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四能”的有效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四能”,即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主要就如何提高学生“四能”进行阐述。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激活学生“四能”发展的内在需求,搭建实践平台,扎实培养学生“四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益。
  关键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四能”,即: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明确表示,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四能”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活学生“四能”
  1.创设情境引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情景化的实际意义,因为知识就是在某一活动背景和应用背景下产生的,并且最终要被应用到某一活动中,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用原有知识结构来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情景化的方式来进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四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动力。具体的做法可以参照以下几点:(1)构建直观性的情景和氛围;(2)构建欣赏性的情景氛围。第一种做法是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用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开,让学生融入其中,快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比如在教学“线段”的知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构建一个简单的情景和背景:通往小松鼠家有两条路,一条是直路,一条是弯路,某一天小松鼠在外面玩耍,这时小松鼠的妈妈喊小松鼠回家吃饭,那么小松鼠走哪条路可以更早地回到家,吃到饭呢?通过这样简单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老师营造的童话氛围中,就会调动学生积极去思考,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于第二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播放多媒体的文件和录像等来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看待周围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欲望,进而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创设悬念激好奇
  每一个人都有好奇心,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具有浓厚的好奇心,这对于他们的学习来说很有帮助,这些好奇心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也是对知识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就像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那样,因为有好奇心的驱使,从一个很小的苹果落地的现象就能够不断深入,最终发现万有引力的存在。在科学的发展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另外,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可以适当地创造一些“悬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如,在教学“不确定性”一课时,教学开始的时候我做一个“教师抛硬币学生猜测”的游戏,当抛完十次硬币以后,我不急于问“谁十次都能猜对”,而是“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有时‘耶’的声音很大,有时‘耶’的声音却很小,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有的猜对了,有的没猜对呢?”通过循循善诱的追问,能增强学生探究新课的好奇心,不知不觉带着他们走进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中。
  二、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四能”
  1.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分析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面对问题的情境,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发现数量与空间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数学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才能产生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给学生反馈与交流自己提出问题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一课,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方法上,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值增大了。在教学完“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对比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就能提出问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三位数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如果位数更多的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是不是也一样?
  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过程时,除了给予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外,教师还应在方法上加强指导,如:可从自己思考问题过程中发现和提出存在的困惑;可从知识之间的联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可从观察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等,让学生能更自觉、更有能力、更有方法地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2.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综合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有培养的平台,又要有方法的指导。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尝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比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一课,学生已会解决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重难点在于除数是小数。如果老师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过程讲解出来,学生就失去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在教学时,可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然后再引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式,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进行尝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的平台,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总之,提高学生“四能”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给予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空间,授予必要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胡东芳.教育新思维:东西方教育对话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编辑 李建军
其他文献
附着升降脚手架起初称为整体提升架或爬架,其特点是在高层建筑主体或外裟饰施工中,利用多个吊点将建筑周边外的脚予架整体提升或下降至作业面。由于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的周期长
7月6日,中国科技会堂党委组织在职及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80余人赴平北红色第一村——延庆县大庄科乡沙塘沟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以
高中化学教学中,遇到有关Na HCO_3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时,大家普遍认为的结论是c(Na~+)>c(HCO~-_3)>c(OH~-)>c(H~+)>c(CO~(2-)_3)。通过详细的计算推导得出Na HCO_3溶液中c(C
7月14至15日,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江西省科技活动中心)与江西省儿童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举办2012年“炎黄大家园”一江西城乡儿童手拉手友爱同行科普夏令营活动.
摘?要 目前的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冲突调配依赖于管制员的经验判断,随着近年来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在持续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管制员容易产生“错、忘、漏”的冲突意识,这就严重影响空中交通安全。所以,本文根据管制扇区的冲突特点及冲突类型,通过建立冲突模型、介绍了一种基于实际管制工作中的冲突探测算法,描述了实际管制工作中冲突探测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扇区;冲突探测  中图分类号 V3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机械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今天,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确
本文基于专家主观认识的不确定性,以不确定性信息数学处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类优化专家意见的不确定性量化表达式,运用未确知有理数来描述和处理专家信息的不确定性,定义了
由于金属矿床赋存条件复杂,矿石和围岩性质多变,开采技术不断完善和进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了种类繁多的采矿方法。为了便于采矿方法,研究和寻求新的采矿方法,铜锌矿应对现有的采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