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凭什么不能哭

来源 :新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朋友:
  每个人看比赛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有人平静观赏,有人情绪起伏,有人注重过程,有人看重结果。但无论如何,众目睽睽的焦点就是运动员。
  黄健翔说的没错,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设想,有一百双、一千双甚至上万双眼睛在盯着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表现怎样?尤其是当你数次、数十次重复面对这样的场景时,你又会表现怎样?
  很多运动员的表现是一个字:哭!这个时候,有激动的泪,有惊喜的泪,有忧伤的泪,其实都是用两道特殊的闸门去宣泄和释放压抑已久的压力。我的印象里,高敏哭过,熊倪哭过,王楠哭过,王励勤哭过……最近一次的哭来自飞人刘翔,他如愿以偿得到世锦赛的金牌时,众人印象里那钢铁般的神经终于松动了。
  心理学家说,这样的哭,来自之前的种种压力,它不是偶然的,不是你喜欢哭就会哭出来的,也不是你不打算哭就哭不出来的。关于这一点,在本期杂志的《刘翔为什么哭了》一文中有详细的表述。
  心理学家还说,一个人的生活应该被切块儿,有的块儿应该属于事业,有的块儿应该属于生活。以前表扬一个人,往往会表扬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心理学家不主张这样,他们认为这不是最佳方式。
  无论事业还是生活,人生难免遭遇自己的曲线。即使优秀运动员,有时候也会在某个时期陷入低谷。很多情况下,他们的低谷并非是技术原因,而是心理原因。这个时候,要么教练本身有高明的调节手段,要么应该去找心理专家进行心理辅导。可惜,很多人没有这样做,他们使用的仍然是老套的时间疗伤法。
  另一种情况是运动员的亲朋好友遭遇不测,影响到运动员本人。比如围棋高手古力,父亲突然去世令他的情绪一落千丈,成绩立刻受到影响。我觉得,这个时候帮他进行心理干预,仍然是必要的。
  我们一直强调“人文奥运”的概念,对运动员,也应该送去人文关怀,而不是一味用我们的掌声送去一份份压力。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