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可分成8类,它们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应当采取全新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理论的观点在我国现行的课程改革中得到了体现,学习、研究这一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新课程;教师角色
1 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H·加德纳在20世纪末针对传统智力理论的不足而提出的现代智力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人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力不是能以整合方式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
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他认为智力可初步分为:①言语-语言智力能力;②音乐-节奏智力能力;③逻辑-数理智力能力;④视觉-空间智力;⑤自知-自省智力;⑥身体-动觉智力能力;⑦交往-交流智力能力;⑧自然观察智力
各类智力具体表现在每个个体上又有所不同,适当的教育可以使每个个体的某一智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这一理论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研究这一理论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对很好理解新课程改革、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初中物理从内容上看,基本上都是以经典物理为主,突出物理学的学科性,而未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起的重大深远影响,未反映物学新成就和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未考虑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不同要求,未充分运用物理学的教学功能。针对上述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和评价目标。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是:
①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3 多元智力理论在新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3.1 新课程理念中“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多元性。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标准》中将物理课程培养定位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生长。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分成几个不同类型,只是倾向和强弱的不同,而没有优劣好坏之分。由此可见,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的多元性特征为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3.2 新课程理念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践性。根据加德纳的智力的定义,多元智力强调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也正是强调了学习物理实践的重要性。
3.3 新课程理念中“学习方式多样化”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差异性。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能力,它们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新课程理念中“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多样性。我们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进行课本知识的单维评价,它主要是考核了“言语一语言智力能力和逻辑一数理智力能力”而忽略了智力的多样性,忽略了对其他智力的考核。新课程中将评价目标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就使考核更加全面,更能体现智力的多样性。
4 上述体现中对物理教师角色的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在物理新课程中的体现也对教师角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有许多启示。
长期以来,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学物理教师则更多地考虑中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把本应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实验变成“黑板实验”、“纸上实验”,虽然能够取得一时好的卷面分数,但对发展多元智力非常不利。基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从本质上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造能力的一种。中小学生正处于创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有效利用学生的智力潜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反思基础教育课程设计,不难发现,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注入式教学依然是课程组织的主要方式,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无疑为我们重塑教师角色提供启示。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学习的合作者与伙伴以及学生意义建构促进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这一角色的转变,使老师舞台的主角变成了幕后的导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从传授知识的严师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为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评价者;建构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新型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点燃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敏锐、耐心与机警地关注学生发展,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偶发事件;创设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我们还应当我采用具有一定程度开放性、弘扬创新智慧的试卷,让自选题、无标准答案题、即兴智题等都占有一席之地,使学生的多种智力得到很好的、全面的发展。
中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只有深刻了解新课程是如何体现多元智力理论的,明确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才能把握住新课程改革的脉搏,才能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依靠强有力的理论指引着我们前进。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新课程;教师角色
1 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H·加德纳在20世纪末针对传统智力理论的不足而提出的现代智力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人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力不是能以整合方式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
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他认为智力可初步分为:①言语-语言智力能力;②音乐-节奏智力能力;③逻辑-数理智力能力;④视觉-空间智力;⑤自知-自省智力;⑥身体-动觉智力能力;⑦交往-交流智力能力;⑧自然观察智力
各类智力具体表现在每个个体上又有所不同,适当的教育可以使每个个体的某一智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这一理论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研究这一理论在新课程中的体现,对很好理解新课程改革、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初中物理从内容上看,基本上都是以经典物理为主,突出物理学的学科性,而未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起的重大深远影响,未反映物学新成就和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未考虑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不同要求,未充分运用物理学的教学功能。针对上述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和评价目标。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是:
①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3 多元智力理论在新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3.1 新课程理念中“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多元性。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标准》中将物理课程培养定位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而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生长。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分成几个不同类型,只是倾向和强弱的不同,而没有优劣好坏之分。由此可见,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的多元性特征为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3.2 新课程理念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实践性。根据加德纳的智力的定义,多元智力强调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也正是强调了学习物理实践的重要性。
3.3 新课程理念中“学习方式多样化”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差异性。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8种能力,它们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新课程理念中“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多样性。我们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进行课本知识的单维评价,它主要是考核了“言语一语言智力能力和逻辑一数理智力能力”而忽略了智力的多样性,忽略了对其他智力的考核。新课程中将评价目标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就使考核更加全面,更能体现智力的多样性。
4 上述体现中对物理教师角色的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在物理新课程中的体现也对教师角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有许多启示。
长期以来,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学物理教师则更多地考虑中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把本应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实验变成“黑板实验”、“纸上实验”,虽然能够取得一时好的卷面分数,但对发展多元智力非常不利。基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从本质上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造能力的一种。中小学生正处于创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有效利用学生的智力潜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反思基础教育课程设计,不难发现,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注入式教学依然是课程组织的主要方式,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无疑为我们重塑教师角色提供启示。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学习的合作者与伙伴以及学生意义建构促进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这一角色的转变,使老师舞台的主角变成了幕后的导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从传授知识的严师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为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评价者;建构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新型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点燃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敏锐、耐心与机警地关注学生发展,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偶发事件;创设与学生发展相适宜的环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我们还应当我采用具有一定程度开放性、弘扬创新智慧的试卷,让自选题、无标准答案题、即兴智题等都占有一席之地,使学生的多种智力得到很好的、全面的发展。
中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只有深刻了解新课程是如何体现多元智力理论的,明确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才能把握住新课程改革的脉搏,才能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依靠强有力的理论指引着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