远方,她的心里憧憬着什么?
师小结:是啊,愿望都是在远方的,任何人都可以热情的望向远方,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6.创设情境,想象画面。
7.欣赏裙子(长的飘逸动人,短的俏皮可爱,白的浪漫,蓝的优雅,黄的亮丽,红的灿烂,绿的脱俗,黑的高贵。真是令人惊讶。) 找出描写裙子美丽的语句。
8.此时此刻,你还会嘲笑旺达吗?你还会漠视她吗?你有什么话对旺达说?
师生合诵。(P26-——P28)
小结:此时此刻,旺达用自己最美好的梦想让每一个人歧视她嘲笑她、漠视她的人都重新认识了她,原来这么贫穷、平凡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如此美好。但是,当我们都关注她、欣赏她的时候,旺达却选择了悄然离开。
(四)体会平等、触摸成长——感受玛蒂埃的自责和遗憾
1.出示旺达父亲的信
(1)自由读。引导学生体会旺达父亲的不满和无奈。
你觉得旺达的父亲在写这封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出示梅森老师的话
“我知道,此刻大家和我有着相同的感受,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遗憾了。遗憾与悲哀,兼而有之。”
他们有着什么样相同的感受?他们遗憾什么?悲哀什么?
(3)找出玛蒂埃的心理活动片段,引出玛蒂埃的决定。在嘲弄旺达的游戏中,玛蒂埃一直是什么样的态度?
内疚自责悔恨的玛蔕埃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决不再只做一个旁观者了!(指导读)
当老师和同学们深深自责的时候,旺达来信了。
2.出示旺达的信
(1)自由读,是什么让旺达仍然原谅了嘲笑她的佩琪和玛蒂埃呢?
(2)看着这幅画,玛蒂埃和佩琪早已泪眼朦胧,往事历历在目,是那样清晰,她们在想:如果当时——学生想象玛蒂埃和佩琪的心理活动。(有些遗憾,是一辈子的遗憾。)
3.出示三个主人公的画面。
(1)此刻,你最想对书中的谁说些什么?请把你心中想说的话写在这张纸上。
(2)欣赏这一百条裙子,感受象征的是美好的愿望,美丽的心灵,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贴主题板书
小结:同学们,不止是旺达,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梦想而获得力量,因为梦想而获得尊重。(贴主题板书)愿这一百条荡漾着美丽梦想的裙子,永远挂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上。 四、教学反思
和许多的儿童文学相比,《一百条裙子》非常现实,没有任何的想象、虚拟的成分,完完全全就是孩子们自己的化身和成长写实它的故事情节是如此的简单,但是里面的内涵却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反省。通过文本解读,这节课走向了深远,学生收获良多,效果非常好。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几点可取之处:
(一)文本解读,披文“入情”
可以说,读《一百条裙子》的时候,我是被打动的,正如梅子涵老师在评我这节课时曾说:“这个老师是自己走进了故事里面,她是用文学的语言在讲述这个故事,正因为她自己在故事里面,所以这个故事才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每一个听课的人。”或许我也是那种容易被感动的人,容易把自己沉浸在故事中的人。家境的贫穷,让旺达孤立于孩子们之外,这点是孩子们显而易见的,但如何让给孩子们真正走入旺达那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就这样,带着对旺达的理解,我不停在字里行间去寻找,在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词语里解读她内心的语言。“旺达慢慢地向这群女孩子走过来。每向前走一步,在脚落下之前,她好像都要犹豫很久很久。她走过来,如同一只胆小羞怯的小动物,随时准备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逃开。”抓住“犹豫”一词去让学生们体会旺达内心世界的挣扎,怕被嘲笑,但是禁不住对美的向往,旺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就这样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巧设情境,深入“悟情”
佩琪和玛蒂埃其实并没有恶意,她们缺少的仅仅是对同伴的关爱。佩琪太骄傲,她从未在意到旺达的感受,奚落和嘲笑她,使旺达原本脆弱的心一再地遭受伤害,她不理解旺达为什么要编这样的一个100条裙子的谎。她不知道,这不是一个谎,而是一个不被人“看见”的女孩子的心里的愿望。她想为自己的存在做一个有力的证明。佩琪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她缺少的对穷苦的体验。而玛蒂埃,她完全懂得旺达的心,她能体会到那些奚落和嘲笑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但为了获得佩琪的友谊,她沉默着。而旺达,长期忍受着他人的冷落和奚落,但她也是向往美的,她也有对友谊的渴望,对融入群体的渴望,所以才会在凑近那一群漠视她的女孩子们,告诉她们自己有100条裙子。所有的平时“看不见”她的人现在都看见她了。为了让学生置身其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人物,我设置了一个环节“看看一百条裙子的游戏怎么开始的?”引导学生把心放进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动作、细节,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自然而然就走入了人物的心里。挖深了文本的内涵,一个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这样丰满立体起来。
(三)角色体验,以情“动情”
每个孩子都可以在《一百条裙子》的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是孤独的旺达,也许是骄傲美丽的佩琪,也许是沉默的玛蒂埃。其实,人的残酷就在于每个人都怕被漠視,被孤立,怕被同伴抛弃,但多数人却对孤立别人乐此不疲。通过这节课,我想孩子们不仅是读懂了这个故事,并且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们会懂得如何去对待脆弱、孤独的的心灵,他们也同样会懂得用梦想去获得尊重和力量。所以最后,我直接把孩子当成玛蒂埃,当成佩琪去组织教学,然他们在各种角色中用不同的人物的视角去反思,最后通过上台贴一百条裙子,写上自己的美好心愿来结束整堂课,孩子们动情了,许多孩子眼里都噙着泪花,也许他们会从旺达身上懂得梦想的力量,从玛蒂埃身上她会学到直面自己的勇气,从佩琪身上学会善待他人……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她被同伴漠视、嘲笑、奚落,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她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最终旺达因为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了,留下来的炫亮夺目的“一百条裙子”,引起同伴的自责、悔悟,“每条裙子都荡漾着美丽的梦想”,旺达的宽容、善良而在人们心中越加美丽、可爱。她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她带走了不愉快的记忆,把原谅和梦想留了下来。朴素、坚强、却充满了梦想的主人公旺达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是坚强的,倔强的,她用一百条裙子的美丽梦想告诉所有人:一个人可以是贫穷的、孤独的,但梦想却不应该是被人歧视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环境描写的对比,品味旺达的孤独、被漠视,向往美好、追求梦想。
2.感悟本书“尊重”“梦想”等主题。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坚持内心的向往,做一个大写的人;尊重别人,树立平等的观念,做一个友善的人,懂得只要有梦想,任何平凡的生命都会发光。
三、教学设计
(一)谈话切题、导入阅读
1.介绍书目,了解作者。
在封面上我们能够获得丰富的讯息,同学们请看这个金光闪闪的图标,这是一本国际大奖小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呢?(埃莉诺.埃斯特斯)
2.回顾整本书。
“书中的故事为什么能这么打动我们的心呢?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一下故事内容?
3.了解书里的主要人物:佩琪、玛蒂埃、旺达。
(二)讨论交流、展开阅读——感受旺达的贫穷孤独和被漠视
1.认识主人公
(1)出示旺达的图片
同学们通过阅读,知道这图片上画的是谁吗?
(2)在你心中,旺达是个怎样的孩子?
2.品旺达的贫穷、孤独、被漠视
你是从哪里知道旺达是个贫穷的女孩?
(1)学生自由找描写贫穷的文段
(2)出示幻灯片:旺达的家 思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
(3)出示幻灯片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读P1 P4 P12的文段。
此时,你读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旺达?( 贫穷、孤独、干净、安静、受同学漠视。)
(三)走进内心、推进阅读——感受旺达的向往和梦想
1.旺达愿意孤独吗?愿意被漠视吗?她想融入女孩子们当中,想跟同学们一起玩,她渴望朋友,渴望友情,所以她编織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她说了一句令人震惊的话,她说什么了?(一百条裙子)你相信吗?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晴朗的日子,看看一百条裙子的游戏怎么开始的。
3.这样的嘲笑不仅仅只是这一天,如果你每天这样被人嘲笑,被人捉弄,你的心情怎么样?
4.讨论交流:旺达面对嘲笑时又是怎么做的?她有什么表现?书中的哪一页写到了?(P15)
旺达说着,目光会飞快地掠过佩琪,投向远方——她好像是在看着很远的地方,就那么一直看着,却又什么都看不到。
5.思考:旺达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时她的心里在想什么?旺达的目光投向远方,她的心里憧憬着什么?
师小结:是啊,愿望都是在远方的,任何人都可以热情的望向远方,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6.创设情境,想象画面。
7.欣赏裙子(长的飘逸动人,短的俏皮可爱,白的浪漫,蓝的优雅,黄的亮丽,红的灿烂,绿的脱俗,黑的高贵。真是令人惊讶。) 找出描写裙子美丽的语句。
8.此时此刻,你还会嘲笑旺达吗?你还会漠视她吗?你有什么话对旺达说?
师生合诵。(P26-——P28)
小结:此时此刻,旺达用自己最美好的梦想让每一个人歧视她嘲笑她、漠视她的人都重新认识了她,原来这么贫穷、平凡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如此美好。但是,当我们都关注她、欣赏她的时候,旺达却选择了悄然离开。
(四)体会平等、触摸成长——感受玛蒂埃的自责和遗憾
1.出示旺达父亲的信
(1)自由读。引导学生体会旺达父亲的不满和无奈。
你觉得旺达的父亲在写这封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出示梅森老师的话
“我知道,此刻大家和我有着相同的感受,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遗憾了。遗憾与悲哀,兼而有之。”
他们有着什么样相同的感受?他们遗憾什么?悲哀什么?
(3)找出玛蒂埃的心理活动片段,引出玛蒂埃的决定。在嘲弄旺达的游戏中,玛蒂埃一直是什么样的态度?
内疚自责悔恨的玛蔕埃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决不再只做一个旁观者了!(指导读)
当老师和同学们深深自责的时候,旺达来信了。
2.出示旺达的信
(1)自由读,是什么让旺达仍然原谅了嘲笑她的佩琪和玛蒂埃呢?
(2)看着这幅画,玛蒂埃和佩琪早已泪眼朦胧,往事历历在目,是那样清晰,她们在想:如果当时——学生想象玛蒂埃和佩琪的心理活动。(有些遗憾,是一辈子的遗憾。)
3.出示三个主人公的画面。
(1)此刻,你最想对书中的谁说些什么?请把你心中想说的话写在这张纸上。
(2)欣赏这一百条裙子,感受象征的是美好的愿望,美丽的心灵,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贴主题板书
小结:同学们,不止是旺达,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梦想而获得力量,因为梦想而获得尊重。(贴主题板书)愿这一百条荡漾着美丽梦想的裙子,永远挂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上。 四、教学反思
和许多的儿童文学相比,《一百条裙子》非常现实,没有任何的想象、虚拟的成分,完完全全就是孩子们自己的化身和成长写实它的故事情节是如此的简单,但是里面的内涵却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反省。通过文本解读,这节课走向了深远,学生收获良多,效果非常好。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有几点可取之处:
(一)文本解读,披文“入情”
可以说,读《一百条裙子》的时候,我是被打动的,正如梅子涵老师在评我这节课时曾说:“这个老师是自己走进了故事里面,她是用文学的语言在讲述这个故事,正因为她自己在故事里面,所以这个故事才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每一个听课的人。”或许我也是那种容易被感动的人,容易把自己沉浸在故事中的人。家境的贫穷,让旺达孤立于孩子们之外,这点是孩子们显而易见的,但如何让给孩子们真正走入旺达那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就这样,带着对旺达的理解,我不停在字里行间去寻找,在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词语里解读她内心的语言。“旺达慢慢地向这群女孩子走过来。每向前走一步,在脚落下之前,她好像都要犹豫很久很久。她走过来,如同一只胆小羞怯的小动物,随时准备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逃开。”抓住“犹豫”一词去让学生们体会旺达内心世界的挣扎,怕被嘲笑,但是禁不住对美的向往,旺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就这样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二)巧设情境,深入“悟情”
佩琪和玛蒂埃其实并没有恶意,她们缺少的仅仅是对同伴的关爱。佩琪太骄傲,她从未在意到旺达的感受,奚落和嘲笑她,使旺达原本脆弱的心一再地遭受伤害,她不理解旺达为什么要编这样的一个100条裙子的谎。她不知道,这不是一个谎,而是一个不被人“看见”的女孩子的心里的愿望。她想为自己的存在做一个有力的证明。佩琪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她缺少的对穷苦的体验。而玛蒂埃,她完全懂得旺达的心,她能体会到那些奚落和嘲笑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大,但为了获得佩琪的友谊,她沉默着。而旺达,长期忍受着他人的冷落和奚落,但她也是向往美的,她也有对友谊的渴望,对融入群体的渴望,所以才会在凑近那一群漠视她的女孩子们,告诉她们自己有100条裙子。所有的平时“看不见”她的人现在都看见她了。为了让学生置身其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人物,我设置了一个环节“看看一百条裙子的游戏怎么开始的?”引导学生把心放进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抓住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动作、细节,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自然而然就走入了人物的心里。挖深了文本的内涵,一个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这样丰满立体起来。
(三)角色体验,以情“动情”
每个孩子都可以在《一百条裙子》的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是孤独的旺达,也许是骄傲美丽的佩琪,也许是沉默的玛蒂埃。其实,人的残酷就在于每个人都怕被漠視,被孤立,怕被同伴抛弃,但多数人却对孤立别人乐此不疲。通过这节课,我想孩子们不仅是读懂了这个故事,并且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他们会懂得如何去对待脆弱、孤独的的心灵,他们也同样会懂得用梦想去获得尊重和力量。所以最后,我直接把孩子当成玛蒂埃,当成佩琪去组织教学,然他们在各种角色中用不同的人物的视角去反思,最后通过上台贴一百条裙子,写上自己的美好心愿来结束整堂课,孩子们动情了,许多孩子眼里都噙着泪花,也许他们会从旺达身上懂得梦想的力量,从玛蒂埃身上她会学到直面自己的勇气,从佩琪身上学会善待他人……这是一场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