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优势与策略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能力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数学,还要引导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构建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从线下走向线上的教学,隔屏相授,看似颠覆,实则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标更为明确。在空间、距离、方式、结构等条件产生了变化后,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借优势,弥补线下教学不足;巧分拣,激活个体学习效能;善整合,改变自主学习方式;精设计,达成能力培养目标”等四个方面着手,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线上教学;数学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学习能力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数学,还要引导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建构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线下教学中,教师以面授的形式开展教学,对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直接、深入。线上教学,隔屏相授,隔屏相授,看似颠覆,实则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标更为明确。那么在空间、距离、方式、结构等条件产生了变化后,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借优势,弥补线下教学不足
  线下教学课程发生在校内,教学活动是从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开始的,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在一节课里的学习情况。受到时间的限制,线下教学中,课堂上的每次发言,常常是只有一个学生能做出回答,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都有时间的要求;受到空间的限制,线下教学中,集体观摩式的演示、展示、解释仍然是课堂上常用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确实又是大班教学难以避开的问题。
  教师若能掌握线上教学的特点,就能够较好地弥补线下教学的这些不足。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上课,当一个问题抛出之后,往往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就能得到很多学生的文字或语音回答,教学参与面得到了扩展,学生互相学习的频次也增加了。线上教学中,操作与探索类的数学活动可以在家中取材,实现了“人人有工具,人人都能动手”的目标;而对重难点部分讲解的微课,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还可以自由选取观看,这样就使得个性化学习随时都可以进行。
  教师要利用好线上学习的优势,拓展教学时空,打通“一节课”的边界,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实现更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搭建更好的平台。
  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其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多时候,学生识别空间图形靠的是直觉。从直觉到能力,直观不可缺。线下教学中受条件的限制,实物直观的素材往往不够。而线上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丰富的素材,如积木、魔方、自制正方体等,可以充分地经历摆、看、对比、想象、抽象等活动。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开放性的素材,如给出一个、两个或三个角度的视图,引导学生先想象,再借助拍照,把摆出的几何体上传,以起到更好地对比和辨析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投票等即时反馈功能,迅速掌握学情,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俯视图给出正方体块数想象几何体”的环节,可以利用3D动画演示,展示由平面到立体、由立体到平面的反复转化过程。这样学生近距离观看,能够深度感悟并促进内化。
  二、巧分拣,激活个体学习效能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过程。数字化时代,我们拥有大量的资源,但教师应该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应是适合的、有效的、优化的,是能促进学生知识加工的、能激活学生的个体学习效能的。
  在物流中,有分拣这样的一个步骤。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地堆放的作业,这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在线上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需要教师分拣出匠心独具的能力培养“资源包”,以完善和支持学生的知识加工过程。为什么要做分拣?线下教学时,我们以课时为单位,学习能力的培养搭乘的是课时教材内容这辆“便车”,因此是零散的、孤立的、单薄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优质资源,通过整理与分类,形成“资源包”,按类型、水平层级等进行推送,让学习能力的培养由点状变为线状,由“教师把控式”变为“学生自主式”。
  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习能力为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培养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数感的培养,估数、估量和估算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线上教学中,可以加强这部分内容的体系整合和生活融合。估数和估量,可以将资源分拣为“生活问题包”“实践活动包”“方法指导包”“挑战闯关包”等;估算,可以将资源分拣为“生活问题包”“策略指导包”“自主练习包”“数学文化包”等。我们还可以在“资源包”中放入动画故事、探究和活动指导单、实践记录单、方法指导微课、操作范例视频、典型练习册等。
  资源的选用和分拣,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适合于个体发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意识、灵活选取资源,开展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形成序列化的,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特征的。
  三、善整合,改变自主学习方式
  “整合”一词是当下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关键词。线下教学中,很多教师积极探索单元整合教学,而突出学习能力培养的线上教学,也应当将整合的思想融入其中,让教学基于学生多样的现实起点,突显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加强学习的整体性,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但是“整合”这件事并不容易,如果只是把相关知识放入一节课中,这是浅表的做法,打通相关知识点的内核才是重组的关键。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數学》二年级下册中,“除法”的学习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分为三个单元进行学习,分别是“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二)”和“有余数的除法”。“表内除法(一)”和“表内除法(二)”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有余数的除法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鉴于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这种密切联系,修订后的教材将这三个单元都放在了二年级下册,我们可以抓住“除法就是分一分”这一内核含义,对这三个单元再做一次“分一分”的活动联结,让学生的学习在充分地操作和比照中展开,让其对知识的理解更有连贯性。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如下操作活动:活动一,通过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实例建立“平均分”概念。活动二,在“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和各部分名称,并将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活动三,在无法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实例(均分后有剩余)中引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活动四,将分的过程和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活动五,在各种各样实物分一分的活动中,通过比照进一步理解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活动六,在操作中用除法解决问题。以上活动中出现的分一分的实物数量应控制在30以内,主要是强化切实可行的操作活动。在活动中,要用大量而丰富的直观经验,帮助学生从实际意义上真正理解平均分和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为后续的从直观到抽象做充分地铺垫,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认识除法到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一气呵成。这三个单元其余内容的教学,可以重组为两部分:一是用2~9的口诀求商,二是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不具体赘述。
  将教学内容进行领域内的整合,打破单元边界,用知识点的内核串联单元活动,放大了认知背景,整合出了“结构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四、精设计,达成能力培养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张志勇教授指出:“从线下教学的指导学生学习到线上教学的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断然不是将线下教学照搬到了线上。”线上教学视角下,教师的课程观和课程意识都发生了变化,教学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重构教学流程。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不是从一节网课开始的,而是先于网课,又不止于网课。所以,教学流程就应从一节课延展到课前活动的设计和课后活动的设计中,整体构建能力培养框架,全面促进目标达成。
  课前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使用导学单,抓住关键能力培养的目标,提出几个自主学习的核心问题,指导学生从阅读书本、观察生活、独立思考、记录问题开始进入学习,描绘先学后教的学习轨迹。课中的学习,要抛出精简的、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尝试自主解决的机会,这是对导学情况的一种反馈,由此能发现学生实际存在的学习困难并及时在线答疑解惑,需要时还可以适时使用微课或直播演示讲解;要加强师生与生生间的对话,选择合适的问题和形式,如投票、语音抢答、文字发言等,提高数学交流的参与度,适时使用禁言功能,聚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会表达和倾听,提高数学交流的有效度;要引导学生关注即时数据反馈(完成率、答题正确率等),自我检视学习成效,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课后的延伸,更注重的是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指导学生以录制说理视频、绘制电子版思维导图、动手实验验证、网络查找资料等多种形式,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并用他们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数学的理解。
  如果说我们在线下教学中更多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对线上教学的探索,让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地聚焦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上。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我运用如上四种策略,切实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回头进行线上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讨论,是相信这些探索和思考会在未来产生积极的作用。疫情一定会过去,未来教育的模式,必然是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多时空与多方式的多重融合。
  參考文献:
  [1]杨建刚.浅谈如何提升数学学习能力[J].黑龙江教育,2016(9).
  [2]陈楚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数学运算能力[J].辽宁教育,2018(17).
  [3]吕艳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三个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6).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2008年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世界各国的经济。由于高温耐材行业业主要依附于钢铁工业,2008年下半年钢铁市场的不景气,国内高温耐火材料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大量的中
自从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和政策的日益透明化使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具投资价值的地方之一。跨国公司对其原有在华企业重组的步伐也在加快,以提高其在华资源利用率,优
摘要:明辨性思维又称思辨性思维,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明辨性思维既属于认知思维能力,又是一种认知思维过程。学生具有怀疑、明辨和反思的精神是數学明辨性思维的重要特质,是学生思维创新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明辨性思维可以从悦心、创境:筑明辨性思维之“桥”;自信、好奇:铺明辨性思维之“路”;质疑、反思:翻明辨性思维之“山”;阅读、纠错:涉明辨性思维之“水”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命制试题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能够起到引领日常教学和检测学业水平的双重功效.命题者应厘清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考试评价、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以之为依据进行有
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测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很多学习活动服从于教师,作业也是
期刊
音乐教师是音乐课程的设计者,更是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影响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加大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系统提升其专业水平和师德修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China and abroad, this thesis carried on an empirical study on 272 English majors using the instrument of questionnaires and gained some important findings that Engl
趣味运动会作为竞技运动会的延伸,一直深受学生喜爱.但趣味运动会在开展与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要想让趣味运动会更具时代性、生活性、科学性和趣味
新冠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宝贵的经验.整本书阅读是当下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教师可结合整本书阅读的特点,构建双线混融的学习模式,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