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抓住语文学科特点,立足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努力寻求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语文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在公开课、观察课或优质课中广泛应用已成为一种时尚。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更是日渐突出,毋庸置疑,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着它显著的优势:
1、多媒体形象直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同时,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例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利用多媒体再现一幅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江南春景图,这里有语言描述情景,音乐渲染气氛,唤起了学生切身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2、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解决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难点,但有些难点是受传统教学手段限制的。如果采用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时所谓“难点”会迎刃而解。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在常理教学中老师只能空讲,而大多数学生又没仔细观察过荔枝的样子,尤其对荔枝的内部构造更是确乏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将这些陌生的东西用图片、动画、或影视手段展示給同学们,那么大家对这一课理解就容易多了。
3、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仅可以代替板书演示,节省课时,增大信息传递量,展示各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而且自由控制画面,便于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解。如在教李白的诗《将进酒》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李白的背景资料以及李白的其他诗,也可以调出杜甫的诗篇,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李白和杜甫诗篇的不同风格。这样整堂课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效率,又能使知识相互联系起来。
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在尝试用多媒体,也确实让我的语文课大放光彩。但仔细一想:仅凭多媒体,语文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提高了吗?究竟在语文课上该怎样运用多媒体呢?我认为需用的时候则用,不需要的不用。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就可以了。切不可滥用。理由如下:
1、语文里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一篇篇优美生动的范文、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段段人类思想精髓的展现,一句句启迪心灵的话语……这些需要学生与读本交流,需要学生与学生间探讨辩论,更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体验、感受、品味、咀嚼,甚至是享受,所以一堂好的、优质的语文课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演示,而应该是情感与情感的融合,心与心的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把精力用在如何富有情感地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没必要也不可能篇篇课文都用多媒体课件,否则就是作“秀”了。
2、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及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了,这样能力的获得是应该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阅读、积累、思考而慢慢形成的。多媒体是帮助教师使学生获得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绝不是说它可以完全提高或很大程度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中,如果只注重地荷塘美丽画面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只注意“欣赏”画面,那么情感和想象必然就会限制在给定的画面中,此时学生的想象力怎么去培养?所以说多媒体画面、影视再逼真,也是短暂的,它不能代替学生实际生活中切身的感受。
3、语文里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的规律应是实实在在地去积累。不管课程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语言学习就要注重多读多写多积累,如果一味追求多媒体应用,而忽视了语言的本身规律,就会使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4、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能用三言两语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地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清楚,它是任何现代技术不能代替的;又如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讲授,背诵,分析等方法虽然受到诸多抨击,但它的优势又是现代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因此不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
5.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语文教学应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的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这样的课堂完全失去了师生双边活动的及时性、交互性,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也由此变得单调枯燥、乏味,学生主体作用也就淡化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立足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努力寻求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才能真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语文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在公开课、观察课或优质课中广泛应用已成为一种时尚。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更是日渐突出,毋庸置疑,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着它显著的优势:
1、多媒体形象直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同时,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例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利用多媒体再现一幅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江南春景图,这里有语言描述情景,音乐渲染气氛,唤起了学生切身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2、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解决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难点,但有些难点是受传统教学手段限制的。如果采用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时所谓“难点”会迎刃而解。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在常理教学中老师只能空讲,而大多数学生又没仔细观察过荔枝的样子,尤其对荔枝的内部构造更是确乏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将这些陌生的东西用图片、动画、或影视手段展示給同学们,那么大家对这一课理解就容易多了。
3、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仅可以代替板书演示,节省课时,增大信息传递量,展示各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而且自由控制画面,便于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解。如在教李白的诗《将进酒》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李白的背景资料以及李白的其他诗,也可以调出杜甫的诗篇,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李白和杜甫诗篇的不同风格。这样整堂课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知识量,提高了效率,又能使知识相互联系起来。
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在尝试用多媒体,也确实让我的语文课大放光彩。但仔细一想:仅凭多媒体,语文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提高了吗?究竟在语文课上该怎样运用多媒体呢?我认为需用的时候则用,不需要的不用。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就可以了。切不可滥用。理由如下:
1、语文里一门充满情感的学科、一篇篇优美生动的范文、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段段人类思想精髓的展现,一句句启迪心灵的话语……这些需要学生与读本交流,需要学生与学生间探讨辩论,更需要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体验、感受、品味、咀嚼,甚至是享受,所以一堂好的、优质的语文课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演示,而应该是情感与情感的融合,心与心的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把精力用在如何富有情感地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没必要也不可能篇篇课文都用多媒体课件,否则就是作“秀”了。
2、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及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了,这样能力的获得是应该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阅读、积累、思考而慢慢形成的。多媒体是帮助教师使学生获得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绝不是说它可以完全提高或很大程度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中,如果只注重地荷塘美丽画面摆在学生面前,学生只注意“欣赏”画面,那么情感和想象必然就会限制在给定的画面中,此时学生的想象力怎么去培养?所以说多媒体画面、影视再逼真,也是短暂的,它不能代替学生实际生活中切身的感受。
3、语文里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学习的规律应是实实在在地去积累。不管课程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语言学习就要注重多读多写多积累,如果一味追求多媒体应用,而忽视了语言的本身规律,就会使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4、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能用三言两语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地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清楚,它是任何现代技术不能代替的;又如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讲授,背诵,分析等方法虽然受到诸多抨击,但它的优势又是现代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因此不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
5.多媒体教学容易忽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语文教学应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的教师只顾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这样的课堂完全失去了师生双边活动的及时性、交互性,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也由此变得单调枯燥、乏味,学生主体作用也就淡化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立足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努力寻求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才能真正优化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