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说教学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jjf_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小说教学不同于一般叙事类文本的教学。首先,小说教学的一课时应以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安排较为科学合理;其次,小说教学的切入点要恰当;再次,小说教学要联系当下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小说教学;《封锁》;教学环节;切入点;现实生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与其他學科一样,语文学科教学必须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具有科学性。然而,语文学科又是一门极富人文性的学科,其教学更是充满艺术性。
  怎样科学地教、艺术地教,是一个让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组织了“小说教学同题研究课”活动,让我对“如何科学地教、艺术地教”这个问题有了略微清晰的认识。这次活动是由三位老师在不同的班级,教授同一篇小说——张爱玲的《封锁》,并以此为契机,通过老师们听课和评课,共同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说的教学模式。
  一、小说教学的一课时应设计三个教学环节
  在小说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三节同题研究课的比较,笔者认为一课时应设计三个教学环节,这样做较为合适,也较为科学。《封锁》的一课时教学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环节:①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需要涵盖小说的三要素);②思考探究:你认为吕宗桢和吴翠远的恋爱在当时发生可信吗?为什么?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的这种“瞬间反叛”?③总结小说的寓意。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思考、探究、交流,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有充足的时间理解和消化。
  当然,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从数目上来说并不是绝对的,不一定非要三个,可以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设计成两个或者四个教学环节,但总的来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宜过多,环节过多,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就会减少,从而影响重点难点的解决,不能很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封锁》的一课时设计五个教学环节,则环节过多,内容也就过多了,学生对每个教学环节不能有充足的时间接受和吸收,教学环节的完成在时间上会显得很仓促,这样一来,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出不来。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说过:“课堂教学,重要的是理解质,而不是信息的量。”
  另外,教学环节在时间的安排上也要讲究科学性,决不能盲目地等额分配教学时间,如,45分钟三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15分钟,这样做不符合教学过程的先易后难的规律。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将教学时间呈喇叭形进行分配,开始的环节分配的时间最少,越到后来时间分配得越多。例如,《封锁》教学中第二个环节:思考探究——你认为吕宗桢和吴翠远的恋爱在当时发生可信吗?为什么?我们如何看待今天的这种“瞬间反叛”?如果这个教学环节能够被分配到最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那么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小说教学的切入点要恰当
  在教学设计时,找好教学的切入点非常重要,这就意味着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作品,深入作品,进而抓住作品的主旨。
  《封锁》一文如果将“吕宗桢和吴翠远之所以能发生恋爱的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①导火索——吕宗桢的亲戚董培芝的出现;②心理原因——回归真实的自我,男主人公吕宗桢缺失的需求是理解,女主人公吴翠远缺失的需求是尊重;③时空基础——在封锁期间的电车里。切入点的探究为后面学生对小说寓意的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小说教学要联系当下的现实生活
  小说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何一篇作品如果我们想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它,就一定要联系当下的现实生活,贴近生活的现实生活才会对他们有启发性,理解才会更深入,从而关注当下身边的人、事、物,这样学习小说的目的就达到了。《封锁》一文中“你如何看待今天的这种‘瞬间反叛’问题”,问题一出,学生们很快就将作品的典型性——瞬间反叛与自己周遭的生活联系起来,谈及了玩游戏、不写作业等“瞬间反叛”,更好地理解了作品所表达的人生的常态对人实际是一种封锁,封锁因此成为人的处境象征,非常态中的人性是开放的,人的自然欲望能够得以释放,并导致激情的突然迸发,产生越轨的萌想,从而构成对日常生活的反封锁,激情封锁了平庸,并且更好地理解张爱玲的创作。
  当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探究的时候,老师要做适当的点拨,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价值指向,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地看待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正确地看待现实生活中这种类似的问题。老师在学生探讨、交流、表达之后,要给出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如,《封锁》教学中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瞬间反叛”,要持一种“合情入礼、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态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认为,小说作为有生命的艺术品,它的教学应更加重视引导和点拨,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找准切入点,让学生整体感知并把握小说内容,在探究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激发学生阅读赏析的意趣,在联系现实生活时要给出明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和寓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改变招生计划,增加招生任务,导致在校学生数量逐年上升。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教学日常事务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学籍管理成为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中等教育;学籍管理;策略   学籍管理是教育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学生学籍采取系统化管理方式来提高对学生教学任务安排、课堂教学计划制定等方面的质量。合理完善的学籍管理系统不仅
摘 要:主要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结合实际教学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兴趣;情景创设;歌曲学唱;激励机制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语言环境问题,处在汉语包围圈中的英语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所受的限制非常多,有许多学生持有这样的观点,语文都学不好怎么可能学好英语呢?其次,现阶段学生接触的英语语汇量要比以前多,英语学科如果是一座大厦,那么单词就是构
摘 要:在实施新课改后,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加大了,体育活动中的不可预知因素也大幅增多,从而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发伤害事故的隐患进行了剖析,从而找出原因,以便及时处理和预防。  关键词: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处理方式;预防措施   体育课是初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然而,因为体育课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
摘 要:初中语文对于语文的学习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衔接阶段,因此其教学方式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改变单一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多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的教学;理论  1.进行多元化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多元化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九种智力,而这九种智力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摘 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接受知识很重要,从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会改变;学会放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陶行知曾说:“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如果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老师。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我们的教学同样如此,但在实际教学中,让很多教
摘 要: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书面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教学正式开始。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使其对写作充满信心呢?从仿写中打好写作基础、填补中拓展想象空间、改写中传承文化经典、续写中提高阅读能力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作为教师,如何通过各种途径使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得到提高,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
摘 要:新课程改革,需要以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它要求教师在传承悠久文化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满足社会、家庭、学校对教师的高标准要求。  关键词:师德;新课程;规范  跨入21世纪的人类,将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站在新世纪的巅峰之上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而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在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的兴旺
摘 要:从观摩公开课后发现公开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和问题来进行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公开课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成为提升英语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开课;问题;教学反思  目前参加了学校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听课评课,尤其是听了上课老师谈教学设想之后让我感触颇深——感觉到我们目前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和改进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公开课中反映出的几个误区和问题
摘 要:就略读课文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真正实现有效的略读课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略读课文;独立阅读;学法迁移;一课一得  关于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在他的《略读指导举隅》里明确提出:“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略,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究其特性,就是半独立阅读。其主要功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地理学科内容的教科书,最具代表性。但限于学生的地区差异、认知水平差异和理解水平差异,统一的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补充适合学生的素材,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把统一的“教材”整合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即“学材”。  关键词:教材;学材;整合  一、整合依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