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识别和创造物质的自然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化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不仅拓宽了实验的方式,还丰富了实验的内容,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同时还可以把抽象的微观世界以图像、动画等多种途径形象地展示出来,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平添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巧妙的运用可以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 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开辟了实验的新天地
1.1 利用数码摄像头直播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的能见度
数码摄像头简单轻便,演示实验中可以利用高清摄像头和9158等视频软件实现实验过程的全程直播,再也不用担心后面的学生看不见、实验现象稍纵即逝等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拿着实验仪器展示到每位学生面前的问题,况且有些实验装置无法移动,从而提高实验的能见度。如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实验,如果直接演示,加入盐酸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几秒钟实验就停止了,很多学生没来及观察。但是实验前如果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将实验现象直播到大屏幕上,有效地增加实验的可视性。
1.2 借助数字化传感仪,绘制曲线,精确分析实验变化
教材中有些实验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实验现象。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如图1所示的铁丝生锈的演示实验,5分钟内很难看到铁丝生锈,导管内液面上升的实验现象,好像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演示效果不理想。实验中如果能借助氧气传感仪,通过相关软件绘出氧气含量变化曲线,就可以清楚地感知氧气量的不断减少,轻松地预测到导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1.3 利用多媒体模拟危险实验,减少意外事故
在教材中有許多化学实验需要使用有毒物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爆炸,而且还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传统的方式是在通风厨中实验,虽然可以防止中毒,但仍会污染空气,所以对该实验多数教师采用纸上谈兵的方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掌握程度不理想。如果使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不仅安全直观,还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并配上实验视频,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视野,加深印象。
1.4 利用多媒体展现工业生产流程,加深学生的感性
认识
工业生产流程一直是最近几年考试的热点,苏州市中考在2010年就考了牙膏中摩擦剂轻质碳酸钙的生成流程,2011年考了氯化钠的生产流程。教材中也介绍了许多工艺生产流程,如炼铁、自来水的生产、煤的焦化等,这些流程学生基本没见过,而实验室的条件下又无法模拟实验;受经济、安全、地域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又不可能带学生去实地参观;教师的采用模型、挂图等方式讲解,缺少真实性,无法激起学生对化工生产的兴趣,所以工艺流程的教学一直是个难题。而用多媒体可形象、逼真地展现每一步生产过程,并且对于每个环节都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再配以化工厂及车间内部设备的场景播放,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感知,强化记忆。
1.5 利用多媒体演示错误实验操作,强化学生记忆
有些化学实验对实验步骤的要求非常严格,操作不当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只能靠教师用语言来讲解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加以证明。如果采用多媒体,利用计算机动画模拟错误操作,通过动画的方式把产生的严重后果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复习课、习题课的效率
多媒体拥有信息量大、图文并茂、有声音有动画的优点,特别适合复习课或习题课上使用。例如,在复习物质的分类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利用概念图制作软件Inspiration,围绕物质的分类层层剖析,系统地复习,而且还可以对每个节点详细地解释和阐述,可以用不同文字、图片等方式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标注,把人的思维直观地呈现出来。同利用纸笔画出来相比,只要用鼠标拖动符号框并输入文字就形成一个节点,而且可以随意改动,极大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习题课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加习题量及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可以随时调出媒体库的相关资源对该知识点进行强化练习,拓展引申,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3 小结
多媒体拥有强大的功能,正逐步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要一味地使用多媒体,牢记使用多媒体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倡现代化教学并不是要抛弃传统教学,而是要取长补短,让两者有机融合,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东渚中学)
1 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开辟了实验的新天地
1.1 利用数码摄像头直播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的能见度
数码摄像头简单轻便,演示实验中可以利用高清摄像头和9158等视频软件实现实验过程的全程直播,再也不用担心后面的学生看不见、实验现象稍纵即逝等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拿着实验仪器展示到每位学生面前的问题,况且有些实验装置无法移动,从而提高实验的能见度。如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实验,如果直接演示,加入盐酸瞬间产生大量气泡,几秒钟实验就停止了,很多学生没来及观察。但是实验前如果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将实验现象直播到大屏幕上,有效地增加实验的可视性。
1.2 借助数字化传感仪,绘制曲线,精确分析实验变化
教材中有些实验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实验现象。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如图1所示的铁丝生锈的演示实验,5分钟内很难看到铁丝生锈,导管内液面上升的实验现象,好像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演示效果不理想。实验中如果能借助氧气传感仪,通过相关软件绘出氧气含量变化曲线,就可以清楚地感知氧气量的不断减少,轻松地预测到导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1.3 利用多媒体模拟危险实验,减少意外事故
在教材中有許多化学实验需要使用有毒物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爆炸,而且还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传统的方式是在通风厨中实验,虽然可以防止中毒,但仍会污染空气,所以对该实验多数教师采用纸上谈兵的方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掌握程度不理想。如果使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不仅安全直观,还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并配上实验视频,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视野,加深印象。
1.4 利用多媒体展现工业生产流程,加深学生的感性
认识
工业生产流程一直是最近几年考试的热点,苏州市中考在2010年就考了牙膏中摩擦剂轻质碳酸钙的生成流程,2011年考了氯化钠的生产流程。教材中也介绍了许多工艺生产流程,如炼铁、自来水的生产、煤的焦化等,这些流程学生基本没见过,而实验室的条件下又无法模拟实验;受经济、安全、地域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又不可能带学生去实地参观;教师的采用模型、挂图等方式讲解,缺少真实性,无法激起学生对化工生产的兴趣,所以工艺流程的教学一直是个难题。而用多媒体可形象、逼真地展现每一步生产过程,并且对于每个环节都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再配以化工厂及车间内部设备的场景播放,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感知,强化记忆。
1.5 利用多媒体演示错误实验操作,强化学生记忆
有些化学实验对实验步骤的要求非常严格,操作不当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只能靠教师用语言来讲解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加以证明。如果采用多媒体,利用计算机动画模拟错误操作,通过动画的方式把产生的严重后果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复习课、习题课的效率
多媒体拥有信息量大、图文并茂、有声音有动画的优点,特别适合复习课或习题课上使用。例如,在复习物质的分类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利用概念图制作软件Inspiration,围绕物质的分类层层剖析,系统地复习,而且还可以对每个节点详细地解释和阐述,可以用不同文字、图片等方式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标注,把人的思维直观地呈现出来。同利用纸笔画出来相比,只要用鼠标拖动符号框并输入文字就形成一个节点,而且可以随意改动,极大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习题课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加习题量及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可以随时调出媒体库的相关资源对该知识点进行强化练习,拓展引申,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3 小结
多媒体拥有强大的功能,正逐步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要一味地使用多媒体,牢记使用多媒体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倡现代化教学并不是要抛弃传统教学,而是要取长补短,让两者有机融合,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东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