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因子及游离脂肪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游离脂肪酸(FFA)及脂肪因子瘦素(LP)、脂联素(ADPN)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 检测100例NAFLD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FFA、LP、ADPN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比较两组间差异,并分析NAFLD患者FFA、LP、ADPN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 结果 NAFLD组FFA、L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P<0.01);NAFLD组ADPN低于对照组(P<0.01)。NAFLD组HOMA-IR与FFA、LP呈正相关(r=0.374,P<0.01;r=0.297,P<0.05);HOMA-IR与ADPN呈负相关(r=-0.218,P<0.05)。 結论 NAFLD患者存在明显IR,检测LP、ADPN及FFA对NAFLD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因子;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
  [中图分类号] R5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25-001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free fatty acid(FFA), lipoprotein leptin(LP), adiponectin (ADPN)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D). Methods FFA, LP, ADP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and fasting insulin (FINS) of 100 patients with NAFLD and 100 healthy controls were test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FA, LP, ADPN and insulin resistance(IR) in patients with NAFLD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FFA, LP and HOMA-IR in NAFL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1). The ADPN in NAFLD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1). HOMA-I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FA and LP in the NAFLD group(r=0.374, P<0.01; r=0.297, P<0.05). HOMA-IR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DPN (r=-0.218, P<0.05). Conclusion NAFLD patients have significant IR. Detection of LP, ADPN and FFA are important for the assessment of NAFLD disease and guidance treatment.
  [Key word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Adipokines; Free fatty acids; Insulin resistance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除过量饮酒史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以肝实质细胞脂肪性变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除遗传易感因素外,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密切相关[1]。脂肪组织分泌的许多脂肪因子如瘦素(leptin,LP)、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抵抗素等,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IR的发生发展[2],而胰岛素抵抗可导致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增高,并转化为甘油三酯沉积在肝脏造成脂毒性作用导致NAFLD的发生。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NAFLD患者FFA及脂肪因子LP、ADPN水平与IR的相关性,探讨FFA及LP、ADPN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为NAFLD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临床诊断标准[3],选取NAFLD患者100例为NAFLD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41.76±9.35)岁。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无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疾病史,其中男49例,女51例,平均年龄(40.18±9.07)岁。
  1.2 方法
  入选受试者禁食8~12 h后,晨起抽取空腹静脉非抗凝血,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糖、胰岛素、LP、ADPN、FFA等。由专人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并行肝、胆、脾B超检查。
  1.3 检测方法
  LP、ADPN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由上海舜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胰岛素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由上海辰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FFA测定采用改良比色法,试剂盒由北京普利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胰岛β细胞功能评价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如HOMA-IR)经对数转换后进行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NAFLD组与NC组性别、年龄、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草转氨酶、空腹血糖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两组FFA、LP、ADPN及HOMA-IR比较
  NAFLD组FFA、LP及HOMA-IR高于NC组(P<0.01),ADPN较NC组降低(P<0.01),见表2。
  2.3 NAFLD組HOMA-IR与FFA、LP、ADPN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NAFLD组HOMA-IR与FFA、LP呈正相关,与ADPN呈负相关。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超重及肥胖人群增多,与之相关的NAFLD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已成为引起慢性肝脏损害的主要病因之一[4]。目前有关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其中“二次打击学说”占据主导地位,认为首先出现IR对肝脏进行首次打击,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在此基础上发生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造成二次打击,使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甚至纤维化等[5]。
  研究表明[6-8],许多脂肪因子如LP、ADPN、肿瘤坏死因子α等参与了胰岛素信号通路传导从而影响IR的发生发展。LP可增加ATP依赖性K 离子通道开放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但NAFLD患者存在LP抵抗,抑制作用减弱,出现高胰岛素血症[9]。高胰岛素血症又增加LP mRNA的表达,使LP水平升高[10]。
  本研究显示NAFLD组LP显著高于NC组,且与HOMA-IR呈正相关,也说明LP通过影响IR参与了NAFLD的发病,其机制可能为高LP水平和LP抵抗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IR,影响肝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使肝细胞内脂肪酸含量增加,从而导致脂肪肝发生。ADPN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径调节葡萄糖及脂质代谢[11],具有降低TG和FFA、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有利于改善IR,对肝细胞具有保护性[12]。ADPN随着脂肪容量增大其分泌反而减少[13],因此,NAFLD患者ADPN水平降低,IR加重。本研究结果也证实NAFLD组ADPN显著低于NC组,同时研究结果显示ADPN与HOMA-IR呈负相关,提示ADPN具有改善IR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通过增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和抑制肝脏糖异生而产生,因此,对NAFLD发生发展具有保护性作用。
  FFA在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NAFL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它可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并可促进糖异生和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IR是其核心机制。FFA过高可启动氧化应激机制,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导致IR,IR又可降低胰岛素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使外周组织脂肪分解增多,FFA水平增高[14]。当血清中FFA 过多,被肝细胞大量摄取后将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形成NAFLD[15]。本研究结果显示NAFLD组FF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HOMA-IR呈正相关,说明FFA升高与IR及NAFLD的形成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IR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FFA及脂肪因子LP、ADPN可通过改变IR程度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检测FFA及LP、ADPN水平对评估NAFLD患者病情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超,魏亚聪,冯静,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6,22(20):3994-3998.
  [2] 潘莉,韩真. 脂肪细胞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13(2):151-154.
  [3]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0,2(4):43-48.
  [4] Russo GI,Cimino S,Castelli T,et al.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metabolic syndrome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Is metaflammation the link[J]. Prostate,2016, 76(16):1528-1535.
  [5] 刘灿雪,李静.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现状[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39(1):108-112.
  [6] 栾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32(3):233-236.
  [7] 周正平,陈莉.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1):88-89,97.
  [8] 卢晓云,李运红,徐肇敏,等. 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变化[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510-513.
  [9] 邵亮,李南方. 脂肪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2):131-133.
  [10] 关桥伟,姜慧玲,盘强文.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2016,18(5):467-470.
  [11] 陈春莲. 脂肪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2,25(6):927-930.
  [12] 周冬生,刘博峰. 细胞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4,27(4):128-131.
  [13] 张征波,孙晓琦,钱斐,等. 脂联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及机制[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9):2036-2042.
  [14] 张海博,王宇. 非酒精性脂肪肝现代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2017,28(10):1651-1653.
  [15] 汪明东,孙立山,郑慧雅. 游离脂肪酸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4):54-56,82.
  (收稿日期:2018-05-2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劑量的激素治疗毒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录的267例毒蛇咬伤病例,予常规切开伤口排毒、全身静滴抗蛇毒血清治疗,依据伤肢肿胀程度的不同将267例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相同肢肿程度的患者内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地塞米松采用常规剂量10 mg,实验组采用较大剂量20 mg,比较
[摘要] 目的 探討常规留置导尿失败后处理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的不同方法,以期提高患者一次性留置导尿成功率,尽早解除尿路梗阻并减少尿道损伤。 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9年9月我院208例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尿道扩张后留置导尿组(尿扩组)和内镜下导丝引导留置组(内镜组),分析两组留置导尿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尿扩组中所有女性患者、无尿道手术史患者及尿道
[摘要] 目的 分析血常規指标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内科2013年4月~2018年5月确诊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白血病组)的血常规结果,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水平的变化。 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红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细胞数
[摘要] 目的 观察医联体内延续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家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17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未在我院医联体覆盖范围内的86例纳入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在我院医联体覆盖范围内的8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模式随访,观察组采用医联体内延续护理模式。在干预后6个月评估患者居家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家居环境危险因素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跌倒坠床
[摘要] 目的 觀察儿童肺炎时两个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不同病原感染时的血液表达水平及变化规律,以指导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愈的202个肺炎病例,将其分为四组:病毒感染性肺炎组、细菌感染性肺炎组、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组、支原体 病毒感染性肺炎组。收集这些病例的全血CRP、PCT实验室检查数据,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Snyder希望理论对脑出血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首发脑出血且存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和语言、肢体康复锻炼,试验组同期应用Snyder希望理论进行干预。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Herth希望量表(HHI)和日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双眼白内障手术患者分次手术围术期感受及生命体征变化。 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100例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别两次择期行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根据手术时间,将第一次手术组列为A组,第二次手术组列为B组。分别观察手术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疼痛及焦虑评分等情况。 结果 两组术中血压、脉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基因芯片数据,寻找差异基因及其关键通路。 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中高通量基因芯片数据库筛选出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芯片。采用GO基因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帕金森病的特征基因簇和通路,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视化分析。 结果 筛选出15个差异基因及7个关键节点蛋白。经差异基因分析后,发现神经丝、网格蛋白包被组装及多巴胺受体信号通路富集程
[摘要] 目的 建立经血浆置换(PE)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預后判断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38例经PE治疗的HBV-ACLF患者资料,根据PE治疗后12周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
[摘要] 目的 探討厄洛替尼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患者,对患者免疫细胞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EGFR野生型、突变型或突变情况不明患者,应用含铂两药方案(TP)治疗,研究组为EGFR敏感突变患者,单用厄洛替尼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检验免疫细胞及肿瘤标志物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