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地图留住学生课堂展示的痕迹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3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活动时间的比重比较大,若没有学生活动的痕迹留下来,学生的活动将一逝而过,促使课堂效果降低。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能在几种情境下很好的留住学生课堂展示的痕迹,大大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地图;课堂展示;痕迹
  一堂课,有教师的时间,也有学生的时间。在“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的课堂中,学生是主体,而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时间是很多的,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小组讨论的时间,还有学生个体展示的时间,有小组代表展示的时间,在这些时间内展示的是学生的活动,而过后也就成为这堂课学生的痕迹。于是学生痕迹也就是指学生在一节课中的言行举止。而其中属学生回答问题,展示成果这一行为的痕迹最为鲜明。用好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能大大提高课堂效果。
  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是“兵教兵”最好的教材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同伴的言行表达对学生个体在学习效果和情智力的发展中产生很大的影响。正如皮亚杰在阐述“同伴影响”时所说:儿童间社会影响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源。学生自己的理解思路,在某种程度上比教师的解释还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展示后同伴们的评价,会在学生心中产生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可信度”。个体很在乎同伴作出的评价,在评价中,产生了学习的榜样,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作用力。于是同伴的点评成了学生修正自己学习的有效手段。
  二、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是珍贵的第一手信息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反馈,一种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反馈,另一种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就属于前者是,是教的反馈。对教师而言,通过这样的第一手信息,教师能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变动,可以是内容的补充也可以是知识的扩展,或者是结构的调整。这种第一手信息的受用不局限于本堂课,也为下一次课的调整做准备。对学生而言,在课堂上的展示之后可以从教师和同学适时给予的掌声和鼓励中获得自信与满足,从而促进自己健康发展的强大心理动力,使发言者受益。
  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方式有口头描述、文字描述、动作描述等,但大多时候是短暂的,一闪而过,难以给课堂上的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的展示效果大打折扣。地理的课堂教学则拥有自己的优势——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以地图为学生展示的载体,巧妙的留住学生的痕迹,不仅能避免学生的课堂展示效果打折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展示效果,并促进学生地理技能的增长。苏联经济地理学家巴朗斯基曾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地图是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地图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捕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地图、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以下几中状况中利用地图做为载体能留住学生课堂展示的痕迹,突显学生的课堂展示,提高本节课的效果。
  1.将学生设计的路线留在地图上进行展示,有助于师生进行对比筛选
  如为了突出马六甲海峡位置的优势和重要性,设计了由学生制作日本到波斯湾的海上石油路线这一活动。当学生将成果进行展示时以下几种方法可以留住学生的痕迹。
  (1)让多个学生用指示笔在白板屏幕上画上自己设计的不同路线,将白板设置成可以利用颜色将指示笔的轨迹留在屏幕上,等学生都展示后,通过点评,将最短的线路用不同的颜色突出在学生画的轨迹中。
  (2)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底图投影在屏幕上,学生们上台在底图上画出自己设计的路线,最后老师用不同颜色的笔再次突出最短的路线。
  (3)学生用指挥棒在屏幕上比划出自己设计的路线,而教师则在电脑屏幕上用软件上的画图功能实时跟进,将学生指图的轨迹描绘出来。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很好的展现出来,同学们也能很好的观摩到别的同学的想法,并且教师最后的强调突出很有成效。
  2.将学生对地理事物分布的展示留在地图上,有助于给师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点评
  如学生在台上展示对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位置的认识。两种方法能留住学生的痕迹。一种是教师提供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在上面指认大洲大洋的位置,学生将写有大洲、大洋名称的泡沫卡片贴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在卡片的背面粘上小磁块可将卡片贴在有磁性的黑板上;在卡片的背面粘上泡沫胶,可将卡片贴在投影白布上)。另一种是教师事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填图用世界地图,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将自己的填写结果展示出来。
  将学生的痕迹留在地图上,台下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对展示进行点评,然后两者的成果可以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地理事物分布的记忆。而教师则在一旁观注学生的互评,适时的进行细节上的点拨或及时调整接下来的内容安排。
  3.将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痕迹留在地图上,以此培养学生阅读地图、捕捉信息的能力
  如,布置学生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植被景观从森林到草原再到沙漠分布的原因。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时,在标有内蒙古自治区轮廓的地形图中,将自己的分析有序的留下地图上,如将太平洋标注出来,将大兴安岭标注出来,将森林、草原、沙漠这三种景观大致的离海距离标注出来等,这样的描述对展示学生的读图、指图能力及台下学生的读图、捕捉信息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课堂效果也比单纯的语言表达要强很多。
  以上几种方法是实践中的体会,方式与方法还有改进的地方,但总的来说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将学生课堂展示的痕迹留在地图上的方法,会随着地图与学生活动的密切结合而多种多样。观注学生、不忘地理特色,地理课堂将更精彩,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陈爱霞.巧妙运用地图打造地理高效课堂[J].中学政史地.2012,(10)
  [2]盛雪军.运用“伙伴影响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10):51-52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逸夫中学)
其他文献
从驾驶训练场视景的地形模型与场景模型两方面入手,应用LOD技术、地形转换算法、纹理贴图技术、实例化技术和外部引用技术,研究了模型简化与优化方法,并应用到驾驶训练场视景
地理属于文科类学科,一般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并且机械式地记忆,学习的实际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式教育环境下,合作学习也被尝试和提倡。为了更好的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握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但要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非易事,教师如何抓住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我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做法。  一、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综合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探究实验一般包括知识性实验,操作性实验,创新演示性实验,能力性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探究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是必不可缺的,因此,必须加强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思路
一、诗与舞蹈在形象上的关系  诗是一种文艺体裁,它除借形象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外,还要有饱满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所以,诗是用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而这些形象可以从相关资料中让我们了解到主要有以下几种。  视觉形象所展现的是物质的形状、色彩、高低、远近,俗话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由于物质的形状、色彩、高低、远近相对比较稳定,便于观察,善于表现,所以视觉形象在各类形象中是被诗人用得最多的成分;听觉形象,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