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理论视野下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分析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释学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使译学研究思路更加开阔,也逐渐开始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和肯定。本文依据该理论,提出译者不仅要依从于原著,也要增强翻译过程中的主观性的观点。
  关键词:阐释学;译者;主体性
  近年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也逐渐被肯定,使作品翻译更具开拓性。而译者具备读者、阐释者和文学再创造者三重身份,根据阐释学理论,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肯定和探讨,使作品翻译能更好地反映原作者的意图,拉近读者与原著之间的距离。
  一、阐释学翻译理论与译者主体性
  传统翻译理论将原著和原作者作为翻译过程中的主体,而译者的价值和作用往往被忽略,译者在作品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被剥夺,我们应明确译者在作品翻译中的主体价值,并予以肯定。译者是翻译过程中的主要元素,为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搭接桥梁。
  译者主体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译者既是作品翻译的主体,也是原语文本的读者。翻译之初,译者会对原文进行解读,确定原作翻译价值之后,开始执行翻译工作。(2)翻译过程中,译者会与原作产生冲突,要对原作品进行“暴力”“掠夺式”的翻译和阐释。该过程中,译者会植入自己的看法,以实现原作风格和思想的诠释及再现。(3)翻译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译入语和原语文化转换过程中,既会吸纳原语文化,又会在翻译中显示译者的意图和想法,即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4)为满足原语文化和译入文化双向诉求,译者不仅要认可原著,也要在译作与原作之间寻求平衡。故而,译者主体性贯穿翻译过程始终。
  二、阐释学理论视野下译者主体性表现
  1. 译者主体性影响因素
  (1)翻译对象。译者要依从于原作意图开展翻译工作,不能漫无目的、毫无边际地胡乱翻译。因而,文本往往会限制译者的创造性,影响其发挥。(2)译者文化素质。译者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作品翻译质量。译者不仅要理解原作,更要熟练掌握原语和译语。(3)读者的“期待视野”。读者是作品翻译的接纳主体,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翻译,都应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译者要具备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翻译内容和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2. 文化信息表达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交互、转换,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特性与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相关。文化差异是两种语言碰撞的本源,為使文化信息传达更加准确,译者主体性不可或缺。
  (1)信赖。译者在选择作品时,体现对原作及原作者的信赖。文本翻译之初,译者需确定其价值,增强对原作的心理认同感,进而开展翻译工作。翻译作品和材料选择是信赖的直观体现,其是作品翻译的基础,也是译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2)侵入。原作品中存在意义转化为理解意义,会经过译者的暴力侵入。具体而言,是指译者意识中两种语言、文化、思想之间的冲突。翻译是对原作的入侵、掠夺和侵占。以《达·芬奇密码》为例,“Suniere had drawn a simple symbol on his flesh—five straight lines that intersected to form a five—pointed star.The pentacle.”(以自己的血作墨汁,以赤裸的腹部作画布,索尼埃画了非常简单的符号——五条直线相交的五角星。五芒星。)“五芒星”宗教色彩浓厚,不同文化背景下,其象征意义不同。因译者有其自身文化属性,很难客观传达原文本意,采用异化翻译方式,以彰显自身的主体性。(3)吸收。侵入工作完成之后,译者需对其进行理解和加工,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吸收就是译者对原文意思的一个理解过程,使译文更加丰富、生动,更易于被读者认可和接受。文本翻译过程中,也可适当借用中国的俗语、成语等,使作品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更具契合度,也能够规避文化尴尬。(4)补偿。译者在作品翻译过程中,随着翻译内容越来越多,译入语文本与原文本会在意义和形式上等发生冲突。此时,译者需要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进行调和,须借用自身的知识、文化背景等,对原作进行增添、删减、润色等。例如,很多文学作品被翻译过来时,本土文化色彩、宗教色彩等比较浓厚,难以被读者理解,为使原文和译文更加平衡,并且使原语文化信息传达更加准确,需增加背景脚注,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
  三、结语
  阐释学在翻译领域备受推崇,因其肯定了译者在作品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译者要改变传统翻译方法,在翻译过程中,依据原作内容及作者创作意图,植入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实现两种不同文化的交互,明确原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范新娟,阮红梅.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微探——以《丰乳肥臀》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5(2):68-71.
  [2]张萍.阐释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海外英语,2014(14):161-163.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