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初探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yshi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的背景分析,发现市场营销专业在知识结构与课程方面的错位,对课程设置的合理分配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市场营销;知识结构;人文知识
  中图分类号:F713.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2
  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当前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基本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按此要求,高职毕业生应是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社会人”。但现在的高职生被称为“工具人”,高职院校也就成了“职业培训所”“工厂学前班”。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虽然市场营销专业在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一致,但是课程设置各异,说明各校对本专业的现状和知识结构的认识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市场营销专业的知识结构来探讨其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一、市场营销专业的社会背景
  (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历史变迁
  市场营销专业是高校较为年轻的专业。市场营销学是20世纪初首创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企业经营管理学科。1980年之前我国高校教育很少涉及市场营销的知识教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才引人市场营销的课程教育。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市场营销依托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国外的市场营销观念逐渐被认可、接受,相应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日渐系统化、专业化。21世纪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商品经济逐渐体系化,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营销行为成为市场流通主角,市场营销观念逐渐本土化。纵观市场营销三十几年的发展,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由刚刚接触市场营销到模仿照搬西方的营销观念,发展到今天的在学习西方营销观念的同时,不断的创造与革新,出现适合本土经济特点的营销观念。例如,海尔的营销经验进入大学课堂,丰富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内涵。
  (二)就业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很大。近几年市场营销人才在各类招聘中名列前茅。大量的商品需要走向市场,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及外资企业,都需要市场营销人员把他们的商品或观念推向市场,这就催生了高职学校基本都有市场营销这个专业。在招聘会中出现这类人才需求两旺的现象。但是,在就业率高的背后也出现了学生经常换工作岗位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昭示高职类学生对工作、社会认识让人们质疑。本文是在市场营销在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方面进行反思。
  (三)高职学校市场营销课程设置现状
  高职学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服务人才。由于营销的特殊性,市场营销人员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较多,属于复合型人才;同时,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提出挑战。从山东省二十几所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目前设置的课程倾向于应用型,倾向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而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设置较少,课时设置随时变动,学生对人文课没有兴趣,导致有的人文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
  二、基于培养目标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结构
  市场营销专业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才能达到“够用”的标准?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让学生适应岗位的工作,完成企業工作目标?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学生掌握既专且博的知识。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最合理的知识体系。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还要使学生持续发展,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一)人文素养知识
  1999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杜威主张,职业教育应力求促进个人的发展,学校教育应使学生在其一生中的各个时期有从事多种职业、体验多种生活的可能性。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要求学生在职业生活中继续学习以服务和适应社会,“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1]人文素质教育以培养“社会人”为目标,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知识平台。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岗位需要较宽的知识面,人文知识涉及精神领域,一般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道德、语言知识等内容。人文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表现出来的修养、道德思维、人际交往价值观能品格。从近几年学生在单位的认可度不高的情况看,有必要为学生补上人文知识这一领域。首先,从高职生来源看,入校分数呈现日趋下降的状况,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人文知识存在较大欠缺。其次,由于人文知识的欠缺,高职生的课堂的教学互动效果很低,有少数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不符合大学生素质要求。最后,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需求看,纯粹的专业知识不能应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需求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人文知识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学校对人文知识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够。
  (二)专业基础知识
  “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的”[2]。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这类课程的知识要为学生就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奠定基础。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岗位与岗位群的技术含量会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处于不断调整变化中;再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从业人员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这是学生成为“职业人”必须掌握的知识。对应专业基础知识的课程设置应紧跟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不断调整和适应。
  (三)专业技能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了解、认识与掌握专业进行的服务与指导。这部分课程必须与实践课紧密结合,体现职业性、应用性和针对性。为了更好地适应与完成岗位任务,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具有专业核心知识,它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大多都设置了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技巧、市场营销学。由于市场的发展,专业知识需求不断更新,因此专业课程在内容上不断调整,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适应现在的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上体现社会人和职业人的特征。本着“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通过项目教学法,精细设置每一个具体学习任务,通过在实践教学中让知识转化为学生需要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丰富所需知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多地获取与职业或专业活动相关的知识,提高职业实践技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就业率。这样的学生走出校门,外在的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学生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
  三、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现状的错位对课程设置的要求
  (一)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指导,以职业为特色,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为社会培养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学术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面临多变的挑战与机遇,能创造性的工作、学习。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需求更多的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人才以适应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也使这一专业进入21世纪以来成为就业空间最大的专业。但是,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传统,重视技能训练,创新能力不够。学生只掌握专业知识,其他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这说明高职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二)学生素质现状
  从近几年高职生的来源看,高考录取分数呈下降趋势。在中学,从学校到家长学生都受“升学率”影响,人文素质教育普遍缺乏。高职教育应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但现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人文素质课程设置较少且陈旧。随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推广,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及课时安排再次受到排挤,处于边缘化状态。学校的课程安排使学生对这部分课程不再重视。学习是为考试而学习,不是为将来工作能力、个人发展而学习的意识非常普遍。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人文知识缺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从而对工作认识不够全面。新生的素质现状呼唤课程设置对人文知识的加强。
  (三)合理的课程设置
  基于整体素质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职业能力,这一切源于合理的课程设置。首先,合理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增加课时和增加属于人文精神的课程内容如文学、美学、哲学、社会情感与价值衡量和商业文化等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和团队意识。其次,注重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的整合与更新。市场营销专业与社会接触密切,所以像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营销礼仪这些课程进行整合,避免在内容上重复;同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内容,如数据库营销知识适当增加,丰富学生的市场营销知识。同时注意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对接。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针对性。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如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公共关系、外语等,突出他们的实践性;最后,专业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所以实训场地的建设有待加强,工学结合落实到位,真正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结构分析和课程设置的探索,力求在高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重新审视当下的市场营销专业,从知识结构的依托——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完善我们的培养目标,完成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力争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胡丹鸯.“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德育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建构[J].职教论坛,2011(32).
  [2]刘春生,徐长发,主编.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00.
  作者简介:于忠兰(1970-),山东宁津人,山铝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教学。
其他文献
我是父亲托关系才走进初中校园里读书的。由于我天资愚笨,各科基本功缺失,一学期没有读完,班主任将我逐出校园,那年我十九岁。  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冲击,别人叫我“傻子”,我能默默忍受,但不能面对被众人遗弃的感觉。  父母也很忧心我这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母亲总是在人前说我开窍迟,是一朵没有绽放的花朵。我知道,有不少人在暗处嘲笑母亲的谎言。  父亲一次次热情宴请我的一位远房表哥到我家中做客。他在建筑工地上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竞争力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电力企业关系到民生,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要
在问题中找答案,而不是在问题中制造问题。  每当问题来临时。我们总会拼命地想突破现状,其实,我们都太专注于问题本身,而忽略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问题就是答案。  任何问题,都不会平白无故而来,而是我们内心的某部分的真实影像,因此执著于问题的表象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发更多的问题,让自己疲惫不堪。  事情的圆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圆满,人的圆满才是大圆满。  其实,虚心地和自
电力在人们生活生产中所占据的地位逐步在上升,供电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只有增加供电能力,这也就造成了供电企业大批量的招收供电操作人员,由于所招收的供电操作人员素质
【作文题目】  請以“最美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简析】  “最美的”可以是具体的人、景、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心灵、精神、气质、品格等。要重点写出某种对象的美,突出“最美”。  【课堂佳作】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春天,万物复苏,草木吐绿,连空气都开始香甜起来。燕子穿着燕尾服,在房前屋后呢喃细语。我家与燕子似乎有解不开的缘分。  屋檐下多年来一直有一个燕窝。细细的黄泥凝成一
期刊
摘要:20世纪90年代全球奢侈品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随后出现下滑。但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股奢侈品消费的风潮,且这种奢侈品消费规模跃居全球前几位。其消费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炫耀财富和地位。这种奢侈品消费颠倒了消费的主客体,是一种消费者主体意识缺乏的体现;它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弊大于利的。本文针对公民奢侈品消费现象,分析其影响,以期为构建我国健康的消费行为起到一定
梦想是只要闪光点,如此,就能翻越创业途中的“恐惧和贪婪”两座大山,梦想也就成了前进中的灯塔,照耀着创业之路,也照亮着自己的人生。马云的人生又添闪光点。2014年9月19日晚
人们提及阅读往往指的是语文方面的阅读,很少和数学联系起来,而现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单单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数学阅读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手机和电脑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将信息技術与物理课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实现物理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体验性.  一、微视频在初中物理预习阶段的应用  微视频指的是教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录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视频的共享.一节微视频的时间一般是在10分钟到20分钟之间,涵盖的知识范围和讲解的形式不受
期刊
“学生试教”就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若干主题,教师在学期初,根据语文综合能力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试教小组,让学生允当教师角色,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