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3D室内设计中的灯光处理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n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室内设计的目的,即:创造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的室内环境。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3D室内设计得到快速发展及普及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3D室内设计过程中,对灯光进行合理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重点分析研究3D室内设计中的灯光处理要点,希望以此为3D室内设计方案的优化及完善提供有效价值建议。
  关键词:3D室内设计;灯光处理;要点
  在室内房间中,灯光设置方式方法诸多,而从优化3D室内设计方案的角度考虑,需对其中的灯光进行合理科学地处理。与此同时,对于3D室内设计相关设计工作人员来说,掌握灯光处理方式方法尤为关键[1]。由此可见,从3D室内设计方案的优化及完善角度考虑,本文围绕“3D室内设计中的灯光处理”进行分析研究价值意义显著。
  1.房间制作及建筑材质贴图应用要点
  1.1房间制作
  基于布置房间内灯光之前,需确保房间以正常单位进行制作。需认识到5米×5米房间和2米×2米房间,在放置相同强度灯盏时,呈现的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在房间制作过程中,需以具体尺寸为依据,确保制作的规范性及合理性。
  1.2建筑材质贴图应用
  以5米×5米房间为例,在灯光处理过程中,需重视建筑材质贴图的合理科学应用,即:基于室内设计过程中,需将建筑材质贴图作为设计所需贴图。若物体面积较大,则会对周围颜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以面积较大的红色底板为例,其颜色会溢出至墙壁,或者天花板上;对此需对建筑材质当中的“颜色溢出比例”进行合理调整,通常调整成“20”;针对“反射比比例”,则通常调整成“80”[2]。采取此类方法,可确保物体光线反射出80%,并使颜色溢出占比20%,以此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之后需放入房间的3D模型,均改成建筑材质,然后做好合理的“颜色溢出比例”以及“反射比例”参数调整处理。针对3D模型,一开始无需放置房间当中,避免房间“光能传递”、“渲染”速度变缓慢,进一步使3D效果图制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房间布光要点
  要想使3D室内设计的灯光得到合理科学的处理,需掌握房间布光要点,涉及:射灯投射光、圆形吊顶光带、天光以及太阳光等。总结起来,房间布光要点具体如下:
  2.1射灯投射光的布置
  针对射灯投射光,可使用光度学当中的目标点光源,此类光分布具备一定形态,且其形态称作“光域网”。对于“光域网”,指的是特定使用光域网文件,对灯光亮度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值得注意的是,光域网属于一类有关光源亮度分布的三维表现方式,在IES文件当中存储。因此,倘若投射光形成了某一种特殊的效果,只能使用光域网。并且,对于光域网文件,可在网上下载使用。此外,在房间射等相关参数设置过程中,如果光的强度在300CD到500CD范围内,其中的“分布”选取“Web”表示“应用光域网”;而“Web文件”则代表指定相对应的光域网文件。
  2.2圆形吊顶光带的布置
  对于光带制作来说,通常选择光度学当中的自由线光源。要想使直线光源变为圆形光源,可采取线光源长度变短方法,利用“间隔工具”,使其在圆形曲线上均匀分布。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自由线光源投射方向来说,为“向上”。因应用到的线光源较多,所以线光源强度通常设置成≤100CD。
  2.3天光及太阳光的布置
  在天光布置方面,可对天空当中的漫反射光线进行模拟,或者对无太阳光的室内光线进行模拟。其应用非常简单,但需认识到天光从发光点到目标点的倾角向下即可。
  在太阳光布置方面,主要对太阳的直接光照进行模拟,倘若房间进行了天光的设置,那么太阳光强度不宜设置偏高,大概需控制在1000CD[3]。基于光线设置期间,倘若场景当中存在玻璃物体,针对光线阴影可设置成“光线跟踪阴影”,若未遵循此设置要求,那么光线将不会从玻璃穿透。
  3.光能傳递及合并场景要点
  3.1光能传递要点
  光能传递渲染方法,可以对光线处于物体上的传播与反弹进行计算,进一步获取精准、真实的照明结果。考虑到光线能够精准地在房间分布,需做好光能传递处理。基于菜单栏“渲染”当中,进入“高级照明”页面,进一步进入“光能传递”页面,操作细节要点包括:(1)全部重置,对光能传递的照明结果进行重置,同时重置结合体面的细分结果,即:在网格细分大小更改之后,必须点击“全部重置”,不然网格细分大小将得不到改变。(2)重置,对光能传递的照明结果进行重置。(3)开始,执行光能传递运算开始作业。(4)停止,执行光能传递运算停止作业。(5)初始质量,对光能传递的精度进行设置,数值越大,代表能量分布越均匀,结果越精细。(6)迭代次数优化,对场景当中所有对象光能传递的结果的细化迭代次数进行设置,在细化处理之后,使模型面之间的光能分布差异有效减少,进一步促进光能传递质量的提升,通常设置成“2”。(7)过滤,对照明级别进行均匀化处理,使相邻三角面的噪波有效消除,但由于此设置易对图像细节造成损害,因此数值需合理控制,不宜偏高,通常设置成“3”;在场景模拟化处理期间,可以使场景当中比较生硬的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同样需合理控制参数值,不宜偏大,避免场景细节丢失,通常设置成“3”或“4”。(8)全局细分设置,主要对网格细分尺寸进行设置,进一步针对场景当中的对象进行网格细分处理,当细分结果越精细的情况下,则照明结果越精准,渲染效果则越理想;但是,如果细分偏小,则易使斑点生成,因此细分成300-500mm为宜。
  此外,完成上述设置要点之后,点击“开始”,便可以进行光能传递;倘若房间当中的物体偏多,则光能传递时间越长。在光能传递完成之后,则实施渲染操作,倘若亮度、对比度等存在差异,则需合理调整亮度与对比度等参数值。
  3.2合并场景要点
  在房间制作好之后,需对房间当中的物体逐一放进场景当中。需注意的是,如果房间当中的物体均放置完好,且执行好建筑材质贴图,颜色溢出比例、反射比比例等参数均调整好,需进一步存储为“.max”文件。基于合并过程中,倘若房间当中的物体和需及时放进的物体在名称,或者贴图名称上相同,进一步呈现相对应的对话框,对“应用于所有重复情况”勾选,然后选取“自动重命名”、“自动重命名合并材质”按钮便可[4]。此外,如果合并物体处于房间常见当中,需执行“成组”操作,使物体散开有效避免;将全部物体摆放就位之后,进一步执行光能传递,完成渲染出图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3D室内设计中的灯光处理,需严格遵循“制作房间→应用建筑材质贴图→房间布光→光能传递→合并场景”操作流程,进一步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后期处理,以此产生完整的效果图,使3D室内设计灯光处理的质量成效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郁健.互联网背景下室内VR智能创新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3): 63-64.
  [2]蒋维乐,李青龍,马璇璇.3D打印在室内家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13):168-172.
  [3]李斯娜.3D打印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09):118-119.
  [4]汪明镜.浅谈3D打印技术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现状[J].冶金管理,2020(23):71-72.
  作者简介
  张梦寅,女,1986.05.10,汉,兰溪,金华技师学院,本科,讲师,室内设计软件。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CvS)的临床特点,并比较血管腔内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医疗费用以及患者的生存获益.方法 以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肾内科为解决长期血管通路且符合静脉造影指征的高危血液透析患者共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管彩超及静脉造影结合的方法评估患者双侧中心静脉.将有CVS的患者分为3组:有症状未行血管腔内治疗组(17例)、有症状行血管腔内治疗组(
目的 对肾小球轻微病变(glomerular minor lesion,GML)进行临床及电镜病理的分类总结,进一步明确该病理表现的性质及意义,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7日至2008年12月2日经光镜及免疫荧光病理诊断为GML、同时电镜病理资料完整的患者14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孤立性血尿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次为血尿合并少量蛋白尿及单纯
慢性肾脏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早期可通过药物控制,后期常对药物治疗不敏感,需借助外科手术,而手术切除甲状旁腺组织的多少难以精确控制3],疗效难尽人意.以往对热消融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4-6],对SHPT的研究不多[7-8].我们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甲状旁腺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SHPT,探讨其治疗效果以及技术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期刊
摘要:在目前发展阶段诸多建筑施工单位对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问题缺乏充足的掌握和了解,在本文的论述中从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改造特点出发,论述了如何做好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施工改造工作。  关键词: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施工  引言  改造施工是对老旧建筑物进行修缮和更新的1种手段,但若是全面改造建筑物,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性价比较低。装修改造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重视建筑的装修改造工程管理,
腹膜纤维化是腹膜透析(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反复发生腹膜炎是导致腹膜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的裂解成分,是该类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长期炎性因子及非生物相容性腹膜透析液的刺激可以导致腹膜间皮细胞(PMCs)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其是PMCs发生纤维化的早期阶段[1].锌是机体多种酶的必需组分或激活因子,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传导,具有抗炎、抗纤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内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恶性肿瘤,MM导致的肾淀粉样病变约占原发性淀粉样变的10%,但MM合并肾淀粉样变的同时伴有肺部肿瘤的情况少见,现报告1例.患者,女,66岁,因反复蛋白尿3年,Scr升高半年入院.患者3年前体检发现尿蛋白阳性,24 h尿蛋白波动在1.73~ 5.28 g,当时Scr水平正常,无贫血.口服氯沙坦钾片(科素亚)和中药治疗后蛋白尿未改善并出现下肢水肿.1年
期刊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起病通常较为隐匿,随着疾病的进展,约1/3的患者会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病,需终生接受治疗.肾病综合征以及药物治疗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也常常导致患者反复住院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膜性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肾脏穿刺活检术所得的病理结果,通过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三者互相佐证来判断肾小球
期刊
期刊
目的 评价碳酸镧联合碳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合并高磷血症的患者73例,其中有高钙血症的12例.高钙血症患者分到碳酸镧组,剩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碳酸钙组(n=21)、碳酸镧组(n=32)和联合用药(碳酸钙+碳酸镧)组(n=20).每月检测患者的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骨质疏松、软组织钙化和电解质变化.结果 治疗后,3
目的 通过前瞻性观察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使用时的头静脉内径,血流量及血管壁厚度,总结中国人内瘘成熟时的内瘘血管状态.方法 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后由专业护理人员经验性判断穿刺时间定为拟成熟,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血管状态.穿刺透析3次后没有出现透析血流量不足、透后出血时间延长、血肿等并发症者判定为成熟,超声测量的数据即定为成熟时的血管状态.结果 31例患者进入研究,30例患者最终判定为内瘘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