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x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这些教学模式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给沉闷、低效率的课堂打了一针强心剂,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尝试使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评三者整合起来,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更有活力,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有效提升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发展和生存的基石[1]。社会责任基本要点包含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团队协作精神;热心公益,乐于志愿服务;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五个关键表现[2]。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在行动时对社会应有的责任观念和道德修养[3],是作为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其社会责任的一种态度和心向,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摘要: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能源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不平衡、区域高值聚集问题,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能源消费结构升级能够通过直接路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作用(间接路径)显著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口红利在产业结构调整
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2课时内容,该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在已认识过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同时,在该节知识中建立的化学平衡思想又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中得到升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认识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模型的建立,因此,如何突破这两个重点和难点是本节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