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器乐教学的培养途径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ain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的音乐教育已打破了传统的“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格局。在音乐新课程的改革之下,新形式的音乐课堂已具雏形,器乐教学走进了学校并进人中小学音乐课堂,列入了音乐新课程标准,成为音乐教育现象的一种延伸。
  
  1 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习惯
  
  对于大多数少年儿童来说。乐器或许只是眼见耳闻的经历,而且也是从电影、电视中或是演出现场所获得的感触,所以儿童对乐器的选择一般是从一种冲动、一种兴趣而来。兴趣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儿童获得的某种兴趣是认识事物的倾向和需求的原动力。儿童对事物的兴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从“有趣”到“乐趣”再到“志趣”。“有趣”是儿童对事物的第一感觉,是对音乐学习直接产生兴趣的“萌芽”,这种状态表现在一旦儿童看到某一种乐器或是听到某一种乐器演奏出的乐曲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理,跃跃欲试。但是这种好奇往往又有一定的时间限度,极其容易自我转移或消失,所以当儿童在产生对某一乐器的兴趣喜好时,家长或老师就应该加以引导,可以让其亲身感触一下,使得印象更加深刻,慢慢地让这种“有趣”转变到“乐趣”上来。“乐趣”是青少年儿童学习音乐兴趣发展的中间层次,他们在“乐趣”的心理因素影响之下开始对事物本质内容产生了解的欲望。但是“乐趣”的心理培养并非借助一招一式就可以来完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2 加强音乐基础知识培养
  器乐的学习区别于一般的口授口唱的歌唱练习,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训练。学好一门乐器必须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如音准、节奏等,像这些音乐基础知识在以往的传统音乐课程中是不怎么重视的,这就是传统的“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认知观念的来源。可是学习器乐的时候还得把这些知识一点一滴地教,那时必会影响了器乐教学的进度。所以建议学校所有的音乐课程都应该建立在音乐的基础知识之上,从小抓起。当儿童学习简谱时,老师可引导其将音阶的七个音级比作七个阶梯,从下而上分别为do、re、mi、fa、sol、la、si。这样能让学生在脑海里对音高有个形象的概念,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对于半音关系的两组音mi、fa和si、do只要区别对待,提醒一下:半音是全音的一半,然后再跟着钢琴多练唱,是很容易掌握的;至于更细微的音准概念那是要靠具体乐器学习过程中培养而得来。对于“时值”的概念,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加以引导。我们可以把全音符的时值比喻成一个有四节车厢的小火车,一个四分音符就说明在火车里旅客乘满了一节车厢,二分音符就是火车里有两车厢的人,顺之类推全音符就表明是客满。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就对时值有了一千量的概念,在练习唱谱例时学生只要下意识地数数车厢就解决了时值问题,如此形象生动的教学正迎合了儿童的童趣心理,不失为一种好手段。老师在带领学生练习节奏的时候可以借助于一些单件的打击乐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乐器,比如用塑料奶瓶装些沙子制成小沙锤,这样练习起来既有教学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总之。只要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寻找教学手段,就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音乐知识。
  
  3 创造机会,参与实践
  实践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器乐教学如果离开了活动,那么以审美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将成为空话。孩子缺乏的就是一种自我表现意识和自信,有的明明能够演奏得很流畅了,也往往不敢大胆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登台表演,学校的艺术节、狂欢节、社团活动日我都鼓励学生参加表演,凡是参加了校级以上的表演,音乐免试且总评成绩给予满分。经过学生、老师的不懈努力,学生的演奏水平和合奏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这个时候学校应该多给小演奏家们能够展示自我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组建乐团、搞校园艺术节、举办一些赛事晚会等,因为舞台才是小演员们学习的最佳场所。学生能得到的收获,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的。通过一些社会实践学生们不但体会到了音乐的美妙,更是明白了生活的意义,而且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当今器乐教学走进校园的做法已经越来越得到肯定,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有效方式,器乐教学有利于小学教育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教育的转变。但是,在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器乐教育毕竟还是新增的内容,在具体的贯彻和实施中让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飞翔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还有待于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寻求更好的学校器乐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其他文献
通过对生铸铁标样在不同直流辉光放电光源参数下的放电行为研究,优化了辉光光源参数-放电电流、放电电压、预溅射时间和积分时间,建立了辉光放电光谱法同时测定生铸铁中C,Si,
摘要  为探讨昆虫的趋光性和灯光诱捕技术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了光源波长、光强、虫龄、虫口密度和饥饿处理对谷蠹成虫趋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谷蠹趋光性较强的波长范围在530 nm和575 nm,在紫外光区,谷蠹趋光性较强的波长为365、385和395 nm。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谷蠹的趋光性随光强度的增强而增大。随着日龄的增加,趋光性先增强后逐渐减弱,10~15日龄成
当前,初中英语学习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这种低效或不讲成效,不符合新一轮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没有体现新课程要求的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木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没有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没有达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思维、情感、智力、人格、策略等各个方面发展的根本目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基于此,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建立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展开相关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平台,而小组学习就是一个能为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提供帮助的良好的英语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中我们能让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并通过这种途径更好地掌握英语。  一、展开分组的辩论会等课堂实践形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在我们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组讨论与辩论的形式展开有关的教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其自身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文化教学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认识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异同,这样一方面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生文化的敏感度,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同时,也对外国文化有更多的认识。  1.影像与图片的使用  一般来说,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没有亲身体验外国
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是英语教师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必须充分研究、深入探索,使之有效化深入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方式的可行性与面临的挑战  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在交流中习得语言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合作学习改变了英语课堂的组织结构,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了宽容的学习氛围。这一学习模式允许平等交流中语言错误的出现,学生更容易从同学们的言谈中及时意识到问题所在,及时加以改正。如此,学生就具备了
摘要 土壤中分离的枯草芽胞杆菌,其发酵液对苹果炭疽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为了确定其抑菌物质的主要成分,本试验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获得无菌滤液中的抗菌蛋白粗提物,超滤后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带回收进行分离鉴定,得到1种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条带。该蛋白对供试的6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该蛋白的活性表现在80 ℃,30 min仍有抑菌作用,对pH(4~7)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另外对紫外照射(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