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药耐药(MDR)是临床药物抗癌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涉及多种机制。其中,P-糖蛋白(P-gp)介导的经典MDR机制与MDR的形成关系密切,通过"药泵"效应排出细胞内化疗药物,显著降低化疗疗效。姜黄素主要提取自中药姜黄的地下根茎,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年研究发现,姜黄素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抑制P-gp的功能和表达,发挥逆转肿瘤MDR的作用。
【机 构】
:
430070 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肿瘤科,430070 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肿瘤科,430070 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肿瘤科,430070 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肿瘤科,430070 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药耐药(MDR)是临床药物抗癌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涉及多种机制。其中,P-糖蛋白(P-gp)介导的经典MDR机制与MDR的形成关系密切,通过"药泵"效应排出细胞内化疗药物,显著降低化疗疗效。姜黄素主要提取自中药姜黄的地下根茎,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近年研究发现,姜黄素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抑制P-gp的功能和表达,发挥逆转肿瘤MDR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斜视手术对眼表的影响,探讨术中角膜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征募年龄为7~45岁斜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角膜保护剂组)、C组(棉片组),于术前1天及术后1天、1周、3周,检测术眼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河高度值,并行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于术后1天,客观评价患者畏光流泪情况。最后,对三组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的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目的探讨外伤性眼内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外伤性眼内炎44例(44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32只眼,女12例12只眼。其中穿通伤29只眼,破裂伤15只眼。患眼矫正视力为无光感~0.8。34只眼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12只眼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3只眼玻璃体腔内注药后行玻璃体切割术,3只眼仅行玻璃体腔内注药术,2只眼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联合睑板下缘固定术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1例(68只眼)先天性下睑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为3~22岁,术中切除的眼轮匝肌包括睑板前及部分眶隔前轮匝肌,所有患眼均采用6-0可吸收线行睑板下缘与睑板前眼轮匝肌间断缝合3-5针,6-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皮肤,术后5~7天拆线,随访6个月至2年6个月,
目的应用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前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广东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眼科于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诊为视网膜前出血患者30例(30只眼),先行532 nm激光爆破模式切开玻璃体后皮质或视网膜内界膜引流视网膜前出血于玻璃体腔,引流失败者继行激光光凝模式治疗,避开黄斑中心500 μm范围直接光凝视网膜前出血区域1~2次,术前及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随访其视力、眼
目的比较两种植入式眼内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 V4和ICL V4c治疗高度近视眼视觉质量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2~12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近视度数为-6.00~-14.00 D患者63例(126只眼),其中26例(52只眼)行ICL V4植入术,37例(74只眼)行ICL V4c植入术,对两组术后视力、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
目的探讨吴茱萸热敷包在护士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该研究纳入标准的临床护士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名。其中,实验组接受为期6周的吴茱萸热敷包治疗,对照组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量表作为评价工具,分别评定两组护士在治疗前、治疗后3周和6周3个阶段的疼痛程度及下腰部功能障碍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护士其量表评价
目的回顾性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周围型NSCLC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50),实验组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行同步放化疗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螺旋断层放疗,化疗方案采用PC方案(紫杉醇+顺铂)或T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观察有效率(RR)、无进展生存期(PFS)
内分泌治疗可以让绝大多数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受益,但随着内分泌治疗的进行,很多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内分泌耐药。在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耐药突变情况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巨大的帮助。循环肿瘤DNA(ctDNA)以其无创、方便、快速及反映肿瘤整体情况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新一代测序和微滴数字PCR技术相继成熟,使耐药突变监测系统的建立成为了可能。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目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以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等熟知的肿瘤驱动基因被发现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焦点转移到ROS1融合基因上。ROS1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受体酪氨酸激酶超家族成员之一,对细胞生长和生存起着重要作用。在NSCLC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中,ROS1融合基因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微小RNA-145(miR-145)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放疗近期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单纯行根治放疗的食管癌患者52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入组患者放疗前血浆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基本临床病理特征、放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在52例食管癌患者中,TNM分期Ⅰ~Ⅱ期患者外周血miR-145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