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文章以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微课教学意义进行阐述,对应用方式进行分析,希望对生物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帮助。高中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主要途径。将微课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可以集中分散的知识点,使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微课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教材内容、课后习题等知识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优化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学会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生物知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利用此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知识,使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课程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手段,其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视频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在信息化模式下学习知识。第三,增加教学直观性。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化,能够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传统教学中,采用说教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无法理解抽象内容,容易出现抵触心理。而微课的应用,则可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能够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环境下学习生物知识,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提升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应用方法
  微课具有高效、针对性强的教学优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该教学方法应用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生物学习方法,学会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课堂活动中,可以在以下环节应用微课教学方法。
  (一)教学环节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生物教学中,将微课应用在各个教学环节,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课前预习环节应用。在预习环节应用微课,可以将教学内容以视频动画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提前感知教材内容。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课前环节,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微视频,将教材内容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出,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教材内容。通过对微视频的观看,学生可以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降低课堂学习难度。其次,课堂教学环节中应用。实际教学中,利用微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将基础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教材内容。最后,课后应用。课后应用微課的目的,是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利用微视频实现查缺补漏,解决课堂学习中存在问题。课后应用微视频内容可以是对课堂知识的总结,也可以是相关例题。不同环节应用,会展示出不同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挖掘微课教学优势,利用此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为例,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预习环节应用微课的方式开展课堂活动。在教学前,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了解教学要求。当教学要求分析结束后,则是利用智能手机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将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部分剪辑出来,设计成10分钟的小视频,然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该课程的讲述内容,能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分享,进而解决问题。通过微课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实验教学中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实验是生物学习的重点,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内容设计实验微视频,利用视频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会采用理论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使用方法等等以说教式的方式呈现出来。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并不适应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与实验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中,通过微课的应用,将实验内容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学习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教学中,可以将不易操作的实验作为微课教学内容,将此以视频录制的方式记录下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借此提高课堂效果。例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教学资源,将该实验过程进行剪辑,将完整的视频呈现给学生。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各个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功能以及操作技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为实验结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持,保证实验效果。在实验教学中灵活应用微课,以此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应用,提高学习质量
  生物教材中的部分知识不仅是教学重点、难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活动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消除不良学习情绪。将重难点知识以趣味的方式展示出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掌握生物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分析,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培养生命观念。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合理应用微课,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此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责编  孟 飞)
其他文献
本文以分析初中化学概念形成与教学策略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概念学习基本理论和化学概念形成教学对策为主要依据,从关注概念导入环节、借助直观形式推动教学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初中化学概念形成教学质量,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化学概念是支撑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之中存在建设性价值,特别是对于刚刚进行基础化学知识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开始,因此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要
期刊
一、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采用死记硬背的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会令学生觉得学习识字是一件痛苦的事,并且会抹杀他们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微课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教学方式,其不仅能够高效地训练小学生的生字识别能力、拼读、默写能力,并且还是提高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微课语文识字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  虽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应该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以促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本文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之一——对话式学习模式进行了一定研究,提出了对话式学习模式的流程,教学层面阐述了对话式学习模式的实践操作,同时对该学习模式的实践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是以培养学
期刊
一、幼儿教育中运用游戏存在的不足  (一)游戏教学方面的意识仍需加强  目前,幼儿园基本上都按照中小学教学来实施教育,在課程设计方面显得不够灵活,针对幼儿而言,吸引力仍然不够。部分幼儿园将游戏与教学进行分离,没有充分认识到游戏教学具有的优势与作用。这使得幼儿园的教学偏于枯燥及乏味,幼儿学习的兴趣无法被激发。尽管部分幼儿园已经将游戏列入课堂教学里面,然而,仅仅当作是辅助性的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让幼儿
期刊
策划人语  当今的世界人口正步步逼近70亿大关。这个数字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紧迫感。而首当其冲的是随之而来的垃圾问题。如何解决城市垃圾问题,还城市居民一个健康洁净的生存环境,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值得欣喜的是。北京作为拥有1700万人的国际大都市,2008年北京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这一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72万吨,日产生量1.84万吨,全市垃圾经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三种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当代教育问题尤其是幼儿学前教育开始得到关注。人才是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支柱,需要从幼儿阶段开始不断研究,重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学生开始学习的基础,幼儿正处于思维成长阶段,自身的学习、模仿以及思维的创造能力都很强,正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的时候,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一步。目前幼儿学前教育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解决,为幼儿学前教育提供
期刊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外文化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以学生为主,通过校园空间进行展示并动员全校参与并以校园精神作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建设。通常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是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改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有效措施,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并以语文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校园文化精神与实践能力,以达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的方式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之后就围绕这个中心,进行集体阅读,最终达成共识。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群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的原则  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也属于多文本的教学。从一篇文章
期刊
森林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且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结构调控作为森林经营的主要措施,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