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入,一锤敲在学生心坎上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00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漪老师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说明课堂导入值得每一个语文老师精心设计,也必须精心设计。
  教无定法。由于课文体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学习习惯的差异,要求老师课堂教学的导入要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尤其是在强调“以生为本”的学习观在教育实践得到更充分体现的今天,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虽说只有短短的3—5分钟,但它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要打造一个优质课堂,就应该从导入着手。
  一、谈话式导入
  谈话式导入也称文本式导入。教师运用精彩的描述、深刻的哲理、有趣的轶事,更好地把学生带入课堂。谈话式导入是最传统、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它可以是一段情感充沛的抒情,一段生动形象的诗情画意的描述,更可以是蕴涵深刻、精辟独到的哲理。语文课堂教学要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导入课文,使课堂收到预期效果。
  (一)创设悬念,提问导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语文老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在导入课文时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评阅读等环节,开拓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从阅读的心理角度看,阅读是一个‘期待产生——期待实现——新期待产生’过程。”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可这样导入:“同学们,说到日本,你会想到什么?”有人说:“日本是一个贪婪而无信的民族,钓鱼岛事件就是很好的说明。”“日本的工业品质量很好,我们家里的电器和汽车都是日货。”“大家的发言很踊跃,也很有道理,”我说,“要是你要留学,你会选择日本吗?”带着悬念和疑问,同学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课文。就这样,同学们很快就能说出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征、以及在东京时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帮助和照顾,效果甚佳。
  (二)寻找课文最适当的切入点导入
  有的课文篇幅很长,这样的课文,导入教学就要花点心思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得找个最适当的切入点导入课文。教学《故乡》这篇课文时,我找到了两个切入点,都可以导入课文,都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从少年闰土其人其事为切入点,用这样一段话导入:“有一个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就是闰土。“我”和闰土在大雪之后,在沙地上,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匾,撒下秕谷,看鸟来吃时,远远地将縛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农村的孩子本来就是捕鸟抓鱼的好手,听到这里,个个都被吸引住了。大家的兴趣上来了,接下来的内容就容易学好了。
  二是可以以“豆腐西施”杨二嫂为切入点来导入课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平生最爱鱼无舌,游遍江湖无是非。’说得多好呀,而号称‘豆腐西施’的杨二嫂却是一条有舌的鱼,她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尖酸刻薄。这个人物,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鲁迅先生《故乡》中的典型人物。”这样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教育了大家,做人做事要厚道。一举两得,既强教育,又强素质。
  (三)用家喻户晓的诗句导入
  前人给我们留下很多精彩诗歌,绝妙语句。这些诗句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教学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的这些诗句来导入,这样能使学生既巩固以前的知识,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这样导入:让学生回忆他们以前学过的与“春”有关的古诗,并要求他们说说这些诗句让他们想到了什么。同学们个个都认真思考,踊跃回答,而我是一边提问,一边把这些诗句板书在黑板上:“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花)……熟悉的千古佳句唤起了同学们尘封的记忆,盎然的春意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气氛正浓时,我因势利导说:“绚丽多姿的春天,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抒写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看看在大作家的笔下,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多媒体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和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教育的硬件设施也日趋完善。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图片是很有效的教学资源,直观形象,可以代替很多语言描述,而且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学《苏州园林》时,我收集了十几幅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导入课文。这些图片从近景到远景的层次、从假山池沼的配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从花草树木的映衬到门窗的雕镂图案等,多角度、深层次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美景,让学生耳目一新。这样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来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自然导入课文。
  农村的孩子对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接触很少,更谈不上了解。教学诸如此类的文章时,视频导入帮了我们的大忙。如教学《安塞腰鼓》,简单的文字阅读,学生们恐怕很难感受到安塞腰鼓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和波澜壮阔的气势,就算学习完课文后,恐怕安塞腰鼓啥模样有的同学都还不清楚。为此,我收索了一段关于安塞腰鼓的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你看那“舞、舞、舞,那忘情地倾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真是声、情、舞并茂,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激情被点燃了,学习更起劲了。这样的导入的确事半功倍。初中课本中《云南的歌会》、《端午节的鸭蛋》、《吆喝》等课文都可以采用视频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语文教学中的导入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文而导,灵活多变,一锤敲在学生心坎上,才能更好的优化课堂,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碳排放引起全球的高度关注,作为碳排放大户的交通行业也要采取相应策略降低碳排放。本文对影响城市交通碳排放因素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发展低碳导向的城市交通必须建立低碳交通体
民族高等院校是各民族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所。民族高等院校存在着具有自己特点的突发事件隐患类型。突发事件隐患的产生有着政策、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诱因。因
一、语文课堂学习竞争的主要形式  1.学习个体间的竞争  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很大差别,学习中的竞争,可以促使学生相互比拼,相互学习和提高。但对于学习能力有很大差异的学生用同一个目标去开展竞争,那是不公平的。学习个体之间的竞争必须在学习能力相同的前提下进行。个体间开展学习竞争的前提是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竞争对手。  2.学习集体之间的竞争  依据新课标,展
杜牧曾经说过:“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郑板桥说:“领异标新二月花。”所有的文章都要以文章中的题意为主线进行阐述,以题意为基础来对整篇文章进行语气的合理把握,如果立意不明确,表达出的语言会显得非常混乱,所以,立意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占有绝对的地位。中国古人就说,千古文章意最高。立意要有新意。作文要写到自己理想的程度,可以参考下面几条意见,由外到里一层层的突出作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认识到了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积极实施绩效管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对绩效管理中存在的
经省人事厅(黑人审[2008]47号)批准,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等12个单位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其中,社会科学仅有两个学科,另一个为黑龙江大学的“法学理论”学科。
语言是写文章的工具手段,任何精辟的思想、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材料离开语言都难以传情达意。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要讲求文采,讲究美,否则,就难以广泛流传。“文采”是什么,往往只可意会,不可以言传。词句漂亮,行文华丽,这当然是文采的一种;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文采多指内涵的一种韵味,一种光泽,一种气派。它以自然流露为上,返璞归真为上。  一、精选词语绘真情  文章不是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