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化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ov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备考复习,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序化,即让散见的知识系统化。科学的序化能让复习思路清楚,目的明确,训练高效。科学的序化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按考纲能力层级序化
  (1)识记(A):①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这些是考纲明文规定的、静态的知识。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固定结构、常见修辞方法、鉴赏术语、常见意象等,这些是答题必备的知识。
  (2)理解(B):对感悟材料的含意,进行简单阐释,非静态呈现,而是动态陈述。考查内容主要是文言文阅读(实词含义、词类活用、虚词用法、文句理解、句意翻译等)和现代文阅读(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3)分析综合(C):分解剖析、归纳整理。分析综合能力是阅读能力中的一类,是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内容推断和想象。其中筛选与整合、推断和想象是核心能力(考题体现在文言文阅读、科技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中)。
  (4)表达应用(D):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达应用具体包括标点符号使用、使用成语(熟语)、辨析修改病句、变换选用句式、句子的连贯衔接、运用常见修辞方法、作文等(考题体现在选择题和第六、七大题)。
  (5)鉴赏评价(E):是阅读能力层级中最高的层次。鉴赏评价是对材料进行评说、对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对作者观点进行鉴别。
  二、具体知识和能力的序化——以古代诗歌鉴赏为例
  《考试大纲》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古代诗文。考查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级。
  1.理解层面:准确、全面、恰当把握诗词语言中所蕴含的信息
  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有:
  (1)语言知识:①古诗词中的文言词法。例如“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中的“坐”是“因为”的意思,这是学生理解诗句必须的知识。②句式特点,主要是古诗词中的省略、跳跃及倒装。例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塞下风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理解时必须把省略的补出才通:秋日(的傍晚)(人烟稀少的)边塞更加萧瑟荒凉。归雁(成群结队)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之意。此刻,(杂乱的)边声和军乐声混合在一体,回荡在四野。
  读诗要“泡”,要把跳跃、省略的东西“泡”出来,把倒装的内容顺过来。诗犹如中药胖大海,要泡才会丰满;又如四川泡菜,要泡才会出味。
  (2)文学文化常识:①知人论世,要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②文化常识是解读诗词的关键。例如李好古《谒金门》: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这里的“玉关”就是边关,“胡尘”借指金兵,明白了这些,它的主旨也就不难理解了,是揭露统治阶级和前方将领不体恤奋战沙场的士卒,不思抵抗,整日沉溺于歌舞升平中的现实,表达愤慨之情。③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意象的约定俗成,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特点。意象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是理解词关键。例如古诗词中“柳”常寓“送别”之意,“鸿雁”常和“思乡”情联系,“蝉”寓“高洁”,“杜鹃”常含着“哀伤”之情。
  (3)熟悉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 、以动写静等。教师须告诉学生,熟悉表现手法不应只记术语,关键要积累灵动可感的诗例。
  2.表达层面:准确、规范、有序、全面地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
  (1)精读题干,把握答题切入点。
  (2)规范地表达。要有两条线:一条纵线,即熟悉古诗词主题的种类。主要有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离愁别恨、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赠友送别、睿智哲思、吊古伤今(咏史怀古)等;一条是横线,即建构与命题类型相对应的答题模式。以“把握形象”类题型为例说明。提问方式:塑造了什么形象?答题模式:描具象,概特点,揭示情感、意义。再如分析技巧类鉴赏题答题模式。提问方式:此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或词诗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答题模式:明手法,说运用,析效果。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问题:词的上阕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上阙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明手法)。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说运用)。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传达出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孤愤之情(析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华亭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NGB环境下的学习是时下正在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NGB环境下的学习,更加开放、自主,学习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性和主动性。集中导学模式就是教育者全面介入NGB环境下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调整、监控、反馈,构建完整的学习过程链,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NGB教学环境;自主学习;集中导学模式  一、利用集中导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历史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而今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与开拓精神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一个缺乏怀疑精神的人往往也欠缺创新精神。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即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这一新的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解答学生的疑惑,更要启发诱导学生开阔思路,多思
忙碌的教学生活就没有时间做运动吗?学会忙里偷闲,小小的运动也能获得好的健康效果喔!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款耗时少、动作小的健康妙招:  ⒈练眼。双眼远眺窗外的景观,眼睛用力向下眨,可舒缓眼睛晶状体的疲劳。  ⒉转颈。脖子左、右、前、后,顺时针转动,再逆时针转动,可放松颈部紧张神经。   ⒊揉肩。采用压抓揉的手法于肩周的最疼点,可缓解痛楚。  ⒋搓脸。双手相互搓热后,搓脸,使脸部发热,可起到活血的效果。
在组织幼儿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如何调控好活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活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育与健康,影响到幼儿体育活动的成效。如果活动量太大,超出了幼儿的生理负荷量,会有损幼儿的健康;如果活动量太小,运动对幼儿身体施加的刺激太小,会失去增强体质的作用,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只有在体育活动中给予幼儿适宜的活动量,使幼儿的机体承受适宜的生理负荷,才能达到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机能
黄水英,一个挚爱教育、矢志不改、长期坚守在小学教育岗位上的孩子王;一个本色质朴、无悔无怨、默默耕耘在平凡岗位上的共产党员。她把对教育的真爱、对信念的坚守、对追求的恒常蕴含在普普通通的日常工作中,用平常心书写了一份不平常的美丽。  32年的从教经历,18年的学校管理经验,使她成熟睿智,淡泊从容。心底无私,呕心沥血建设阳光校园;爱字当头,殚精竭虑培育优秀人才。爱老师,她赢得了教职工的敬重;爱学生,她赢
一所学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师资力量是关键。为提高师资素质,我们倡导教师进行有效反思,主动发展。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反思,我们采用了“镜面反思法”这种校本教研模式。    一、“镜面反思法”的产生背景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增长的源泉,对教学中关键性问题的不断求索都可以增进教师的反思能力。但是,以往的教研活动课一般都是上
纵观时下的教学设计,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其一是目前很多老师知什么是该教的、什么是不该教的;不知什么是有意义、什么是有价值的,致使许多与目标关系不大的、与学生发展无益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其二是教学过程空泛、肤浅,不求精细,不求精深。为了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师不敢讲了、不愿导了,设计上看不到教师主导的功夫,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优化教学设计呢?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从一定的标准来
教材分析:  “学生装的设计与模拟制作”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综合·探索”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教材以校园生活为题材,以学生服装为线索,从学生的着装入手,渗透相关的色彩知识、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既可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要领,又可以巩固和实践色彩搭配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服装的发展及作用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如竞赛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每节公开课老师们都会花数倍于平时备课的时间,极尽所能地准备好各种资料,集思广益,精雕细琢,力求标新立异,并进行多次反复的“打磨”,因此涌现了不少精彩的课例。然而透过教师深厚的功底、广博的知识、精妙的设计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公开课唯新颖是优、唯热闹为佳,歌舞升平和绝对完美,掩盖了真正教学过程
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研究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总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十一五”规划课题,本人承担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研究。我认为,一堂高效的语文课,除了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也不能忽视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评价。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评价无足重轻,实际上,它对学生影响巨大。优化的评价不仅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浓厚的思辩之趣,营造既严肃紧张又活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