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经鼻空肠营养管及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影响。 方法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同组手术医师收治食管癌患者,根据病情接受经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Ivor-Lewis)或经左/右颈、右胸及上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选择性使用经鼻空肠营养管(经鼻空肠营养组,n=48)及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经皮空肠穿刺组,n=38)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
【机 构】
: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胸外科二病区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142,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胸外科二病区恶性肿瘤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经鼻空肠营养管及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影响。 方法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同组手术医师收治食管癌患者,根据病情接受经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Ivor-Lewis)或经左/右颈、右胸及上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选择性使用经鼻空肠营养管(经鼻空肠营养组,n=48)及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经皮空肠穿刺组,n=38)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结果(1) 本研究86例食管癌患者,通过NRS 2002量表进行评估,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58%,两组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2)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以三切口手术为主,手术时间较经鼻空肠营养组明显延长(P=0.000),两组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间(P=0.114)和术后住院时间(P=0.4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开始给予时间相当(P=0.561),但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给予足量肠内营养时间较经鼻空肠营养组晚(P=0.032),可能与手术医师顾虑穿刺管腹腔瘘,导致肠内营养给予加量较为谨慎有关;(4)两组患者对营养管舒适度评价方面,经鼻空肠营养组患者自身耐受能力不同,评分为6.00(3.00)分,而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评分仅为1.00(3.00)分,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感觉营养管的舒适程度显著好于经鼻空肠营养组(P=0.000)。结论两种空肠营养管置入方式均安全可靠,术后营养支持效果良好;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置入患者感觉更为舒适,耐受力好,推荐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木材锯末和谷壳烟雾致豚鼠肺部的异常炎性反应及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20只白化豚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每天暴露于木材锯末和谷壳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中两次,每次30 min,共21 d;对照组暴露于新鲜空气.3周后进行肺组织病理检测,并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
微流控芯片或称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芯片实验室一般是指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生物与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位集成或基本集成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用以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细胞培养),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1]。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反义寡核苷酸(ASOND)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方法 Ⅳ型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HSC。脂质体介导不同浓度的NF—κB p65 ASOND(0.001、0.01、0.1和1 μmol/L)转入HSC。锥虫蓝染色排斥法检测NF—κB p65 ASOND对HSC的毒性并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MTT法测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圣巴巴拉分校以及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联合开发出一种可在血管中自由游动的纳米虫,它能像导弹一样寻找并直击肿瘤细胞而不会短时问就被身体免疫系统驱逐出血液。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先进材料》杂志上。科学家们将球形纳米级氧化铁颗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长30nm、“蠕虫”形状的“纳米虫”,它比真正的蠕虫小300万倍。利用纳米虫,医生不仅可以寻找到已经成形的肿瘤甚至可以定位正在形
目的 评价解剖钢板结合连续被动运动(CPM)功能锻炼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至2005年10月本院34例胫骨平台骨折行解剖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并在术后进行CPM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对患者行X线检查示骨折实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23例患者经5~30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植骨坏死发生.CPM功能锻炼后运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6%(19/23).结论 采用关节面的解剖复
Nature报道,RudoIf Jaenisch其同事发现,通过Oct4、Sox2、Klf4和c—Myc转录因子的过度表达来对体细胞直接进行重新编程以生成诱导多能干(iPS)细胞,是一个连续的随机过程,在该过程中几乎所有供体细胞最终都将产生iPS细胞。重要的是,因为iPS细胞的生成相对来说仍然比较慢,效率比较低,所以研究人员提出了加快这一过程的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加快细胞分裂的速度;二是通过独立于细
目的 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toll样受体(TLR)4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系. 方法 检索在2007年2月前在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表的中英文献.用RevMan 4.2对纳入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合并效应量、功效、异质性及发表偏倚. 结果 共纳入4篇有关Asp299Gly多态位点和3篇Thr399Ile多态位点的病例对照研究.未发现异质性及发表偏倚,合并后功效在80%左右.Asp2
经中华医学会批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和卫生部北京医院主办,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华临床营养杂志》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单位协办的第六届全国“老年疾病营养支持的循证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4月12—14日成功召开。
由《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主办,华瑞公司协办的“第二届药理营养素的转化研究、改善临床结局研究与临床应用”征文评选会于2013年2月28日召开。由冷希圣、杨伊默、张小田等10位普外科、内分泌科、心脏科、营养科、肿瘤科等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仔细阅读、分析、比较、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以下获奖文章:
合理添加药理营养素(pharmaco—nutrients)的营养支持有可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转化医学是将临床需求交给实验室研究,由实验室研究筛选出可能有效的营养基质(营养素),然后在小范围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观察其临床效果(转化医学路线图T1阶段);通过研究发现部分可转化为供临床实用的工业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