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mo76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参与式教学法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方法,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1]。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和体会。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活动 ; 设计和组织
  一、问题的提出
  落实新课程标准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组织授课方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教学,应变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教学形态突出主体、多元、探究。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法。因为这种方式能唤醒、挖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此教师需在课堂中巧妙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拓展其发展空间,挖掘其创造潜能,开发其创造力。无论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应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学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需提出问题。如果整个学习过程全部交与学生自己处理,这是不科学的。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物理知识,物理思想方法和学习手段的局限性,有时侯限制了他们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或者开展的学习活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大程度的达到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怎样组织好参与式的课堂教学呢?
  二、具体的做法及案例
  1、为学生构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不是光靠教师的讲解、灌输以及学生的机械记忆来完成的。这种方式是不牢固和深刻的。一个物理概念、定理的建立和形成,必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消化,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才能被理解掌握;而且是终生难忘的。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实例1:摩擦力
  (1)从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 ①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好杯子和大米,在上课约一小时前将大米倒入杯中,加适量的水,再将一根筷子插到杯子中间,在课堂上可用筷子将装有大米的杯子提起来。 ②有个别学生实验的实验会因操作有误失败,教师准备“筷子提米”的FLASH课件进行多媒体演示。
  (2)提出问题,观察思考讨论 。杯子和大米为什么会被筷子提起来呢?如果事先不加水,或者一直不加水,为什么提不起来?跟上面一节《弹力》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展开讨论。根据实验操作和讨论过程,你能体会都摩擦力怎么产生的吗?
  (3)揭示本质,给出结论。
  上述过程中,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的总结和实例概括而获得的,这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参与实验、主动探索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使教学过程达到联系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体会物理知识的第三维目标。
  2、创设教学情景,精心设计“悬念”,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 适度的“悬念”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探索物理规律的热情和情趣。在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数学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能力。
  3、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感知物理知识、体验物理过程。 把物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物理知识与应用技术、人文学科相结合,能使学生获得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2]。这些都是高中物理课程目标所强调的。教师应该精选相关的事例,把它们组织在自己的教学内容中。
  教学实例2:日光灯起动器的原理
  在讲解时,教师带一个日光灯示教板进行演示,拆开起辉器的外殼,把实物展示台上的摄像头对准起辉器的氖泡,接通日光灯开关时,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看到氖泡中的双金属片的工作情况,同时看到日光灯的起动过程。如果改变这种演示方式,情况也许就不同:老师利用教室里平时照明用的日光灯来演示,把拆开外壳的起辉器通过导线接在这盏日光灯上,闭合教室墙上的开关,学生同样从银幕上看到了起辉器的工作情况,但所控制的却是这盏日夜陪伴着自己的灯。此时所产生的新鲜感和满足感,不是用示教板所能达到的。
  教学实例3:圆周运动的规律
  教学前,可让学生在家里观察洗衣机的脱水过程,观察路面转弯处的倾斜情况,砂轮磨制铁器和切割机工作时火星飞溅情况,并对其进行思考和研究。
  把家庭中的物理、旅途中的物理、游乐场中的物理、运动场中的物理等各种场合下学生熟知的事例都融合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值得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事例都会有预期的效果,这里存在着一个事例的挖掘、收集和选择的问题。应该说,这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践性事例,选国外的,就不如选我国的;选外地的,就不如选本地的;选历史的,就不如选当今的。
  三、加强物理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物理解决问题的意识[3]
  教学实例4:如何在拔河中获胜
  很多学校都会开展拔河比赛,如何取胜,是学生广泛关注的问题。本节课可安排在牛顿第三定律以后,用课余和课间时间进行,以探究生活中的“拔河”(双人拔河)问题为主线,结合实验研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对物理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教学实例5: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
  通过查找资料和访问,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动能定理解释。解决汽车刹车的安全距离计算问题。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参与式方法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参与性高、活动性强、兴趣浓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化,这种个性化决定了不同的个体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因此,很难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学生、所有内容的参与方式,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参与方式,同时,参与式的运用不能程式化,应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参与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健芝. 谈参与式教学的创新价值[J]. 中学课程辅导, 2011(13)
  [2].李欣.参与式教学:辩证与统一[J].新课程,2011(2):37-38.
  [3].徐艳彬. 优化物理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 学苑教育,2011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第一中学441500)
其他文献
瓷版画,又称瓷画,是在平板素瓷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颜料进行手工绘画、上釉,然后再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平面陶瓷艺术品。瓷版画可装裱,也可嵌入屏风中,作观赏用。其品种多样,有青花、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彩等;图案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虫鸟、鱼藻及吉祥图案等;形制则有长方、圆形、椭圆、多方、多角、扇面等。瓷版画既具有平整而光洁的瓷版形状,又具有绘画的艺术形式。历代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