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疫情”时期加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伙伴合作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zw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疫情”时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中国为其他国家的抗疫提供援助,使它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的友善。一些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和外长等能亲自去机场迎接中国提供的抗疫物资和疫苗,充分说明对中国的重视。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说,中国疫苗挽救了非洲人民的生命,中国不仅是赤几最好的朋友,也是非洲最好的朋友。
  第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需要引进大量外资和扩大出口市场。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受到重创。如果说当前发展中国家的重任是遏制疫情、挽救生命,疫后当务之急则是刺激经济,最大限度压低疫情造成的社会和经济成本。中国可以通过加快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投资和市场,从而使双方经贸关系更快发展。
  当然,在“后疫情”时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债权面临违约风险;二是在新冠病毒溯源等问题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官员、媒体和民众轻信甚至附和西方的胡言乱语,使中国国际形象受损。
  中国的外交布局是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发展中国家为基础,多边为重要舞台。在“后疫情”时期,这一布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地位依然不容低估。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有必要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如何继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既是中华民族笃信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遭受疫情和经济衰退双重打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义务帮助他们战胜疫情和实现复苏。除了在发展中国家扩大投资、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以外,中国还应提供多种形式的发展援助。但中国自身毕竟仍是发展中国家,巩固扶贫的成果任务依然艰巨,因此要量力而行。
  第二,如何扩大“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国家的“早期收获”。截至2021年6月,中国已同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浓厚兴趣,但也有一些国家抱怨“早期收获”不多。中国应认真总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的经验,针对“后疫情”时期不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情况,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其获得更多利好。
  第三,如何利用好多种形式的伙伴关系。迄今为止,中国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110多对伙伴关系,其中绝大多数是与发展中国家的。这些伙伴关系的前缀不尽相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档次最高),但宗旨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但也有少数发展中国家似乎并不珍惜这种伙伴关系定位,在疫情期间紧跟美国批评、诋毁中国。“后疫情”时期,有必要使多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名副其实地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发展注入活力。
  第四,如何妥善处理好中国的发展定位问题。针对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国际上存有一些争议。有发展中国家学者转而認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南北关系”,是“中心”与“外围”的关系,不再具有南南合作的性质。这一判断显然有问题。诚然,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在“后疫情”时期,尤其在涉及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等重大议题时,中国应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
  第五,如何应对“美国因素”。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不仅直接对中国采取全方位的打压战略,还竭力挑拨发展中国家同中国的关系。在“后疫情”时期推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有必要将“美国因素”的破坏性作用降到最低。除了正面反击美国的挑拨离间外,也应让发展中国家自己发声,讲出切身感受,推动国际社会理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实实在在的双赢关系。
其他文献
美国华尔街。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之路便崎岖不平,近年来在日趋高涨的保护主义阻碍下,更是一波三折。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袭击世界,祸及全球。疫情使原本增长低迷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出现连环“负”经济现象。随着病毒蔓延与次生灾害叠加,世界经济前景更加暗淡。“负”经济现象迭出  新冠疫情造成金融市场大动荡,为此各国政府出台了大规模干预和刺激计划,令人联想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
2020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的尼克松图书馆发表了最新的对华政策演讲。蓬佩奥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发表演讲,一个重要原因是明年将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然而,蓬佩奥演讲的主旨不知是否会让九泉之下的老总统“辗转反侧”。在演讲的开头,他开宗明义宣布,自尼克松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所实行的对华接触战略已告终结。“与中国接触50年后……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无情的事实,并应以此作
徐凤江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各国经济、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并正在深刻改变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欧洲一度成为全球疫情的“震中”,疫情冲击下的欧洲一体化走向、政治与社会思潮的新动向值得关注,而这场危机会助力还是削弱欧洲民粹主义的崛起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  民粹主义(Populism)来源于拉丁语populus(人民)一词,最初与罗马共和时期的平民派(populares
2019年12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年度记者会。  2020年对于沉寂了许久的俄罗斯政坛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持续近一年的修宪讨论尘埃落定,普京总统在1月15日的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宪法改革的七项基本原则,随后为配合宪法修订,梅德韦杰夫总理及其政府集体辞职。1月20日,普京向国家杜马提交了《关于完善和调整公共权力机构个别问题的宪法修改草案》,国家杜马于1月23日以432票赞成、0
202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现身“拯救集会”现场,并发表演讲。理想主义的终结  四年前的这个时候,在奥巴马总统即将离任之际,笔者为《世界知识》杂志撰写了一篇文章,回顾了奥巴马八年任期的成就和影响。在文中,笔者将奥巴马总结为“美国最后的理想主义者”,没有掩饰对奥巴马的尊敬。  在那篇文章中,笔者对比了奥巴马和他的继任者之间的反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奥巴马这位在美国历史上可能是仅次于威尔逊的理
6月8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人民日报、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辉煌百年与崭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100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副部长郭业洲,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地方外办、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单位共1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宋涛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020年9月24日, 美国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罗伯特·梅内德斯在参院外事委员会会议上。  4月8日,在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之际,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罗伯特·梅内德斯宣布了一项被外媒称作“与中国开展全面战略竞争”的法案。这个法案名为《应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问题》(To Address Issue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编号
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增大  进入2021年以来,随着全球疫苗接种加速以及经济复苏形势的好转,实体经济风险有所降低。但受美国通胀抬头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预期升温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第一,美国通胀预期升温驱动美债长端收益率上行。随着美国疫苗接种速度快于预期,新冠疫情新增病例逐渐从高点回落,叠加拜登政府推出的1.9万亿美元财政纾困措施,美国经济复苏形势改善,通胀水平上行。2021年2月美国
2020年6月15日,日本防卫大臣河野太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将停止在秋田县和山口县部署陆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并给出了“技术和成本”方面的理由:为确保拦截导弹发射后分离的助推器落入安全地点,必须对其进行软硬件改造,而改造的时间、经济和技术成本过高。6月25日河野又正式宣布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就此作出的决定。两年多以前日本政府决定引进该系统时就曾展现出“力排众议”的姿态,希望该系统与现
3月6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八届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OPEC)与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OPEC )部长级会议上,俄罗斯正式拒绝了欧佩克再度深化减产的建议。作为“报复”,欧佩克领导国沙特阿拉伯打响全面石油油价战,宣布增产并大幅下调官方原油售价。  受新冠肺炎疫情拖累石油需求和沙特宣布增产等因素影响,3月9日至15日当周,国际油价上演暴跌行情。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开盘暴跌31%,报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