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母的坚硬时光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小时候喜欢闯祸,随手薅了外祖母种在园边的香葱,也不稀罕吃,丢了一路;随手打落外祖母种在屋后只有指甲大小的青杏,扔进嘴里,酸涩地把眉头皱成了山川;随手折断外祖母种在房前的向日葵,然后手中握着好几棵大朵的葵花在风中招摇。远远地看着外祖母颠着一双小脚在后面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只手抚着胸口,另一只手指着我,说不出话来。
  所谓喜欢,不过是淘气罢了。远远地看着的时候,有一种悲悯在心中慢慢的地滋生出来,那时候我想,长大了,不做外祖母这样的人。
  外祖母小脚,青色的鞋子只有巴掌大小,我没有看出美,更没有看出足生莲花,我只看到她行动不便,连我这样一个小毛孩子都追不上。冯骥才在小说《三寸金莲》里说,小脚里头藏着一部中国历史。我那时候的年纪,根本看不到这一层,只是觉得小脚很难看,而且会让身体失去平衡。
  那时候,我没有读过“蝉薄轻梳鬓,螺香浅画眉”这样唯美的句子,只觉得外祖母梳鬓很美,梳鬓的过程浩大烦琐。打一盆清水,把长发放开,然后用桃木梳蘸清水,把长长的头发梳理通透,然后从发梢开始,慢慢绾成一个髻,用黑色丝网轻轻罩住,然后插入一根有雕花的银簪固定住。
  印象里,一年到头,外祖母都是青衣不离身,青色大襟袄,青色大肥裤,长长的青色绑腿带,愈发衬得肌肤白腻透明,没有一丝花色,更别想什么艳红大红。不知道外祖母是否喜欢这样的行头,只是我成日地看着,心里生出腻歪。有时候也痴痴地想,当年,外祖母穿红着绿时,是不是也是一个俏丽妩媚的女儿?
  外祖母一生育有5子1女。长子18岁那年暴病,只一夜就亡了。外祖母遭遇失子之痛,眼睛几乎哭瞎。次子一天书没有读过,是外祖母一生不能提及的悔,她说“那时我可真糊涂啊”。三子和幺子都是老三届。四子一生平坦,读书、工作、结婚,是外祖母心中最大的安慰。我的母亲是外祖母唯一的女儿,充当着小棉袄的作用。
  小时候,我信誓旦旦地对外祖母说:“长大了,我不做你这样的人。”外祖母问我为什么,我说:“你脚小,我惹你生气了你都追不上。你梳鬓,那么长的头发,半个小时都梳不完。你着青衣,连过年也不过是换一身新一点的青衣,我要穿花衣裳。你多子,一天到晚是做不完的饭菜,浆洗不完的衣服,累得一身病。”外祖母戳着我的额头说:“傻孩子,春天,桃花梨花像云霞染透了半边天,可是你知道吗,那些花不是每一朵都会结果,有一些花开得是谎花。人也是一样,长长的一生里,不一定会遇到什么沟沟坎坎,有机会结果,就该惜福。”
  外祖母是个喜庆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笑眯眯的。小時候我觉得她有点傻,没有好看的衣服,要为衣食奔波,连路都走不快。而且还有气管炎,犯病的时候,隔很远就能听到她的呼吸声,据说是月子里得的病,一直都没有治好。瘦弱,苍老,有什么可喜庆的呢?可是外祖母说:“我活一天,就赚一天,有什么不喜庆呢?”
  这让我想起核桃,外祖母一生像极了核桃,春华秋实,历经岁月的风霜,花落籽实,外皮坚硬。也许坚硬的壳不是最美的,也许凝结的籽实不是最饱满的,也许它是所有果实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可是它开花结果,凝结了大自然的雨露精华,真实地存在过,足以慰平生。只有走过的人才会知道,怎样的开始不重要,怎样的结局也不重要,只有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唯其过程,才是人生的精髓所在。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其他文献
德国男孩布拉克在小学期間,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蹲过班,因此老师不看好他,在毕业时推荐他去上主体中学,也就是职业学校,学一技之长。因为如果成绩不好,是拿不到文理中学的毕业证书的,而没有毕业证书,就没有进入综合性大学的资格。所以布拉克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将来肯定一事无成。然而孩子的父母却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而是将布拉克送入哥廷根的一所综合中学。在这所学校,布拉克的成绩逐渐好转,一举考中了德国的海德堡大学。
2007年1月,短短的10天内,清华大学博士董冰在苏州开了4家维修电动车的连锁店。此前,他是清华大学的副处长,享受处级干部待遇。面对许多质疑,在接受采访时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打出博士招牌修车,不是炒作,是资源的合理利用。‘北大学生卖猪肉’是被动的,我是主动的,没有给清华丢脸。也许,在别人眼里,博士修车很卑贱,可他们不知道,我现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得很快乐、很充实。因为,我真正找准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你就是行家  祖父住在艾維尔小镇上,他拥有一个小花园。每年春天,我都会帮他打理花园。  “我猜测,这株郁金香明天会开花。”傍晚,我站在花园旁,对祖父说。虽然我用了“猜测”的字眼,但我的语气却十分肯定。因为我已经观察它很久了,我看着它一点点抽枝展叶,直至长出一个小花苞。可是,它却像突然睡着了一样,迟迟没有绽放。直到现在,花苞最外层的一片花瓣裂开了一条缝——这应该是开花的迹象。  
一次,作家池莉参加一个创作座谈会,与会的都是圈内作家,中餐时主办方安排了自助餐。用餐时间,大家拿着盘子和碗,一个个都盛得高堆满上,唯独池莉只盛了一小碗饭,夹了几棵青菜。一位青年男作家就坐在池莉对面,见她拿得少,就说:“池老师,别人都拿得那么多,你不多拿点,等会儿就没了。”池莉笑了:“我只吃得下这些,拿多了就浪费了。”  吃过自助餐,大家陆续离开餐厅。但是,餐桌上的盤子里,还有好多没吃完的餐点。而池
日本右翼文化从未消亡,而这可以在《物语日本史》中找到答案。《物语日本史》与其说是一部日本通史,不如说是一部日本现代版的《神皇正统记》,一部渗透着平泉澄个人“皇国史观”的作品。“窥一斑而知全豹”,平泉澄这种可笑的论调居然能在战后风靡一时,日本学术界的价值体系可见一斑。  《物语日本史》文风极佳,引用了大量古典资料,包括《万叶集》《古今和歌集》等名著,而平泉澄引用这些颇有价值的古籍,都是为了更好地输出
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中有一句话:“看海久了想见人,见人多了想看海。”我们之所以会厌倦一样东西,不是你喜欢的东西发生了改变,而是你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曾国藩夜间背书,梁上君子藏于房梁。他背了一晚上,没有背下来,倒是小偷记住了书的内容。曾国藩有些笨,却舍得花工夫,这就是过人之处。天赋不够,努力来凑。曾国藩之所以能位极人臣,与他一直坚持读书是分不开的。  读书不能变心,要从一而终。很多人翻开书,眼睛
长篇小说《地泉》发表后,给作家阳翰笙带来一些名气。后来,他准备将《地泉》再版。一天,他去找茅盾,恳请他为《地泉》再版本写一篇序。茅盾当时对于1928年至1930年间盛行的革命文学中存在的“描写人物运用的是脸谱主义手法,结构故事借助于‘方程式’,而且在语言上也用标语口号的言词去表达感情”是持批判态度的。他直言不讳地对阳翰笙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学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得毫不留情地批评它!
我们都有最在意的,它的名字叫责任  2019年11月的一天,在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赵林英和家属守在手术室门口,很快就到他的母亲动手术的时间了。当主刀的骨科主任许向东走进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后,过了一会儿,又从手术室出来,一声不吭地走下楼梯,离开了。  赵林英等人面面相觑,怎么回事?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没见许向东回来。眼看手术的时间到了,赵林英去质问护士。没想到护士请他放心,说医院有特别通道,许主任已经
心有底线走得远  一次拍卖会,有一件仿成化瓷器,拍卖行判断是清代的,估价4万元,他们觉得此物太便宜,怕流拍,准備退回到卖家手中。当时由于拍卖行业刚起步,拍卖行人才缺乏,于是,拍卖会负责人邀请马未都给他们把关。马未都仔细看后说:“是真品。”负责人笑了,这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肯定。但当马未都再问:“这件拍品你们标示哪个朝代的?”“清代。”马未都愣住了,赶紧拿起放大镜再仔细地瞧后说:“错了,应该是明代成化
黄旭华和姚玉峰,一个出生于1926年,一个出生于1962年;一位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有“中国核潜艇之父”之誉;一位是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世界眼科界“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的创始人。尽管两个人的职业、年龄相差很大,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正是这个相同的荣誉,让他们有幸相识,缔造了一段廣为传颂的“光明缘”。  2017年11月,在北京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时,姚玉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