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主动起来,特别是数学教学,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问题。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当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何以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呢?关键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从上学期开始本校全面推开自主式“学案稿”课改活动,下面谈谈几点思考与体会。
一、以情晓理,学生更主动学习的基础
1、自主式“学案稿”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自从编写了自主式“学案稿”, 每位学生基本都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使用了自主式“学案稿”后,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采用了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2、自主式“学案稿”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 。通过自主式“学案稿”的教学,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新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去计算、去验证。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通过不同的找法(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持),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3、自主式“学案稿”让学生学的简单易懂。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自主式“学案稿”的实施,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新知,提高技能。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圆锥的模型,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活动由学生自主支配,每位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计算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四步法”:一看,即看清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二想,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则混合运算);三算,即按想好的方法、思路进行计算;四查即进行检查和验算。在学习了“四步法”后,学生计算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步做到“准确、迅速、灵活”,学生由于学习得法而尝到了甜头,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消除怕受挫的心理,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一道题、从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学习方法,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转换角色,学生更主动学习的保证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自主式“学案稿”课改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 组织者。自主式“学案稿”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改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 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 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 独立思考、倾听、 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 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
2、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教师绝不能主导教学,但也不能什么都讨论,什么都合作,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培养和引导。
3、合作者。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实施自主式“学案稿”后,教师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活动能很好的开展,学生就能很流畅的学习,更自主的学习。
一、以情晓理,学生更主动学习的基础
1、自主式“学案稿”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自从编写了自主式“学案稿”, 每位学生基本都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使用了自主式“学案稿”后,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采用了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2、自主式“学案稿”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 。通过自主式“学案稿”的教学,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新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去计算、去验证。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通过不同的找法(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持),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3、自主式“学案稿”让学生学的简单易懂。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自主式“学案稿”的实施,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新知,提高技能。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圆锥的模型,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活动由学生自主支配,每位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计算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四步法”:一看,即看清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二想,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则混合运算);三算,即按想好的方法、思路进行计算;四查即进行检查和验算。在学习了“四步法”后,学生计算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步做到“准确、迅速、灵活”,学生由于学习得法而尝到了甜头,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消除怕受挫的心理,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一道题、从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学习方法,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转换角色,学生更主动学习的保证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自主式“学案稿”课改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 组织者。自主式“学案稿”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改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 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 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 独立思考、倾听、 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 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
2、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教师绝不能主导教学,但也不能什么都讨论,什么都合作,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培养和引导。
3、合作者。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实施自主式“学案稿”后,教师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活动能很好的开展,学生就能很流畅的学习,更自主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