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干预防治踝关节不稳效应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6982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防治踝关节不稳的效应机制,以期为运动干预防治踝关节不稳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NCBI、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建库至2014年12月所发表的运动干预防治踝关节不稳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辅以手工检索。由3位研究人员采用Cochrane handbook提供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由3位研究人员对纳入文献结局指标进行数据抽取,采用RevMan 5.2版软件对效果和运动功能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初检出文献665篇,其中英文文献357篇,中文文献308篇。经阅读文章题目和摘要,获得92篇文献。进一步查找和阅读全文,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14篇RCT文献,其中英文12篇,中文2篇。经研究分析发现,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踝关节不稳症状和功能[SMD=0.98,95%CI(0.65,1.31),P<0.01],并提高肌力[SMD=1.50,95%CI(0.99,2.01),P<0.01]、平衡能力和姿势稳定性[SMD=-0.54,95%CI(-0.84,-0.25),P<0.01],但不能有效地改善本体感觉[SMD=-0.27,95%CI(-0.60,0.06),P>0.05]和神经肌肉功能[SMD=-0.02,95%CI(-0.51,0.47),P>0.05]。

结论

运动干预可有效地改善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肌力、平衡能力和姿势稳定性,这些因素可能是运动干预缓解踝关节不稳症状,提高踝关节功能,防治踝关节不稳的主要机制,但肌力干预的针对性有待提高;另外,纳入文献中所采用的运动干预方法不能有效地改善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功能,这可能与运动干预方式的选择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急性期、恢复期缺血性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起病72 h内)和恢复期(病程1~3月)患者各15例,联合采用NMES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其进行治疗,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电视透视吞咽功能评估VDS咽期评分及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
目的对比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和50%酒精(EA)神经肌肉阻滞对改善脑卒中后下肢中枢性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本研究的伴有足下垂和内翻的脑卒中患者92例,按连续入院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型肉毒毒素(BTXA)组和酒精(EA)组,选择患侧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后肌作为靶肌肉,分别行局部肌肉注射治疗。BTXA组(48例),给予浓度为50 U/ml
期刊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液pH值、胃黏膜壁细胞超微结构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及激光穴位组。通过给予水杨酸钠、酒精灌胃并结合禁食禁水、跑步劳累等干预将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及激光穴位组大鼠制成CAG动物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药物组、针刺组及激光穴位组大鼠分别给予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运动训练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其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6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分为对照组、NGF组、运动组及NGF联合运动训练组(简称联合组)。对照组小鼠每日给予50 μl生理盐水滴鼻;NGF组小鼠每日经鼻滴入50 μl含NGF(0.1 mg/ml)生理盐水溶液;运动组小鼠每日给予50 μl生理盐水滴鼻,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对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运动训练、作业训练、物理因子治疗、针灸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下肢肌张力及ADL能力改善情况进
目的分析单侧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时双侧颏下肌群表面肌电特点,并探讨吞咽障碍发生机制。方法选取左侧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例,右侧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例及健康志愿者10例。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上述对象吞咽5 ml温水时双侧颏下肌群表面肌电振幅及时程。结果左侧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左侧颏下肌群表面肌电振幅[(46.2±16.2)μV]明显高于右侧[(43.0±13.8)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目的观察水中太极拳训练对老年人群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平衡能力相对较差的老年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陆上太极拳训练,观察组受试者则进行水中太极拳训练。分别于入选时、训练12周后对2组对象下肢肌力及身体平衡功能进行检测。结果经12周训练后,发现2组患者各项平衡功能指标及下肢肌力指标均较训练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各项平衡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