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设计数学课堂提问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007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获得知识;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针对教学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问。
  关键词:设计;提问;引导;有效学习
  一、结合问题情境展开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问题情境展开的课堂提问能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笔者是这样结合情境展开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时笔者创设了翻牌游戏情境,通过课件出示两组牌,分别是四张和三张一组,不显示数字。游戏规则是:每一张牌按数位顺序各表示一个数位,有几张牌就表示几位数。同时提出问题:“现在我们来看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你们会比吗?”学生能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上面的数大。“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因为四位数表示的是几千几百几十几,而三位数表示的是几百几十几。”
  接着笔者从四张牌的那一组减掉一张,再提出问题:“那这两个数,还能不用翻牌就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为什么?”学生答:“位数相同的两个数要翻牌才能比。”“那谁能翻最少次数牌最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来呢?”学生说道:“从最左边的那一张先翻,因为那里是数的最高位。”笔者用课件呈现两组牌的第一张( 4 ,6 )时,学生马上说第二个数大,笔者追问:“你们确定接下来的牌不用翻也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学生答:“因为最高位的数已经比较出大小了,那接下来的两位数即使有大小也没有用了。”
  在游戏情境中,我通过提出问题,层层设疑,不断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学得轻松愉悦,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且这样提问,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教学理念。
  二、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提问
  重难点是一节课核心,教师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计问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学习内容的关键上,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其难点是构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模型。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课堂上我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时学生有列表枚举法、列方程法、假设法等多种解题策略,但假设法比较抽象,学生在汇报时说得也不是很到位,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计算过程中的10÷2=5(只)为什么求的是兔子的只数,以及6÷2=3(只)为什么求的是鸡的只数,不能真正理解。我先从“为什么要除2?”这一关键点入手,设计问题:“假设一只兔学成鸡,抬起了几只脚?2只兔学成鸡,抬起了几只脚?”学生回答后,我还让他们上台进行表演,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8只兔子都学成了鸡,地上一共有几只脚?(16只)而实际上一共有多少只脚?(26只)你发现脚有什么变化?(少了)少了多少只脚?(10只)为什么会少10只脚?说明有几只兔子在学鸡?(5只)你怎么算出来的?”通过由浅入深地设问,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有效地理解假设的解题方法,也达到了突出教学重点的作用。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即当假设笼子里8只全是鸡,脚只数就会比实际的减少;反过来假设笼子里8只全是兔,脚只数就会比实际来的增加,然后根据脚只数少了或多了,就能推算出是几只兔或是几只鸡。
  三、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问
  在讲授新知之前,教师如能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连接点衔接处精心设计提问,就能为学生架起学习新知的桥梁,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计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导入环节,我这样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面积单位?”在此提问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能借助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之后我用课件出示:由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如图:
  并提出问题:“它的面积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8平方厘米”。学生能很快地想到了:用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来算长方形的面积。同时在学生说想法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初步体验到算拼成的长方形共含有几个面积单位,既要看沿长边能摆多少个面积单位,又要看沿短边能摆这样的几行,即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长和宽有关。为下面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指引了方向、作了铺垫,使新知的教学水到渠成。
  四、抓住知识的对比处提问
  教学中抓住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加以对比设计提问,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认识和把握相类似的知识或概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动手量一量、折一折,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然后归纳出两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直角。课堂上为了解学生是否能真正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那能不能说正方形也是一种长方形呢?”学生回答:“能”。我追问:“那能不能说长方形也是一种正方形呢?”学生回答:“不能,因为长方形只是对边相等,没有四条边都相等。”然后我揭示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正方形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通过反问、追问,进行对比,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也使学生了解了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从属关系。
  再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前面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知道商不变的性质适用于所有的除法算式,这个规律是不是也适用于所有的分数?为什么?”学生答:“因为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分数中的分数线表示除号,分子表示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表示除数。分母也要0除外,所以说‘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规律也适用于所有的分数。”“想一想,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性质是不是也有联系呢?”通过提出问题,对比分析,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认识,发展他们的认知结构。
  总之,精心设计提问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保证。好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仲生龙.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2]景丽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J].中华少年(教学版教育),2012(18).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江东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走进学生内心,做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使笔者明白: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系统工程出发应用机械电子信息等有关技术,对它们进行有机的组织与综合,实现了整体最佳化。
【正】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互动的整体结构,教师、学生、教材的有机整合和有效互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的保证。师生在互动的环境中教与学,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共同
本文首先针对流动单元的定义以及特征进行了论述,随后对目前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类研究,即流动单元的定性划分和定量划分两大类。同时本文又对流动单元定性划分法,露天沉
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和市交委全力办好广州亚运会的工作要求,广州市第二公共汽车公司为确保有关公交车以良好的车质车况和车容车貌迎接亚运会,于近期对一台计划进行中修的车辆
【正】目前,中职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学习计算机的目的认识不足,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好玩"——玩游戏、上网、QQ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