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表演学派”概念的科学阐释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age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钢琴表演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必备条件,对钢琴表演学派概念及其层次划分进行了分析,对其结构性特征进行了具体界定和阐释,并对一些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师承脉络进行了简短介绍。
  【关键词】钢琴表演学派;历史背景;概念;层次;代表人物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钢琴表演学派是音乐艺术和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欧洲钢琴学派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当时正是羽管键琴向钢琴演奏转变的萌芽时期。那时,人们对钢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的丰富性进行深入研究,大家开始意识到,比技艺精湛更重要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音乐美感,是作曲家和钢琴家为音乐会表演传统的形成做出的努力,是对音乐的艺术基础和美学基础的理解。在此背景下,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之前钢琴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了对更广泛的技巧演奏者、天才艺术家进行日常性、系统化的训练,一种对新型艺术表演者的需求就产生了。钢琴学派雏形的创立者是作曲家、教育家、知名艺术家穆齐奥·克莱门蒂,他是“伦敦钢琴学派”的创立者及领导者。而随着欧洲钢琴艺术发展史上“钢琴学派”的出现,音乐形式的进一步变迁,音乐表演中诠释艺术的发展,钢琴演奏专业方法对时间性、地域性及艺术、技巧的要求应运而生。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表演问题一直吸引着表演者和音乐艺术理论家的注意力,他们不断分析现有的现象。当那些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演奏风格和教学法的钢琴家被推向前沿的同时,也推动了现有传统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初,世界上形成了诸多钢琴表演学派,每一个学派都有自己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独有的教学法,以及优秀的领导者和对学派传统的追随者。
  在我国,“钢琴表演学派”一词相当普遍,它既包含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内容中,又是钢琴艺术史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音乐学中,“钢琴表演学派”的概念内涵以及其组成部分的特征还未得到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把“钢琴演奏学派”系统地划分为“个人”“地区”“国家”以及“世界”几个层次。
  一个钢琴表演学派能够发展壮大,其优秀的创立者和他的学生们在表演领域的非凡成就功不可没。在这些缔造者对其信徒们的思想影响和示范性的表演,以及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缔造者们创造性的成就及风格技巧的应用、发展和推广,比如亚历山大·齐尔品、丁善德、王瑞娴、吴乐懿、周广仁等。
  当几个独立的钢琴学派合并成一个共同的钢琴学派时,我们可以说一个地域性的钢琴学派诞生了。地域学派包含几大要素:共同的地域位置(或其形成的共同起源)、对艺术和专业技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领悟。例如:上海钢琴学派、北京、哈尔滨、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利沃夫等。
  以国家层次划分的钢琴表演学派结合了多种地方学派的特点,如中国钢琴学派、法国钢琴学派、德国钢琴学派,等等。
  所有民族表演学派的成就体现出了整个世界表演学派的精髓。
  上述四个层次的表演学派相互包含,相互影响。例如,周广仁的钢琴学派既有区域性(北京)钢琴学派水平的特色,又有民族性(中国)的特色,同时还有世界性的特色。当我们描述世界学派的特征时,一些优秀钢琴家及其学生和追随者在音乐会和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例如:周广仁→但昭义→李云迪;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L.Godowski)→丁善德→吴乐懿→李其芳。
  要具体界定钢琴表演学派的整体性特征,必须认识到“钢琴表演学派”是一个复杂的、多層次的现象,有其自身的结构。其概念中包含结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钢琴学派犹如一个教育结构,由一位杰出的音乐家领导,他把自己的经验和演奏技能传授给学生。地理位置对这样的学派并不重要(它可以出现在一所音乐学院、一所专科院校、中小学或音乐培训机构)。这种类型以钢琴教育家的课堂教学为代表,如安娜·埃西波娃(A.Yesipova)、海因里希·涅高兹、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丁善德和王瑞娴,他们根据一个独有的大纲对学生进行周期性训练。除了课程实施外,这类学派还开展一些特殊形式的活动与工作。例如:
  举办研讨会。研讨会上,可以采取系统性主题讲演形式,或是示范性实用课程的形式。这样的研讨会内容广泛:有手指的技巧性、演奏记法、段落间的演奏、韵律节奏的细微处理、踏板、双钢、理解特定风格的作品(具体的作曲家、艺术的流派、羽管键琴的演奏等)。举办大师班。人们可以观摩大师级艺术家在教育机构的示范性教学,这种形式远远超越了国家界限,强调教师水平的国际化。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在表演艺术实践中,大师班变得日趋广泛和重要,对我国表演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的大师班为例,它们举办于1923年的上海。此时正值中国钢琴演奏学派的萌芽时期。大师班的举办,在理解肖邦音乐风格的标准及对其练习曲进行不同解读等方面为中国钢琴家做出了极其重要的示范。
  钢琴学派要代表自己国家的艺术思潮。在欧洲,自18世纪末以来形成了众多诸如此类学派。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第一个就是由穆齐奥·克莱门蒂创立的伦敦学派,伊格纳兹·莫谢莱斯(I.Moscheles)延续发展了这个学派。这些学派中,最著名的包括:奥地利钢琴流派,由奥地利人卡尔·车尔尼、德国人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法国人玛格丽特·朗(M.Long)创立;华沙的波兰学派,领导者是艾达·勃隆斯丹(A.Bronstein)、提奥多·莱谢蒂茨基(T.Leszetycki);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学派,领导者是安东·鲁宾斯坦(A.Rubinstein)、安娜·埃西波娃、列昂尼德·尼古拉耶夫(L.Nikolayev);莫斯科的俄罗斯学派,领导者是孔斯坦京·伊古姆洛夫(K.Igumnov)、海因里希·涅高兹、亚历山大·哥登怀瑟(A.Goldenweiser);乌克兰学派,领导者是弗拉基米尔·普哈尔斯基(V.Pukhalsky)、瓦西里·巴夫斯基(V.Barvinsky)。   一旦某一国家的表演学派取得了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其高水平的表演艺术就能传播到其他国家,学派的影响力远远超出其所处的地域范围(德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并且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钢琴学派是一个教学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在这个层面上,学派是由钢琴教育家组成的团队,在一位钢琴家的领导下,教师们指导教育学生,使其能够得到艺术和表演能力的提升。例如,在上海音乐学院,吴乐懿在王瑞娴的领导下创建了自己的教学小组。这一小组由王瑞娴带头,吴乐懿是其助教,还有他们的学生(其中最为优秀的是李其芳和秦萤明)。
  通常,在钢琴学派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团队中可能有很多分支,呈网状分散,学生可以学习不同老师的方法技巧,并将之发扬光大。这其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在上海,以鲍里斯·查哈罗夫为帶头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丁善德是他的学生和追随者,他们的学生有李翠贞、吴乐懿、夏国琼、李献敏。丁善德除了跟随鲍里斯·查哈罗夫学习外,还在法国跟随阿尔蒂尔·奥涅格(A.Honegger)和娜迪亚·布朗热(N.Boulanger)学习,并继承发展他们的表演技法。实际上,在学派发展的框架内,这些音乐家都是这一学派的成员,都为这一学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派是一种教学法体系。这样的学派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教育家领导,日常致力于钢琴表演技术的发展、艺术风格的引领,以及提高学生在艺术和美学方面的鉴赏力。
  几个世纪以来,教育者们从世界各地的钢琴家们的出版物中找到了可资教学的范例教材。例如,玛格丽特·朗(M.Long)、哈农、阿尔费雷德·科尔托(A.Corto)的练习集,穆齐奥·克莱门蒂、海因里希·格尔默(H.Germer)、伯恩哈德·洛吉尔(J.B.Logier)、西奥多·库拉克(T.Kullak)、车尔尼、法鲁西奥·布索尼(F.Busoni)的练习曲与初级作品集。20-21世纪以来,为了促进音乐表演技术和音乐美学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有关钢琴演奏学的著作,如斯蒂芬尼·利亚霍维茨基(S.Lyakhovytska)、海因里希· 涅高兹、亚历山大·尼古拉耶夫(A.Nikolayeva)、艾萨克·贝尔科维奇(I.Berkovich)、鲍里斯· 米利奇(B.Milich)。
  从教学法体系层面看,钢琴学派还包括了教学法著作以及各种版本的音乐作品的出版。不同版本引入了音乐教育家各自的经验技巧及音乐思维,如巴赫《平均律钢琴钢琴曲集》,分别有车尔尼、布索尼(F.Busoni)、布鲁诺·穆杰里尼(B.Mugellini)、弗兰西斯·托维(F.Tovey)、汉斯·比绍夫(H.Bischoff)的不同诠释版本,肖邦作品则有卡罗尔·米库利(K.Mikuli)、帕德雷夫斯基(I.Paderewski)、扬·艾凯尔(J.Ekier)的版本。
  参考文献
  [1]Бородин А.Б.关于“钢琴学派”概念的结构,巴什基尔大学公报.乌法,2007:190.
  [2]Дрожжина М.Н.学派是二十世纪音乐艺术中的一种现象,新西伯利亚国立音乐学院.新西伯利亚,2004:68.
  [3]Ярошевский,М.Г.逻辑发展科学和科学学派,1977:96.
  作者简介:冯毅然(1991—),女,汉族,四川乐山人,博士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艺术指导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钢琴教学是一对一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整体性不足,学习进度慢,虽然兼顾了各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为此电钢琴集体课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针对性较强,在音乐院校的各专业中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电钢琴集体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对电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声乐作为一门必修科目,极少在传统民间音乐资源中出现,根据调查显示,高校声乐教学较为重视西洋美声科目,如果声乐教学朝着这样的趋势发展,那么将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因此,想要唤醒学生对传统民间音乐的热衷与追求,声乐教师必须在声乐教学中结合相关传统民间音乐元素。本文主要阐述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民间音乐的结合,希望广大声乐教师可以通过本文的研讨与分析,更好的推动传统民间音乐的发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养成了记数学笔记的习惯,学生易错的题、延伸题、新颖的题等等我都记下来,一年记一本,循环的时候再补充,日积月累,数学笔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数学笔记积累的不仅仅是题目,还有教学的经验、方法和教学的智慧。  一、记典型错题,及时纠正  在平时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我就及时记录下来。比如在学混合运算时,我记下了学生的几道易错题:“25 75÷5=(25 75)÷5=1
【摘要】中职钢琴教学期待创新设计,教师要展开多重教情和学情调查,从建构视角展开教学设计,整合钢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训练,强化学生钢琴实践训练,从不同维度出发展开教学实践创新尝试,为钢琴教学方法全面升级作出积极努力。  【关键词】中职;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中职学校钢琴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建构意识,正视不同教学制约因素的客观存在,注意整合钢琴教学内容、
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本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显然是无法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的。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改进教学策略,立足于研究学生的“学”,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  一、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基于小学生的生理、心智特点,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从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
“启蒙”一词,在词典中有两项注解:①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②普及新知识,使人们摆脱愚昧和迷信。由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阅读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阅读的相关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并将之普及。  最后也就可以理解“一年级学生阅读启蒙”了,即使一年级学生得到阅读的基本、入门的知识,并普及到每一个孩子。  一、一年级阅读启蒙的可行性  我们所有版本的教材一年级上册都有编入课文,每篇课文后面基本都有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现行的数学教材中不仅有专设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材还把“问题”隐含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作出解释。我们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
数学日记是一种展示孩子真实内心,沟通师生真挚情感,体现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最佳平台。其本质就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一些体会、收获、疑惑甚至于创新的想法及时记
一、明确听和问的目的  “听”是我们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技能,新课标在语言技能中对“听”的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对教师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提的问题少有人回答,迫于教学进程的安排只好以问代答,或自问自答自圆其说,课堂上根本产生不了思维的火花,交流成了困难。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这与学生的认真倾听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之初应明确听的目的,着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