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ng216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情况,研究退出原因,探寻腹透患者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自2010年01月~2016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退出腹透的原因(死亡、转血透、肾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对腹透不良转归(死亡、转血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58例患者在本中心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男72例,平均年龄(60.0±15.1)岁,平均透析龄(41.4±33.2)个月。其中共103例患者退出,退出原因包括死亡48例、转血透46例、肾移植8例和肾功能恢复1例。死亡患者的原因包括心脑血管事件22例、感染20例、消化道出血3例、肿瘤2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转血透患者的原因有腹透相关感染23例、透析不充分11例、导管功能障碍7例、超滤衰竭5例。进一步分析腹透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年龄≥60岁、男性、患糖尿病、血红蛋白<10 g/L、血浆白蛋白<35 g/L、总肌酐清除率<50 ml/min、残肾e GFR≤2 ml/min、腹膜高转运状态、腹腔感染等均提示转归不良。结论:在我中心,腹透最常见退出原因为死亡,其次是转血透;心脑血管事件、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分别为死亡、转血透的最常见原因。老龄、男性、糖尿病、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残余肾功能丧失、腹膜高转运状态、炎症状态等是腹透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借助相关学科知识对法治型人格进行科学界定,并通过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和外化为法律为两个阶段,达到塑造大学生法治型人的目的。
细节最容易为人所忽视,所以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正因如此,透过细节看人,逐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成功是由许多细节堆砌而成的,危机也往往是一个人在不经意间积累的。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成败就取决于某个不为人知的细节。你想减少遗憾吗?那么就要在工作中注意以下6个细节。  第一,严肃场合关掉手机。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参加某个重要的会议,
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是一场不容犹疑的“急行军”。在其背后,不仅仅是各地面对金融危机与经济下滑时的压力,更有对新一轮发展竞争的考量——如何在经济大调整中获得最佳发展空间,以期在下一轮经济启动时占有先机。  2008年10月末的一天,一队特殊人马悄然进京。这个由中部一地级市发改委领导及其几乎所有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团队,在北京驻扎下来后不事声张,却忙碌异常。要等到十余天后,那些后知后觉者才会明
根据权变理论,任何组织都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新世纪的企业在组织结构、生产运作过程、经营管理方式及组织运作模式等方面,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正>目的:研究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变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调节作用,以及内皮素受体A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