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四心”助新教师专业成长刍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a3635468456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应从新教师的现状和需求出发,精心搭建研修平台,积极探索一系列帮助新教师熟悉幼儿园常规、快速成长的研修机制及模式,尽快缩短新教师职业适应期,提升其专业能力。文章从“三项”引领法助新教师领会一日常规要法、“四心”接纳法提升新教师职业归属感两个方面,对“三引四心”助新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教师;教师培训;专业成长;班级常规管理;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G451.2;G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4-0046-02
  随着新教师队伍人数的增加,新教师的培训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幼儿园要积极探索,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实践研究,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生活,减轻心理焦虑,增强职业归属感,助推专业化成长。下面从“三项”引领法助新教师领会一日常规要法、“四心”接纳法提升新教师职业归属感两个方面,对“三引四心”助新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研究。
   一、“三项”引领法助新教师领会一日常规要法
   1.运用系统引领法,让新教师明晰基本内容与要求
   要通过专题讲座、岗前培训、“新教师手册”,给予新教师系统性的引领,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指导思想,帮助新教师整体了解一日常规的主要内容,让新教师明晰一日常规基本要求。例如,幼儿园可以制作“新教师手册”,对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如何开心面对孩子、如何智慧面对家长等进行细化说明,让新教师一进入幼儿园就能从方方面面熟知幼儿园的基本要求,为组织一日活动做好准备。“新教师手册”要系统介绍一日常规的基本内容及要求,包括入园及晨间接待环节、进餐环节、午睡及起床环节、入厕及盥洗环节、喝水环节、室内活动环节、户外活动环节、离园环节等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明确各环节要点,详细说明不同年龄段在每个环节的关注点和多种小妙招,便于新教师学习与借鉴。
   2.运用观摩引领法,让新教师渐入式学习
   幼儿园可采用“一对一渐入式”观摩引领的方式,开放教学经验丰富、常规管理有序的班级,让新教师进班观摩。可以是一日活动连续的完整观摩,也可以是某一重点环节的观摩。要让新教师通过观摩,熟悉一日活动的组织流程,了解某一环节的价值意义、主要关注点、具体做法。例如,幼儿园可以一开始先让新教师围绕生活环节的组织进行观摩,明确生活环节应关注的要点,接着让新教师围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站位进行观摩,总结组织不同教学活动可采用的桌椅摆放方式,然后让新教师观摩游戏的组织与评价等。这种递进式增加内容的观摩方式,能让新教师对一日活动组织常规的了解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整体,符合新教师的需要,可以快速提升新教师的带班能力,提高新教师应对日常工作事件的能力。
   3.运用蹲点引领法,让新教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蹲点引领法指行政人员或带教教师到新教师的带班地点,随机蹲点观察新教师一日带班常规情况,基于现场提出具体意见与建议的一种方式。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重视活学活用,也就是即学即用,而新教师经过观摩学习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付诸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幼儿园可以组织蹲点指导人员及时了解新教师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发现个别新教师的优秀经验,及时肯定推广。这种现场指导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实效性,深受新教师的欢迎。例如,幼儿园可以围绕“数学集中教学活动的组织常规”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蹲点引领活动,通过新教师开课——集中研讨——新教师再次开课——再次研讨的方式,引导新教师熟悉数学集中教学活动常规。这既能帮助新教师发现问题,又能帮助新教师梳理、反思、总结,循环反复,使新教师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迁移应用到实践之中。
   二、“四心”接纳法提升新教师职业归属感
   1.热心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消除新教师的焦虑
   为了让新教师放下顾虑,减少陌生感,幼儿园要注重创设接纳、温暖、互助的人文环境。一是开展丰富多样的迎新活动。幼儿园领导要重视新教师的第一次“亮相”,让新教师进行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彼此熟悉。如可以组织主题式茶话会,让新教师和老教师一起围桌讨论、聊天,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提高新教师的归属感与安全感。还可以组织趣味迎新晚会,让新教师、老教师同台进行才艺展示,或做趣味团队游戏,让新教师熟悉共同成长的工作环境,消除新教师的焦虑。二是营造优势互补、团队互助的氛围。如有的新教师在幼儿游戏设计方面较有优势,幼儿园就提供机会让其开设相关讲座,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有的新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略胜一筹,幼儿园就可以让其讲解动画制作、音频制作、拍照摄像技术。要通过优势互补、团队互助,让新教师获得内在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让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新教师的年轻热情、多才多艺,对新教师多一些宽容和爱护。三是设计丰富多彩的团队游戏,让新教师在游戏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例如,可组织新老教师走出幼儿园,到社区、公园开展“集体写大字”“吸管传球”“十人九足”“坐地起身”等需要依靠团队力量来共同完成的游戏,让新教师在游戏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更主动地融入集体。
   2.诚心发掘亮点,赏识认同新教师
   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包含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幼儿园应该通过有效的途径及时发现新教师的亮点,善用表扬、鼓励增强新教师的信心,满足新教师归属、尊重、自我实现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新教师的工作热情。例如,可以开展“夸夸我身边的老师”“每日一赞”“点赞墙”等活动,让教师们毫不保留地互相夸奖、点赞,发现同事的优点,帮助新教师提升认同感,感受工作的价值。
   3.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唤醒新教师的归属感
   为了提升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新教师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幼儿园可以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新教师边参与、边感悟。例如,可以设计为期一学期的“朗读者”活动,让新教师参考“挑战”“珍惜”“挫折”“坚持”“超越”“温暖”“自豪”等主题词,结合工作实际,朗读相关文章,分享相关教育故事。这样能让新教师在阅读与分享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幼教工作的亮点与收获,感受到教育生活的美好,唤醒内在的潜能,描绘未来的蓝图,提高职业归属感。
   4.实心组织分享活动,让新教师畅谈收获
   为了让新教师静下心来感悟自身的成长,感受成功,幼儿园要用心组织分享活动,让新教师畅谈收获。一是阶段性分享。如可以采用“哇时刻”的方式,让新教师“夸夸自己”,阶段性地梳理自身的成长历程,发现其中的亮点。二是期末成长分享。每学期可以组织新教师梳理一学期的收获,用PPT或者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可让新教师围绕一个小主题、小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感受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成长的内驱力,提升价值感。
   三、结语
   “三引四心”助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使得新教师适应性良好,流动率低,愿意坦诚交流、主动表达,工作有较大的热情,与同事、家长关系和谐融洽。新教师在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增强了胜任感、满足感和成功感,各项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入职一年后的调查表明,97%的新教师“坚定喜欢幼教并继续从事这个事业”,令人欣喜。
  
  参考文献:
  [1]陈霞,安桂清.上海教师入职教育规范化培训体系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6(02).
  [2]张哲,曾彬.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困境及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3]宋武,徐宇,张璐琳.适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方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4(07).
  [4]马永全.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现实困境及出路[J].教学与管理,2014(15).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知识成为经济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威斯康星等高校的成功经验表明,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河南省民办高
爱心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但当前部分幼儿缺乏爱心,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是摆在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加深幼儿对父母的爱
文章以黑龙江省省内牡丹江流域地区宁安市卧龙朝鲜族乡勤劳村为研究对象,梳理牡丹江流域地区朝鲜族民居的特点,以及随着社会的发展,探究朝鲜族民居居住空间行为的演变。
高中政治知识具有抽象化的特点,这是高中政治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高中生理解的难点。文章以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为例,探讨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追问、举例、历史还
为探究高校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根据学科竞赛活动参加经历有无将大学生分为有参赛经历组和无参赛经历组,检验两组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上的差异。结果
随着电站设备向高参数、大型化方向发展,高温低周疲劳问题成为威胁关键设备安全服役的重要因素。针对电站设备广泛应用的P92钢,开展了不同应变速率的625℃高温下的低周疲劳试
该文指出了新形势下教育扶贫建设的价值,并进一步分析了教育扶贫的现状与困境,认为当前教育扶贫对象有待明确、教育扶贫工作有待具体化、教育帮扶政策有待落实。针对当前教育
文章对以“问”领思,通过深度学习助力儿童“生长”进行研究。要以符合学生天性,顺应学生心智特点的“问题”为桥梁,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辨识,深层思考,建构
高校兼职班主任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者,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该文根据作者在高职预防医学专业定向班教育管理的工作实践,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加快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改造既有城市地段、努力发掘已有空间的潜力,增加空间的多元化使用成为必要途径。文章从城市既有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