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纳米邻苯二甲酸铽络合物的不寻常荧光特性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rrr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基质制得了纳米邻苯二甲酸铽络合物并对其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纳米邻苯二甲酸铽络合物主要荧光发射峰的相对强度及峰的半高宽有明显变化,并且主峰附近分化出两个峰.
其他文献
在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应用改进的基本度量理论(MFMT)和统计力学理论结合加权密度近似(WDA)分别表示硬球作用和聚合作用对自由能泛函的贡献,建立了描述ABg型超支化聚合
用椭偏光谱仪首次在光子能量为2.1~5.2eV的范围内,测量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Ba0.9Sr0.1TiO3(BST)薄膜的椭偏光谱,建立适当的拟合模型,并用Cauchy色散模型描述BST薄膜的光学性质,用最优化法获得了所有样品的光学常数(折射率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六种调味品中Sr ,Ba,Fe ,Al,Cu ,Cr,Zn ,Mo,Ni,Co ,Mn ,Cd ,Mg等十三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不同的调味品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均有较大差别。本实
采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 Si(111)衬底上生长了 Pb Se/ Ba F2 / Ca F2 薄膜 ,扫描电镜和 X-光衍射分析显示 ,通过生长 Ba F2 / Ca F2 缓冲层的方法 ,在 Si(111)衬底上外延的 Pb
通过对下降法生长的全尺寸钨酸铅(PbWO4)晶体沿长轴方向不同点的透过率和光产额的测量、分段晶体的透过率和光产额的测量,研究了钨酸铅晶体的发光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钨酸铅晶
提出了一套系统选择具有高透氧能力、结构稳定性及热化学稳定性的钙钛矿型混合氧离子电子导体透氧膜材料的策略,在此策略指导下开发出了若干新的导体膜材料.采用了标准陶瓷法、
烧结致密的α-SiC在静态空气气氛中经1200℃×10h氧化,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层氧化膜具有β-方石英晶体结构.氧化膜的生长由O2通过SiO2晶格间隙的扩散控制. SiC/Fe界面反应剧烈,界面稳定性极差.
本文依据最近有关联用技术应用于生物样品中痕量金属和类金属形态分析的报道 ,扼要介绍高效液相色谱 (HPLC)和毛细管电泳 (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 MS)和电喷雾离子
首次用碳酸铷与NTO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了Rb+ 与NTO- 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b(NTO)·(H2 O)。用X 射线粉末衍射谱的测试与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
通过Langmuir Blodgett技术制备了酞菁铜 氧化铁纳米粒子交替LB膜 ,利用偏振紫外 可见光谱对酞菁铜衍生物在不同制膜条件下所制得的交替膜中的分子取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