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D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的易感性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与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9例为对照组,收集感染患者痰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SP-D基因多态性。结果 107例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1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占61.11%、革兰阳性菌38株占30.16%、真菌11株占8.73%。常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相对较低;常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相对较低。研究组rs2243639位点G等位基因以及rs721917位点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范围较广且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存在耐药现象,感染发生可能与SP-D基因rs2243639位点G等位基因和rs721917位点C等位基因相关。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发达地区高于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然而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结直肠镜检、粪便潜血实验等检测手段,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干预和治疗手段使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得到有效的下降。然而,由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2012 年的估计,每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1400余万,约8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在我国,自2010年来恶性肿瘤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第一大死因,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肺癌居肿瘤死亡率首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13.7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重性精神类疾病,一般涉及感知觉、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等。精神分裂症和高危青年中涉及嗅觉敏感性、气味识别、嗅觉分辨和嗅觉记忆等功能障碍,并且这些嗅觉障碍常常出现在起病时。其中嗅觉分辨的缺失广泛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并且和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嗅觉分辨的机制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NRGs(Neureg
背景: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00万例,其中47%的新发病例在中国,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是Ⅰ类致癌因子,目前据估计全球超过半数人口感染,而在我国各地自然人群中感染H.pylori的比例在41.35%-72.3%。其感染可导致胃粘膜发生慢性炎症,产生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甚至上皮内瘤变,这类癌前病变状态部分可发展为癌。因此
目的(1)研究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联合维生素C(vitamine,VC)改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ML)患者疗效和生存;(2)体外研究DAC联合VC对人白血病细胞株NB4、HL60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临床AML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首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2010年11月~2016年0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0岁
肺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致死率第一位。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 NSCLC 的治疗中,铂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顺铂使用历史最久,最广泛。但它的耐药问题却亟待解决。虽然目前有许多关于顺铂耐药的肺癌组织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但是直到现在没有一种遗传变异可以作为临床患者对铂类反应性的准确的预测标记。并且由于肿瘤组织
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在NSCLC的治疗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日渐突出。EGFR-TKI人群选择性强,目
研究目标:观察新型AKT-S6K1双重抑制剂AT7867抗人结直肠癌细胞作用,明确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和内容:1.经不同浓度AT7876处理不同时间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台盼蓝(Trypan blue)染色法、细胞集落试验(Clonogenicity assay)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存活、死亡及细胞增殖的变化。2.经不同浓度AT7876处理不同时间后,Caspase试剂盒方法、Annexin
第一部分胆管癌中microRNA差异的筛选和验证[目的]在胆管癌肿瘤组织及其癌旁胆管组织中筛选microRNAs的差异表达,为下一步的研究选择研究对象。[方法]采用高通量MicroArray表达谱芯片检测20对胆管癌及癌旁胆管组织中miRNA的表达差异;通过实时定量PCR在胆管癌组织和胆管癌细胞系中,对部分miRNA的表达差异进行验证。[结果]同癌旁胆管组织相比较,胆管癌组织中一共有10条miRN
目的:胃癌是世界第五大常见肿瘤以及第二大肿瘤致死疾病。每年有约951,000新发病例以及723,000死亡患者。超过70%的胃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超过半数发生在东亚地区(主要在中国)。我国胃癌的流行病学态势尤其严骏。多种因素例如基因背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饮食结构等都可以影响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其中基因水平的调控十分重要,但是我们对胃癌发生发展的潜在机制仍了解不足。心房钠尿肽(ANP)的功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