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的运用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过程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辩证统一。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绽放精彩。学生是思维开放的群体,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产生灵感,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让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  生成  教育机智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更多地考虑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的灵动性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预设之外的问题。如何面对这些生成性问题,仍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
  一、钻研教材,精心预设
  韩愈先生曾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离不开课前精心的预设。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深入分析学情,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充分预设课堂的生成,课前做到胸有成竹,课堂上才能够游刃有余。课堂上看似不经意的追问,却是精心预设的结果。我在教学《四边形》时,出现了这样一个环节。
  “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这时我发现有位同学的手一直举得很高,于是请他来讲一讲。
  “老师,我认为这些图形都不是四边形,它们上下两条边不相等,左右两条边也不相等,所以这些图形都不是四边形。”我做出了诧异的表情,接着把他的疑问抛给同学们。
  师:“谁能帮他解释一下?”
  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他说的是平行四边形,而我们说的这些是四边形,只要看有四条直边,四个角就行了,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
  这个学生茅塞顿开,脸上露出顿悟的表情。我的这句总结也为下面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做了铺垫。
  课前的充分预设,使我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够灵活应对,并没有拘泥于教案,尊重学生认知的同时,又使课堂沿着预想的轨道顺利进行。只有课前充分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情,给课堂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储备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做到顺学而导,面对生成能够灵活应对,让智慧的光芒闪耀课堂。
  二、“人本”氛围,促进生成
  小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赋予学生发现的权利。”“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体现在创建民主、平等、轻松、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课堂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回应,适时抓住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决定了学生的反馈与教师的预设可能不同,这时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将课堂生成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四边形》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验证这两种图形的角是直角时,我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
  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这两个图形的角是直角呢?”同学们思考后,纷纷发言。
  生1:“我是看的。”
  生2:“我是用量角器量的。”
  生4:“这个角和我的三角尺的直角一样。”
  生5:“我发现我的桌子角是直角,我把长方形纸片的一角往上面一放,就知道纸片的角是不是直角了。”
  最后一个回答超出了我的预设,但我认为这种方法很有价值,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分别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了猜想,大家对于用“比一比”的方法验证直角运用得更为灵活。面对生成教师选择典型的资源加以运用,一堂看似平淡无奇的课呈现出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课堂也变得更加精彩。
  三、正视尴尬,鼓励质疑
  课堂教学的灵活生成,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尴尬”的场面,但不同教师面对“尴尬”的场面处理方式不同,通常是多追问几个为什么?耐心倾听,及时捕捉有用信息。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刚板书课题,一位同学马上说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于是我做了个调查。
  师:“对于今天要学习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哪些同学已经掌握了?”
  只有几个同学没举手,这确实在我的意料之外。这节课还怎么上?教学计划被打乱了。
  我理了理思路,给出了几组数据,让同学们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大家独立完成得也很好。我很清楚学习数学仅仅是记住公式,运用公式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学生体会不到这些,从他们的表情里我读出了他们的心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我已经记住了,也会运用了,这节课没有要学的了。”如果处理不好,本节课学生将会毫无学习动机,更不会有探究的欲望。于是我稍微调整一下紧张情绪,说出了学生的所想。
  师:“我们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现在大家都会了,你觉得还有什么知识要学习的吗?如果没有,我们就可以下课了。”
  我做出无奈的表情,同学们面面相觑很是诧异,然后转头看向我,好像在说:“真的可以下课了?”总算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生:“老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这样的?我想知道。”
  师:“哦!谁知道为什么?可以给他讲讲。”
  稍顿几秒,没人举手。
  师:“原来大家都不知道,那咱们就来研究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这样的。”
  板书:为什么?
  课堂终于步入了正轨。面对“尴尬”我表现得很镇静,及时运用教学机智化解,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期而遇的“事故”变成了“故事”,课堂因此更加有活力。
  四、关注细节,重视育人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方式,在教学互动中,老师和学生都会受到启发。课堂上,我十分重视从学生回答的问题和作业中获取资源,作为师生交流的素材,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耐心倾听,及时评价,如:“你真会观察!”“你的回答很有价值!”“真不错!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你太会思考了!”用亲切的语言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这样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一次,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比较慢,学生唏嘘不已,面对这种情况我给出评价:“这位同学特别认真,我发现他一直在思考,我最欣赏的就是通过深入思考后给出答案的孩子。”得到老师的肯定,这位同學抬起了头,脸上露出笑容。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业,有些同学对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时会有些刻薄,这时我又及时给出正确的引导:“正是因为这些不足之处才能给大家提个醒,不要出现类似的问题。对这位同学我们应表示感谢!”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使他们的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得到提升,受益终身。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强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讲究教学艺术和策略,积极构建一个动态的课堂,创设一种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面对预设外的生成,教师应真诚对待学生的大胆与纯真,善于捕捉契机,发现问题的闪光点,机智地引导他们,使生命的活力在动态生成中涌动,让生成在课堂上熠熠发光,让课堂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顾志能.创新照亮课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3777.
  [3]胡庆芳.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366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以图画书为载体的小学低段儿童哲学教学实践,充分利用学校的图画书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成果,并积极与儿童哲学课程进行深度融合,进行小学低段儿童哲学绘本的选编、儿童哲学主题的确定、儿童哲学教学策略的开发与研究、儿童哲学教室的营造、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师的儿童哲学教学实践能力与素养,提升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 儿童哲学 教学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20世
摘要:隨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目前很多地区的体育教学仍局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本文旨在研究以微课为媒介的信息化体育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加深人们对信息化体育教学的认识,推动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微课 信息化 体育教学  一、前言  现阶段,“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课堂信息化教学不断深化。但是,由于体育课多为室外课,受教学工具、教学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多元文化价值冲突日益凸显,中国传统价值观受到极大挑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二律背反引发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道德难题;学校德育工作内容方法不完全适应时代新要求和学生新特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基于学生的德育活动过少,无法让孩子在体验过程中提升道德体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倡生活化德育,强调道德学习要从关注现实的生活开始,顺天性,不留痕,润无声。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主要让学生基于现实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相比于主题式学习,它又能从更广、更深、更结构化的层次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利于学生的成长。  本文分别从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场景设计原则和项目选题形式两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建立有效的项目式学习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 项目式学习 场景设计原则 项目选题  一、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场景设计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项
GIS是现今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GIS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深化地理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学技术多样化,提高学生现代技术应用意识。本文依托新课程理念,简述GIS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探索构建高效GIS地理课堂的一般策略。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期间,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平台,开展在线空中课堂教学成为落实“停课不停学”的主阵地。向在线空中课堂教学要效率,课前教师导学案的制定,课中在线指导,互动生成,课后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都需要精心的设计,把握网络学习的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资源的优势,逐步形成更为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在线空中课堂 信息化教育资源 深度融合 学习效率  2020
摘要:针对当前品格教育中存在的以知代行、以说代教等现象,我校提出“德育微行动”的模式,以知行统一为目标,以体验教育为原则,使学生在行动中认知德行、陶冶情感、磨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品格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 品格教育 德育微行动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八一学校时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电子书包快速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帮助,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讨论的对象。本文着重就电子书包这一概念进行梳理,以及对电子书包的作用加以分析,提出了如何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电子书包 基础教育
摘要:网络教研打破“区域”“空间”限制,其便利性、互动性、共享性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灵活的形式使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各种形式的网络研修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网络教研 专业发展  近年来,名师工作室专业引领的辐射作用已经为教育界所承认,但在工作室建设中也有不足之处,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工作室成员跨区域分布在各个学校,不能经常聚集在一起
摘要:基于新时代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立足教材,拓宽教育实践渠道,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助力道德品质的知情行有机渗透,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少年儿童发奋学习、乐于奉献、践行文明、传播和平,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小學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坚持德法并举,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