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情境的定义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2.语文自身的特点
  从多年教学一线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性质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它学科如数、理、化学术性很强,而语文学科更注重感性;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表述一定的内容、表达一种感情一种思想,它的产生都信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的实施
  1.在情境教学中要把教学真正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地学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情境教学,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课文、走进生活,在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下欣赏、创作、体味祖国语言文字带来的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从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声形色并举,创设教学情景
  教师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追求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美化课堂,把学生带入浓浓的语文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声情并茂,主张的是教师利用声、形传授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扩展学生的思维。范读课文,尤其能够彰显出教师的声情并茂。作为课文知识的教授者,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相关的教学技巧,才能显示出语文教学的价值。语文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必须充分带动声、形、色等要素。声,是为了吐字清楚、响亮;形,应该保持与姿势和手势的协调;色,则在表情要与课文内容相互一致。如在读教材涉及课文的情感激昂的段落时,教师则需把自己带进当时的情境中,站直身子、挺起胸脯,声音铿锵有力,眼神执着坚定,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深刻感受海燕的坚强与无畏无惧的精神。
  3.恰当结合文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各个方面学习环境的创设。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能使其全心投入学习中,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意义重大。教师若能善于利用文本的旨意,把各种不同的观点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考平台,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教师的计划安排;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与互动。
  4.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福音,为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整个语文课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是教学方式的一种革命。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优化教学,充分带动课堂教学的气氛,引导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让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被激发。教师需积极融合教学内容,将文章和现实的音乐、图片、影音相互配合,最后借助多媒体全面展示,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学生面对那种活生生的场景在视觉、听觉上都产生较大的刺激,在这种内容丰富、动感的学习环境里,对整个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刻、更细腻的体验,这种审美体验的教学作用十分显著。
  5.紧密联系实际,有效创造教学情境
  生活是活的课堂,是一切知识的源头,脱离了现实生活谈语文教学就像是脱离了水的鱼,是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创设一些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情境,就像把鱼放入水中似的,有了水的鱼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游动,有生活体验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涉及到的各类人物,多数都是与现实生活相互联系的,有的直接是生活中真实人物的缩影。虽然有些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不大一样,但只要教师能按照学生生活实际,则能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语文课本教材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学习,获得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6.通过表演体验,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参与、表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增添教学情趣。表演和扮演是理解和表达语文内容的实践活动,表演的越成功,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表演与课文事件相关内容,让学生自行组织人选和道具。表演任务开始前,学生热情高涨,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给课堂增添了无形的魅力。学生模仿课文,带着高高的自制的纸帽,嘴上粘贴着自制的胡须,手臂上也戴着珠链,摆着造型,很是形象,还原了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造型对照课文,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了知识、感受了欢乐,激发了学习兴趣。
  面对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初中教师应在美化教学课堂、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创造活的教学情境方面下足功夫,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全面接触语文知识,感触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为今后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以设计实例为依据,确定管架防火间距;阐明厂外管架总图设计的原则.
精确的溶解度数据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设备设计和操作条件选择的关键,本文采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对15种固体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溶解度的计算值与
兴趣在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是重要的学习动力,对于初中学生,要使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他们感到学了化学有用,化学就在身边。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
数学教学从不缺乏形象思维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环节让数学充满艺术的魅力,从而通过教学的艺术性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动学习数学是一门偏重抽象思维的学科,如果教师上课时又把数学弄得过于抽象难懂,缺少形象直观,结果必然吓走部分学生,创造出后进生来。其实,数学并不缺乏形象思维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环节让数学充满艺术的魅力,从而通过教学的艺术性来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创新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性变革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总体目标为:让学生能真正、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及物理必备技能。要求教师既要提高学生对物理学思想、观点的认识水平,也要培养学生关注当前科技及社会发展现况,并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逐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及世界观。  二、课堂教学事例富有创新  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特殊性,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当中与诸多物理现象可面对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
【情景再现】王同学:我是一名高中生,期中考试刚刚考过,因为考得不理想,所以我更加努力,每天晚上都学习到11、12点。但我感觉学习效果并不好,出现了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一、正确理解贷款消费  1.贷款消费的特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即当所购大件耐用消费品或大额服务超出买家的支付能力时,可以通过预支未来收入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  2.贷款消费无所谓好坏,应当因人、因时而异。贷款消费主要针对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人群;对收入不稳定、未来收入不看好的人群则是不可取的。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贷款消费可以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