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得开,方能有成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ya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放得开,方能收获无限精彩。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放手、大胆放手,才能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习作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习作真正成为孩子们放飞心灵、倾吐心声、流露真情的芳草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写作方法
  习作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是学生丰富多彩生活的再现,是他们喜、怒、哀、乐情绪的自然反映。学生笔下流淌的文字应该是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对事物的独特体验。然而,由于现在大多数小学生对生活缺乏真正的体验,视野狭窄,生活单调。面对作文题目,他们往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越发畏惧作文、厌倦作文。硬着头皮写出的文章不是词不达意、文不成体,就是虚情假意、胡编乱造。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既然作文是学生自己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学生个性情感的自由张扬。我们何不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使小学作文简单化、生活化、情趣化?放开老师牵着学生的那只“手”,移开学生跟着老师的那只“脚”,解放学生,让他们拥抱自然、感悟生活。把他们亲眼观察到的、亲耳聆听到的、亲手触摸到的、亲自感悟到的真真实实地记录下来,快快乐乐地表达出来,何愁学生不乐写,何愁学生习作不精彩?
  一、材料“我”选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学生首先对写作材料要感兴趣。因此,作文选材的决定权要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印象深刻、乐于表达的内容,写出的文章方能标新立异、自鸣天籁。
  一次听评课活动中,作文课上教师拿出了一个金黄鲜亮的桔子,让学生观其颜色、看其形状、摸其软硬、尝其味道、讲其作用。老师指导层层展开,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学生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教学效果很好。下课铃声响起,教师意犹未尽地说:“下节课请同学以《桔子》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想象,学生的这篇作文定会妙笔生花。但是也会出现全班同学的作文如出一辙,没有新意。水果家族种类繁多、形态万千、口味各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已经领悟到写水果这类作文的方法。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种爱吃的水果写作?相信学生写出的作文定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一篇文章都会闪烁不同的光芒。
  二、情感“我”抒
  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贵有情真,古往今来,凡是脍炙人口,能够感动人的作品,大多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只有自由,才能写出个性,才能抒发真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到深处自奔涌,作文是心灵的产物。因此,作文教学中老师要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生活,挖掘情感之源;让生活感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每一行文字都透露学生的心声,抒发他们的真情。
  秋去冬至,万木凋零,风儿掠过脸庞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课间我伫立校园,举目四望。突然,我被几株在凛冽寒风中依然怒放的月季所吸引、所震撼。灵机一动,语文课上我带领全班同学来到校园,让学生观看校园中光秃秃的梧桐树、冷清清的百日红,最后欣赏凌寒独放的月季花。然后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结果孩子们的想法因人而异,情感抒发各有千秋。通过对比,有的感动于月季迎风傲雪的勇敢和顽强,有的感动于月季花开时间最长、颜色最鲜,还有平时从未关注过月季花的同学,感动于它要求得最少,奉献得最多………无论学生对月季倾注哪种情感,我都给予肯定和赞扬。因为我知道这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表达、情感的自然宣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真诚的文章是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以情融情,方能情至石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尝到写作带来的快乐,写作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三、谋篇“我”定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布局谋篇就是文章的骨架。一篇优秀的文章除了有鲜明的主题、新颖的选材外,还必须做到布局合理、结构清晰,达到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语文课本中,大量文质兼美、布局巧妙的文章数不胜数。在学生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体会各类文章的不同构段方法,引为己用,并力求创新。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地把题目抛给学生,把构段方式送给学生,把开头结尾交给学生。殊不知,学生的题目也能拟得更奇、开头写得更妙、结尾加得更巧。往往连老师也自叹不如。所以,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不必要的担忧扔掉,因为学生的能力非我们能想象。
  综上所述,我提倡教师在作文课上放手,但并不等于撒手不管,任学生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毕竟小学生能力有限,认知水平较低,习作中难免会出现审题不清、立意不明、语句不能等这样或那样的弊病,教师要及时加以帮助和引导。只有老师放得开、引得好,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才能真正享受到写作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其他文献
孩提的记忆  1958年,我才9岁,上小学三年级。几十年前的事,我又小,记忆是模糊的,只觉得忽然有一天,胡同和学校就发生了令人兴奋的变化。先是胡同的墙,有人在上面画了不少色彩鲜艳的画,红旗、金桥、白云、飞机、小孩儿坐在麦田的麦穗上……看了让人深受鼓舞。后来又不断听到一个词:人民公社。时间不长,我们那条胡同加入了天坛人民公社(原来叫天坛街道办事处)。然后,胡同成立了集体食堂和集体浴池,在同一个地方—
期刊
教学情感是指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情感状态,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系、情感效应和活动倾向。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有理智、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刻板的、纯理性的教学和氛围,难以激活学生的灵性,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情感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思考与酝酿的过程,是
摘 要: 新课程提出“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理念,因而,在一年级需要大量识字,这对农村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若让学生单个地认,则识字显得枯燥、乏味,识字过程成了一个抽象的过程,把音、形、义分解,阻碍了学生灵活运用词、句的发展。反之,把汉字放入不同情境中,一个个抽象的字仿佛注入了生命活力,降低了识字难度。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了这个字,为将来阅读和写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摘 要: 提倡主体参与、强化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重点分析应该如何构建完善的小学语文主体学习模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体学习模式 构建方法  伴随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的重点仍然是人,通过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在教育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学习模式的确立成为当前教育
摘 要: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议论文是作文的“大壁江山”。分量如此之重的文体,议论文本应成为学生反思生存困境,追问自由精神,针砭时弊,闪耀理性光芒的最爱最美。原因林林总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议论文写作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精神和思辨分析。高中议论文贵在逻辑思维,以理服人,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哲学观点、优良的逻辑思维品质、概括的语言表达,尤其是分析说理能力。如何拯救当前的议论文写作?关键是让议论文
摘 要: 作文教学是日常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出现教者轻视、学生厌恶的现象。文章探究了新课程下如何引导学生热爱作文,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让他们热爱写作,离不开写作。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作火花 创作灵感 创作热情 创作潜能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重阅读轻习作。作文课摇身变为简单的作文训练:老师出个题目,学生按要求写作。单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