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者韩麟符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麟符,原名韩致祥,字瑞五。1920年10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与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于方舟、张太雷、赵世炎、邓中夏等有过密切接触和交往;他曾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出席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两次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他还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和训练班政治部主任。他参加北伐战争,随队打到武汉;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并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名义,给起义负责人贺龙等授印。日军入侵东北后,他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不幸惨遭国民党特务的杀害,牺牲时年仅34岁。
  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1900年2月11日,韩麟符出生于热河省承德府赤峰县(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哈啦木头村一个农民家庭,祖籍山西榆次南咀村 。
  韩麟符的父亲韩景春,18岁时随山西商人到了赤峰,在这里娶妻生子。韩麟符出生后,韩家尽管家境贫寒,但还是坚持让他读书求学。少年韩麟符英俊聪慧,在同龄人中,对文武两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和才能。有一次,他画了一头拴在秃山枯树上的老黄牛,把老黄牛比作中国的农民,借此影射时事,表现出对世道不平的感慨。
  1916年,韩麟符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为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1917年,年仅17岁的韩麟符被他父亲召回山西老家,强迫他与素不相识的杜氏结婚。他不满包办的封建婚姻,未参加婚礼即返回天津。1918年暑假,韩麟符再次回到老家省亲,临走时,与他的堂兄韩全五合影留念,并于照片背后题词:“离情蜒蜒,山势蜒蜒,省兄万里渡关山; 但联鹡鸰燕晋翼,居庸哪怕塞风寒。 须眉翩翩,襟怀翩翩,形间影里悟真颜;人生不少参差恨,羡它幻象长圞团。”
  1919年5月4日,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5月6日,正在天津读书的韩麟符和于方舟、张太雷等人组织直隶一中、北洋大学、南开中学等学校学生近千人集会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5月14日,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韩麟符被推举为副会长。5月23日,学联会组织了1万余人参加的罢课游行活动。6月18日,天津各界联合会成立,韩麟符为联合会评议部成员。27日,他和其余九名代表抵达北京。29日,在韩麟符等代表的强烈要求下,韩等三人面见了总统徐世昌,向徐世昌力陈三条意见:“一、对于青岛问题绝对不能签字;二、取消高济铁路草约;三、速谋南北统一。”并请北京政府“速电吾国专使对于和议万勿签字,并行惩办卖国诸贼,以谢国人。”在韩麟符等代表的据理力争下,徐世昌才勉强答复道:“你们年轻人这样爱国,是好的,政府当然接受民意,不签字,就是了。”随后,在广大民众的抗议和韩麟符等各方代表的步步紧逼下,徐世昌不得不嘱令秘书当众拟好电文,签批之后发往巴黎,电文中下令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不得在和约上签字。
  天津各界联合会成立后,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惩办了继续出售日货的万德成洋行。与此同时,韩麟符作为天津各界联合会派出的代表从8月初到9月初奔赴全国许多地方,宣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号召抵制日货,并协助当地成立各界联合会。他返回天津后,向天津各界联合会书面报告了此次外出的工作情况。9月中旬,韩麟符南下期间联系的各地代表陆续抵达天津,公推韩麟符等七人为全国各界联合会干事。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在天津,周恩来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创办了《觉悟》社刊。韩麟符等人组织了新生社,出版《新生》刊。在共同的革命事业中,韩麟符和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各自的社团中,为了宣传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而并肩战斗。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吸收进步青年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在李大钊的影响帮助下,韩麟符等人将新生社改组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一年10月,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成立,韩麟符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天津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同年9月,韩麟符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在李大钊等人的影响教育下,韩麟符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面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很快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3年1月,经李大钊介绍,韩麟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受李大钊派遣,他同赵世炎、邓中夏等人一起进入北京蒙藏学校,宣传革命思想。在这里,介绍进步学生云泽(乌兰夫)、奎璧等10余人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二人转入共产党,回到内蒙古建立了内蒙古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5月1日,中共北京区委组织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召开纪念五一国民大会,声援二七大罢工。韩麟符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在宣读大会通过的五项决议时,遭到了反动军警的阻挠。他脖子上系的围巾两头被两名警察一边一头,紧紧地勒住。幸亏他自幼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使出全身的力气,将一名警察打倒,夺路而逃。在广大群众的掩护下,脱离了险境。
  投身国民革命运动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决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不久,韩麟符成为跨党的国民党员。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韩麟符作为直隶省党部选举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韩麟符提出了《北方军阀所辖各省区之党务进行应否许党员对于本党章程有伸缩案》。他认为:“黄河流域一带处于曹(锟)、吴(佩孚)暴力之下,事事不能公开进行,关于本党组织党务之进行,如成立各区分部及其党部、省党部等确有难以公开活动之事实。”经过讨论,大会认为章程伸缩之权应属中央委员会。韩麟符在此次大会上的提议虽然未获代表的一致赞同,但他敢于直抒个人见解、踊跃发言的行为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最后选举的17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有毛泽东、瞿秋白、韩麟符等7名共产党员。
  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此后,共产党员纷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加强了国民党内部的革命力量。为了推动北方地区的国共合作运动,韩麟符协助李大钊组建起国民党北方执行部及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北方分会。李大钊任国民党北方执行部组织部长,韩麟符等任委员。国民党北方执行部成立后即派韩麟符赴热河省主持建立国民党省党部。韩麟符来到热河省的首府承德后,在串联、座谈、集会、讲演等活动中,启发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很快团结起一大批革命青年,掀起了学生运动的高潮。经过革命实践的锻炼和考验,韩麟符介绍一批进步学生加入国民党,在此基础上,组建起国民党热河省党部。
  1924年3月,韩麟符作为团中央特派员来到天津,组织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韩麟符担任执委会主席。随后,他又在张家口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执行委员会。他还根据李大钊的指示,多次前往北京蒙藏学校,发动进步学生,成立了内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在他和邓中夏等人的领导下,大批学生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其所部改称国民军。鉴于冯玉祥已倾向国民革命的形势,李大钊决定加强在冯玉祥部队中的革命力量,扩大共产党在武装部队中的影响,派韩麟符等人到冯军工作。韩麟符在冯部做了大量统战工作,由于他聪明能干,被誉为“冯氏三杰”之一。
  同年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决定亲赴北京,共商国是。12月4日,孙中山抵达天津。韩麟符根据李大钊的指示前往迎接,在孙中山的下榻处,拜会了孙中山,向他汇报了北京人民欢迎孙中山赴京的热烈情况。孙中山抵达北京后,由于旅途劳累,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不幸病逝。韩麟符和李大钊、林伯渠等成为第一组守灵人。
  同年12月,中共北方区委成立,李大钊为书记,韩麟符为区委委员兼民运和统战部负责人。在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国民革命运动掀起了高潮。
  1925年5月,韩麟符再次来到承德,与热河国共两党地方组织的负责人共同召集数千名群众集会,纪念五四运动六周年,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并焚烧了日货。不久,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全国各地掀起了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韩麟符和热河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一起发动群众再次走上街头,他与游行的群众手挽手、肩并肩,高唱道:“叹,上海繁华世界已成屠杀场,工人流血、学生死,残忍似豺狼。劝我国民急速起,誓死雪国耻,舍命救同胞,义气高千丈!” 随后,韩麟符派马德元等四人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派部分农运骨干到北京中共北方区委举办的学习班学习,这些学员返回热河后很快在当地成立农民协会,号召农民抗捐抗税。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在中国共产党不能公开活动的地方扩大国民党”的指示精神,韩麟符非常重视发展国民党员。到1926年,热河地区的国民党员发展到3500余人,建立起国民党县党部8个。
  1925年秋,韩麟符根据中共北方区委的指示来到张家口,在冯玉祥所部开展革命工作。11月,李大钊在张家口召开了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各族农工兵代表200余人。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了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李大钊为大同盟书记,韩麟符、赵世炎为副书记。为建立革命的武装,在韩麟符等人的发动组织下,经冯玉祥同意,组建起一支内蒙古特别民军,下辖3个纵队,相当于3个团的兵力。韩麟符派出30多名共产党员加入民军,作为这支部队的骨干力量。1926年春,内蒙古特别民军向驻守热河的奉系军阀发起进攻,奉军被赶出热河后,联络直系和晋军向冯玉祥的国民军发动进攻,内蒙古特别民军和冯玉祥所部奋力抗击,损失惨重,特别民军余部编入冯玉祥的国民军。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韩麟符出席了此次大会,并再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在这次大会的闭幕式上,韩麟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演,呼吁“共同合作,共同团结,不要分开”。
  1926年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张作霖的奉军展开激战,奉军失利后,日本帝国主义竟公然出兵援奉,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3月18日,数万北京群众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发动领导下集会游行,反动军警竟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韩麟符也遭到了反动政府的通缉,在李大钊的安排下,于1926年5月到达广州,并积极投身北伐战争。
  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遭到奉系军阀的杀害,消息传来,正在武汉国民政府的韩麟符万分悲痛,他在追悼李大钊的诗中写道:“你是炎热,是太阳的光轮,又是地球的核心。你是何等漫漫深深,我将永世作绕着你的行星。”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韩麟符以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的身份先后出席了国民党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次扩大会议,在会上力促汪精卫主持的国民政府讨伐蒋介石。然而,7月15日,汪精卫追随蒋介石在武汉发动政变,公开叛变革命。7月31日,韩麟符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来到南昌城,住到江西大旅社,这里就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在这里,韩麟符和谭平山等进行争取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起义的工作。
  8月1日凌晨2时,古老的南昌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取得了胜利。上午9时,以特别委员会的名义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等代表联席会议,韩麟符是会议主席团成员之一。会议一致同意成立由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进步人士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韩麟符担任党务委员会委员。当天,南昌《民国日报》刊登了以宋庆龄、吴玉章、韩麟符、柳亚子、毛泽东、邓颖超、屈武等22人名义发表的《中央委员宣言》,指出:“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宣言明确要求推举全党信任的领袖,重新组织临时革命领导机关。
  8月2日下午,在南昌召开了由5万多人参加的军民大会,隆重庆祝起义的胜利及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公推韩麟符向革命委员会各机关、江西省政府和起义负责人贺龙授印。随后,韩麟符致辞,报告了革命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8月5日,韩麟符随同起义部队撤离南昌,转战于瑞金、汀州、潮州、汕头等地。由于韩麟符身患重病,不得不脱离部队,数月后辗转抵达天津。途中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他把随身携带的衣服现洋扔到海里。
  在天津,韩麟符一无所有,他一面积极想办法与当地党组织联系,一面为《大公报》及《益世报》撰写文章,以维持生计。如此困难的生活状况也丝毫没有动摇韩麟符的革命意志。他想方设法与在天津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为了恢复重建党的组织,他首先从热河地区着手,设法恢复了热河党的组织。并深入到贫苦群众中进行宣传鼓动,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在他的努力下,建立起赤峰、建平、朝阳三个党支部。
  1928年2月,中共顺直省委组建了中共内蒙古特别委员会,任命韩麟符担任特委书记。当时,直隶军阀张宗昌旧部张敬尧部被白崇禧所部从山东驱赶到冀东一带,溃军遍布京东。韩麟符决定利用这一机会收编这些溃军,改造成为革命武装。由于情势紧急,他在没有请示中共顺直省委的情况下,就搞起了收编溃军的工作,此事,引起了顺直省委的不满。1928年7月,中共顺直省委决定给予韩麟符“开除内蒙特委书记,留党察看6个月”的处分,并报经中央批准。
  韩麟符对中共顺直省委的这一处分虽然有意见,但他还是服从了。此后他以笔作刀,对反动的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政府进行口诛笔伐。从1928年8月到1930年5月,他在《大公报》、《益世报》上发表了小说、杂文、诗歌等各种题材的文艺作品二、三百篇。他的作品中,以“穷人杂感”居多,为贫苦百姓说话,反映他们的疾苦,并且,以大量的诗文号召他们起来革命,追求光明。他在《寄给梦中的朋友》一诗中,大声疾呼:你将要哪里去?哪里是你弱小者们的去处? 战斗与抗拒是你的前途,死与胜利是你的归宿。看那曙彩放射的远方,那远方的光亮,那就是我们的太阳!太阳!太阳!!奔向太阳,抑或去找那湿润的阴凉,……
  1931年2月9日,正值农历除夕之夜,由于叛徒出卖,韩麟符与新婚的妻子当晚遭到了反动军警的逮捕。
  同年4月,韩麟符等被解往北平军人反省院。在狱中,张学良将军被韩麟符“供状”中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据他晚年所写的《西安事变回忆录》中记载:他对共产党本来“殊少研究和认识”,却被所捕共产党员重要人物韩麟符“供状”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打动,“阅读之下,深有所感”,遂有了以后的祸事(指西安事变)。
  血洒故土魂归故里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随后侵占了东北三省。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动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在这种形势下,军阀孙殿英部请缨赴热河抗战,并聘请中共著名党员宣侠父、南汉宸和国民党左派元老李锡九到他的部队中工作,由于李锡九力荐韩麟符,孙殿英便以韩熟悉热河情况有利于抗战为由,向张学良请求释放韩麟符出狱。1933年初,韩麟符被释放出狱,随后被委任为孙殿英的第九集团军政训处处长。
  韩麟符来到部队后,首先在平、津召集一批进步青年到部队中进行训练,孙殿英的杂牌军在韩麟符和宣侠父等人的改造推动下,许多人成为了英勇抗战的将士。在热河赤峰、围场等地与日军展开多次激战,数千官兵伤亡。
  在此期间,韩麟符利用个人关系,在平、津等地召集了大量进步青年,组成了一支三四百人的学兵队,并从队员中抽调部分青年深入到农村、街头巷尾进行抗日宣传,扩大部队的力量。为了抓紧对孙部杂牌军的改造,韩麟符提议在包头召开了悼念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他在会上做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讲演,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主张“唯抗日才能图存”,公开反对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由于韩麟符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遭到了蒋介石的不满,他下令国民党特务缉捕韩麟符,在此形势下,韩麟符不得不离开部队,辗转回到山西榆次老家避难。
  在家乡,韩麟符以笔做武器,继续撰文为劳苦大众呐喊,揭露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以及丧权辱国的罪行,号召民众抗日救亡。虽然未能与组织取得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1934年9月21日,曾与他一起并肩战斗、后叛变革命并加入了军统特务组织的郑丕烈,接受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指示,来到榆次苏村,将韩麟符秘密杀害。
  韩麟符生前曾写过一首诗《写在血迹前面》,诗中写道:“我不怕敌人的仇视、陷害,也不怕同志的反叛、分离,我只知要打倒不平,消灭一切的欺诈和虚伪,从新创造一个自由平等亲爱和睦的社会。起!起!起!前面还有红的血迹,他们都是为了抗压迫而致死,我呢我呢赶快踏着血迹前进!”
  2006年9月,中共晋中市榆次区委、榆次区人民政府在vv他的陵墓所在地建成韩麟符烈士陵园,以纪念这位忠贞不渝的早期中共党员。
  (责编雷蕾)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用体外短期发酵法测定了6种牧草和6种秸秆的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用稀释瘤胃液(50mL)培养6种牧草和6种秸秆适宜的样量为0.5g,适宜的培养时间为36h.在此条件下测得的消化率与T
为明确50%绿麦·异丙隆WP对麦田杂草防除的用量及效果,特进行了其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绿麦·异丙隆WP对麦田杂草防效较好,能有效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等,是较理想的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