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欣赏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m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懂得欣赏,我们才能领悟到美丽世界的种种奇观;懂得欣赏,我们才能发现人生的诸多坎坷其实也是美妙的乐章;懂得欣赏,我们才能在被玫瑰刺伤手指后依然坦然而不心伤。
  楚国音乐家俞伯牙,善弹,却曲高和寡;遇樵夫钟子期,善听,能感悟伯牙心境。两个成为“高山流水”般知音,遂结为兄弟。第二年,子期病死,伯牙摔琴谢知音,不再抚琴。知音的故事流传数千年,已经成为惺惺相惜的典范。它向我们昭示,学会欣赏他人也是做人的一种至高境界,欣赏与被欣赏同样是快乐的。
  欣赏是一种发自肺腑、源自灵魂的感受,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动力,与阿谀奉承、曲意逢迎绝对是两码事。当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人才也不例外。知音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真正的欣赏,是必定能客观对待他人的优、缺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老师上课要讲一篇作文,那篇作文是一位同学写的,主题就是欣赏。老师让我们大家对这篇作文进行修改。有的同学说,这篇作文用了很多修辞,写得很好。有的同学说,好多句子过于繁杂,写得一般。我则认为,每一篇作文,都要先以欣赏的角度来修改,然后再来点评它的不足,只有先发现好的,才能找出不足,给予人信心。我说完这句话,老师带领全班同学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鸡肠小肚容不了人,成不了事,最终也成就不了自我。唯有拥有“予人玫瑰”的胸襟,才能获得“手留余香”的回报,也才能获得别人的欣赏和认可。
  指导老师:范兰燕
其他文献
细,往往被视为微不足道,但光芒总是在细处绽放的。瑞士手表之所以享誉世界,靠的是精工细作。《鸿门宴》说:“大行不顾细谨。”后人视作箴言,我觉得很不着调。樊哙够英雄,能全身而退,凭的却是运气——对方是不可教的项羽。  细谨,并非小事。画家作画,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看似漫不经心,可谁能说他没有仔细打过腹稿?小节稍一疏虞,就是一个瑕疵。成功的作品,细节处理得必定好。人也一样,那些所谓的气度不凡的人,大体看
面对手里的小纸片,我思考着如何解开两人的心结时,欣来了。她神色凝重地说:“老师,我只想问一句话:作为班长,自习课有人讲话,我可不可以管?”这还用问吗?当然可以管,而且应当管!这么简单的答案,她为何要来问我呢?我抬眼望了望她,猜测着她的心理。她的眼神告诉我:她来办公室,不是问答案,而是寻求我的支持。那紧绷的脸,说明她是来发泄心中的委屈的。  事情是这样的:自习课时,琪与淳笔聊。小纸片在座位间传来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