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能轻松接受,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必先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化学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化学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根据“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注意效能”的原则,探索“以加强双基为前提,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新课堂教学目标。
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生学习的状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们经常感觉到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每天师生都很忙碌,可是学习效率却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是主要因素之一。有时我们教师对每一节课要教给学生那些知识点,讲到什么程度,把握不准,把握不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近几年我们使用新教材后,一些课外习题跟新教材不同步,新教材降低了知识难度,而有些习题仍然还是沿用旧教材的内容,这就给现在一线的教师出了一个难题:教学中究竟是以课外习题的难度为标准?还是以教学大纲为标准?有些旧教材的内容该不该讲,若讲,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增加了知识难度,违背了新的课标标准,若不讲,又怕有些内容学生不知道,影响学生升学考试。当然,我们讲课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但是我们又很担心,犹豫。因此,处理好教材与习题的关系尤为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往往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对于某一个知识点,宁可往难了讲,也不肯往简单了说,人为的增加了知识的范围和深度,增加了学生负担,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教学中不是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而是以课外练习题为教学标准,违背了教学大纲,偏离了教学方向。尤其是讲过旧教材的教师,更是摆脱不了旧教材的束缚,这也是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受现实教学评价标准的影响,教师惟恐哪一个知识点没讲到,没讲好影响升学成绩,所以教学中宁愿多讲、难了讲,也不愿少讲、简单了讲。刚开始使用新教材时,我也有上述想法,也按上述方法去做,可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上述的一切言行,实际上都是教师自己主观的错误想法,我们的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旧教材删掉的内容完全没必要再讲给学生,要以教学大纲为准,就是该讲的知识必讲,不该讲的内容一定不要讲,既减少了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改进教学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尴尬:课堂教学花时多、收效少,有时一个知识点已经重复讲了很多遍了,题目也做过了,但是到了考试还是有那么多学生做错,教学成绩大面积还是上不去。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教师不愿放弃已经形成的教学经验,把学生仅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灌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抛弃知识的传授者充当课堂的组织者,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传授也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教材中每一个演示实验,且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必要时还要增设一些课外实验,如:在探究熟石灰变质后,生成那些物质时,我和学生一起用班级的墙皮做实验,首先我让学生根据熟石灰的性质让学生猜想变质后可能有哪些产物,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最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做实验探究,效果很好。增设这一实验,既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有所用,活学活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还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增设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不愿意做实验,认为做实验既麻烦又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在黑板上讲实验。其实化学科的特点就是一门实验科学,离开实验,化学就会缺乏生机。实验贵在它的直观性。初中化学课本中实验大多都操做简单,现象明显,做和不做实验,教学效果大不一样。譬如:酸碱指示剂与酸碱变色的实验,学生对颜色的变化老是张冠李戴,做了实验,学生记忆犹新,未做实验,学生混淆不清。可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确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
三、指导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学习方法,是学生为完成化学学习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方式或途径,是运用学习规律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学不得法,成绩也不会很好。
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有适合自己的一套科学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辨别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学生学好化学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即:听懂——记住——应用
引导学生做课外家庭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用醋制无壳蛋,用蓝墨水做分子运动的实验等,课后,对一些化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给提供一些药品和实验仪器,指导他们做一些感兴趣的实验,如趣味实验等,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同时得到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的课堂,教师也不能是纯碎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能轻松接受,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必先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化学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化学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中,教师根据“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注意效能”的原则,探索“以加强双基为前提,以培养能力为重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新课堂教学目标。
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生学习的状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们经常感觉到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苦,每天师生都很忙碌,可是学习效率却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是主要因素之一。有时我们教师对每一节课要教给学生那些知识点,讲到什么程度,把握不准,把握不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近几年我们使用新教材后,一些课外习题跟新教材不同步,新教材降低了知识难度,而有些习题仍然还是沿用旧教材的内容,这就给现在一线的教师出了一个难题:教学中究竟是以课外习题的难度为标准?还是以教学大纲为标准?有些旧教材的内容该不该讲,若讲,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增加了知识难度,违背了新的课标标准,若不讲,又怕有些内容学生不知道,影响学生升学考试。当然,我们讲课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标准,但是我们又很担心,犹豫。因此,处理好教材与习题的关系尤为重要,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往往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对于某一个知识点,宁可往难了讲,也不肯往简单了说,人为的增加了知识的范围和深度,增加了学生负担,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教学中不是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而是以课外练习题为教学标准,违背了教学大纲,偏离了教学方向。尤其是讲过旧教材的教师,更是摆脱不了旧教材的束缚,这也是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受现实教学评价标准的影响,教师惟恐哪一个知识点没讲到,没讲好影响升学成绩,所以教学中宁愿多讲、难了讲,也不愿少讲、简单了讲。刚开始使用新教材时,我也有上述想法,也按上述方法去做,可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上述的一切言行,实际上都是教师自己主观的错误想法,我们的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旧教材删掉的内容完全没必要再讲给学生,要以教学大纲为准,就是该讲的知识必讲,不该讲的内容一定不要讲,既减少了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改进教学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尴尬:课堂教学花时多、收效少,有时一个知识点已经重复讲了很多遍了,题目也做过了,但是到了考试还是有那么多学生做错,教学成绩大面积还是上不去。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教师不愿放弃已经形成的教学经验,把学生仅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灌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我认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抛弃知识的传授者充当课堂的组织者,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就是知识的传授也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教材中每一个演示实验,且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必要时还要增设一些课外实验,如:在探究熟石灰变质后,生成那些物质时,我和学生一起用班级的墙皮做实验,首先我让学生根据熟石灰的性质让学生猜想变质后可能有哪些产物,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最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做实验探究,效果很好。增设这一实验,既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有所用,活学活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还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增设演示实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不愿意做实验,认为做实验既麻烦又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在黑板上讲实验。其实化学科的特点就是一门实验科学,离开实验,化学就会缺乏生机。实验贵在它的直观性。初中化学课本中实验大多都操做简单,现象明显,做和不做实验,教学效果大不一样。譬如:酸碱指示剂与酸碱变色的实验,学生对颜色的变化老是张冠李戴,做了实验,学生记忆犹新,未做实验,学生混淆不清。可见,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确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
三、指导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学习方法,是学生为完成化学学习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方式或途径,是运用学习规律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学不得法,成绩也不会很好。
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有适合自己的一套科学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辨别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学生学好化学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即:听懂——记住——应用
引导学生做课外家庭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用醋制无壳蛋,用蓝墨水做分子运动的实验等,课后,对一些化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给提供一些药品和实验仪器,指导他们做一些感兴趣的实验,如趣味实验等,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同时得到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的课堂,教师也不能是纯碎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怎样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