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在数学思维中难得可贵的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四点看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景,让学生想创新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图片展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出示赛跑到终点的图片。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和归纳。
  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与此同时,我还请了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
  ①有9 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
  ②有9 个同学做游戏,其中4 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
  ③有9 个同学,走了3个,还剩几个?
  ④教室里有9个同学,走了6个,现在有多少?
  ⑤有5个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等应用题。
  四、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教学中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同时对给予表扬,这样既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达到了创新目的。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们都迫不急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十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其他文献
摘要:新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努力倡导探究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在仔细研究了新教材之后,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的新教材非常适合使用任务型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敢于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方法  一、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地于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说得够明白不过了。按照时圣陶先生的说法:“语就是口
本文采用改良碱裂解法对30株益生芽孢杆菌进行质粒抽提,仅从一株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29菌株中抽提得到质粒pBL29,纯化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确证质粒pBL29为闭合环状
羊泰勒虫不同地理分布的虫株在致病力上有很大差异,但不同虫株在蛋白多肽及抗原特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尚不得而知,为此本试验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摘要:如何让“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创新能力发展的摇篮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作一些探讨,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 研究性学习  一、营造探究的氛围  探究,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兴致很高。但是在探究过程中,肯定有错误产生,特别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出现错误会频频发生,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
摘要:时代发展对学习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把“学习——研究——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走过了从优化单个因素到各个因素综合优化的过程,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一、课堂中要建立平等、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全新的教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