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在预习中悄然萌芽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47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每个生命主体都有各自无可替代的个性。如何从一年级起,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在预习中得以萌芽?“自拼、自识、自问”的预习方式是有效的通道。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预习;个性;尊重;舒展;提升;萌芽
  每个一年级的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每个生命主体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发展需要。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性?如何从一年级的预习中就让学生的个性得以萌芽?而“自拼、自识、自问”的预习方式正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崭露头角的有效通道。
  一、在“自拼”中,尊重个性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汉语拼音是一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预习中,自己尝试着拼读相关音节,对于最难拼读的音节进行圈画标记,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化难为易地进行拼读。
  (一)尊重疑惑内容
  《雨点儿》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在进行这一课预习时,学生在自拼音节中,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圈画出最难拼读的音节。如,大部分学生针对南方人的共同弱点,提醒大家要注意“清、空、方”等字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前鼻音;要留意翘舌音“数shǔ”在文中还是多音字;有的学生却细心地发现到“方”单独发音时是阴平,而在文中多次以“地方”一词出现时,则读成轻声“dì fɑng”;有个叫子琪的女学生,因长期与奶奶一块生活,“n、l不分”,她也提出了最棘手的“落”,一直读成“nuò”,请同学们为她出谋献策。学生的层次各不相同,遇到的疑惑也各不相同。只有尊重了他们各自的求知需求,个性才不会被抹杀。
  (二)尊重拼读方式
  在预习复韵母“ɑo”时,课文中呈现的插图是“奥运五环”。作为教师和家长都能解读到编者的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借助“奥运五环”的“奥”字,帮助学生来发“ɑo”的音。但对农村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奥运五环”极其陌生,如何发“ɑo”的音,成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我针对难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来发尝试音。鸦雀无声之后,学生居然纷纷举手,有的说:“下雨天,我家门前有个凹下去的坑,不小心踩到它,溅了一身泥水!凹下去的‘凹’,读得轻而短,就是这个复韵母ɑo的读音。”有的联系之前的学习经验说:“我有个好办法,把ɑ的音快速地滑到o的音,就是ɑo了。”还有的竟有声有色地讲起了小故事:“圆脑袋的ɑ和胖乎乎的o,来到德克士餐厅,点了份汉堡,看着诱人的汉堡,它们口水直流,就张开大嘴,香香地吃了起来。”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还编成了儿歌:“ɑ和o,吃汉堡,汉堡香香ɑo ɑo ɑo。”学生的生活阅历、思维各不同,解决拼读的途径也大相径庭,但都殊途同归。
  美国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预习中给学生充裕的自拼时空,不论是在校还是在家进行拼读,学生就可以身心放松地展开拼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又尊重了学生自拼的能力,他们就能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挖掘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潜能。这样拼读的内容、拼读的方式以及拼读的效果就会叠加呈现且身心俱佳!
  二、在“自识”中,舒展个性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著作《老子》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学习,比用知识把他们灌饱更为重要。要真正使学生成为预习中的主人,在预习中,教给学生自识生字的方法,是舒展学生个性的前提。
  (一)掌握基本识字法,游刃有余
  一年级的识字量大,每一篇课文都有十几个新的生字要认识,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自己识记有把握的生字,以减轻识字的难度。
  1.利用熟字识字法是最常用的办法
  (1)加一加: 手 目=看 禾 火=秋
  (2)减一减: 骑-马=奇 意-心=音
  (3)换一换: 鸡(“又”换成“我”)——鹅
  2.会意法
  会意法是把几个有具体意义的形体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方法。可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人木休,合手拿。小土尘,小大尖。目垂睡,手目看。日月明,鱼羊鲜。”如此一编,妙趣横生。学生学得轻松,又记得牢。
  3.比较法
  有许多生字在字音、字形方面相似,字义却相差很远。因而可针对易错的形近字,从义入手,帮助识记。
  (1)“目”字与“日”字进行比较时,发现中间为一横是日,两横是目,学生就结合字义,说道:“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因而‘日’字中间只有一横,人有两只眼,目就是两横。”
  (2)“乌”字与“鸟”字进行比较时,小鸟的眼睛闭上了,眼前一片漆黑——乌。
  (3)“渴”字与“喝”字易混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编出了以下顺口溜:“口‘渴’需要水,‘喝’水需要嘴(口)。”
  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生动有趣地比较区分,就让难以辨认的生字立体鲜活了,使学生感到新鲜,学起来也兴趣盎然了。达到了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认清字形的目的。
  (二)提取难字合作法,对症下药
  一年级的每篇课文中总有几个笔画繁杂的生字困扰着学生,成了学生阅读路上的绊脚石,常用的识字方法在这些字身上也无用武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圈画提取难字就尤为重要。而后集小组的力量,利用生动巧妙的谜语法、故事法来帮助识记。
  如,在预习《四季》一课时,很多学生用红笔圈画文中最难识记的生字“夏”,而后通过自己想办法识记,最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在展示交流中,一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就把“夏”字拆开,用猜谜语的办法生动形象地识记,他一边比划着手脚,一边说着谜面:(自)己戴顶空调帽(一),一下进入冬天里( ),请猜一个字。枯燥无味的生字学习顿时变得灵动起来了。   在预习《自选商场》时,有几个小组通过讨论,就用故事介绍法巧妙地记住“商”字:站(立)在店中的商人真厉害,他的嘴能说会道,抵得别人(八张嘴),顾客听了很心动,纷纷买他的商品。因此大家一下子记住了“商”字的同字框里有“八口”。这种先入为主的识记,为今后区分“滴、摘”奠定了基础。
  学生一旦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就能在预习中有模有样地应用。实践证明:70%的生字,学生都能胸有成竹地在“自识”中掌握,而30%的生字能尝试着在小组讨论合作、教师的点拨中逐步得以解决。识字方法在周而复始地应用着,学生又能因字的不同、因能力不断提升而应用得更加娴熟,在逐渐熟能生巧的“自识”中,学生的个性得以愉悦地舒展。
  三、在“自问”中,提升个性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也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让一年级学生在预习时,从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细微的标点符号开始产生问号,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新的帮助,更是对个性化预习的提升。
  (一)紧扣题眼自问
  在预习《借生日》时,学生看到题目时,与自己认知发生冲突。在自己的身边有见过借橡皮擦、借书、借钱的……难以理解:生日怎么能借的呢?可又是谁把生日借给谁呢?为什么要借呢?再如,在《四个太阳》预习中,学生的疑问重重:天上明明只有一个太阳,怎么会有四个太阳呢?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这四个太阳分别是什么样的呢?一连串的自我发问,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二)抓重点字词质疑
  在预习《雨点儿》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更”和“长出来了”提问,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以前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这些问题的提出,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去讨论交流,从而深入地理解到: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作用,悟到文章的精髓。
  (三)抓住标点质疑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在《棉鞋里的阳光》一文中:“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于是,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这个句子中的省略号,到底省略了什么?有了这样的疑问,学生就能静心思考,还能联系前文,细细品读。终于明白:棉鞋也可以放在阳光下晒,阳光也会钻进棉花里,棉鞋一定会暖和的。有了这样的补白,学生对课文前后的衔接就更加顺畅,对全文的理解也就助了一臂之力。
  一年级孩子的个性在“自拼”的土壤里得以播种,在“自识”的滋润下努力舒展,在“自问”的平台上得到提升。有了时空的保证,学生个性的嫩芽正悄悄然、欣欣然地破土而出!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樟城小学)
其他文献
编教材,是第一次,极具挑战和压力,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编写的内容要适合二年级孩子,编写后呈现的方式要适合二年级孩子,毕竟这不是语文书,校诵课也不是语文课,应该让孩子带着一颗愉悦的心来阅读优美的语言文字,让孩子爱上我们的校诵课本,爱上语言文字。在后来编撰的过程中,我时时刻刻都会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作孩子,而不仅仅是编者,这一路上,我一边思索着,一边欣赏着,一边编撰着,享受着这个过程。  一
摘 要:在“二期课改”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对后勤人员的配备与规范也在不断的提高。后勤的重点工作从对物的注意转向关注幼儿的发展,保育员向生活老师转型是一个艰难而且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二期课改”;保育员;素质  “二期课改”理念的贯彻实施不断地提及“以幼儿发展为本”,而要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保育员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同样是关键。但是,由于保育员从业的起点比较低,他们理解与实施先进幼教观念的程度相对滞后
摘 要: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
摘 要: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我的青春我做主,细细品味,有种浓浓的独立精神在其中,这不仅是青春的宣言,也是时代的主流意识。在新课改的召唤下,全新的课堂教学正奏响着时代的最强音,在教学设计时,把学情放在首位,为课堂教学寻找准确的起跑点.  关键词:课堂;学生;教学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前提,为了构建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了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只有经过踏踏实实的复习,语文知识才能得以巩固。有些同学不注意及时复习,只等阶段总复习打攻坚仗,只能是将知识树“腰斩”,往往是以失败告终的。那么,小学语文如何复习才更有效呢?  一、导入语:以人为本,由点及面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指出:“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
摘 要:小学数学基础教学内容之一就是计算教学,并且计算教学也是小学低年级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特征要求教师在教授计算教学时应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教学措施,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计算教学;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能力。因此,在小
常规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可以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在开发学校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课程编写小组的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从这些丰富的、趣味浓厚的课程中寻找成功的快乐,留下快乐的足迹,为孩子们建立了“快乐成长记录盒”,也可以叫做“我的快乐贮存器”,这样的名字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们也充分利用它来收集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每
新教材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改变,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与此同时,“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教育对个人、对国家是何等重要。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活动讨论,教师课堂上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内涵,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学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必须能灵活地运用字、词、句,需要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把情感表达出来。培养好这种能力,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读书破万卷。下
摘 要:一直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广泛度将成为衡量这个领域是否足够现代化和先进性的标准之一。可是,当教育者们沉醉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所带来的教育便捷的优越感时,却忽略了多媒体的频繁使用也会给教育带来困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育;多媒体化  一、月落乌啼霜满天  相对“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而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是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尤其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课堂的“多媒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