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驱逐”?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要将诗人赶出城邦的著名理念,从其道德化原则出发对以“荷马”为首的诗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诗人损害了城邦利益。与此同时,他又认同诗人及诗歌对城邦和心灵的影响,希望诗人能帮助哲学家维护城邦的利益。柏拉图对待诗人及诗歌的矛盾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其矛盾的诗学思想。这些矛盾的背后,其实存在着某种统一。
  关键词:柏拉图 驱逐 矛盾 诗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74-0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现状,他认为诗歌是对现实世界的影像的摹仿,是摹仿之摹仿,是影子的影子,不具备真实性,但是又肯定诗歌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诗是神灵的体现,诗人通过神的指示达到“迷狂”,从而窥见真理。因此他在卷三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对诗和诗人提出要求:即删除诗歌中恐怖吓人的词汇和亵渎天神、诋毁英雄的部分,留下嚴肃讲故事,歌颂神明和赞扬好人,利于城邦教育的诗人。但是在卷十中,柏拉图又继续对诗歌进行批判,认为诗人除了知道摹仿,根本是“无知”的,最重要的是,诗歌的虚假本性会迷惑人心,激发欲望等人性中低劣部分,让人远离正义。很多诗人无法做到柏拉图对诗歌的期望,出于对城邦的考虑,柏拉图改变态度要“彻底”将诗人“驱逐”出城邦。其实柏拉图对诗人的驱逐和对诗歌的批判都不是在否定诗歌的本身,而是出于他渴望构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这并不是真的“驱逐”,而是对诗和诗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柏拉图的经历
  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404年,这场战争让古希腊发生了重大的历史变化:由于雅典战败并无条件投降,宣告雅典从全盛开始走向衰落。斯巴达人在雅典建立的僭主政府推行暴政,导致社会动荡,党派斗争激烈。而此时,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冠以“破坏城邦”等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经历了这一切的柏拉图对现有城邦制度十分反感,厌恶当时奢靡且华而不实的社会风气,并猛烈抨击诗人,认为他们取悦观众而宣扬享乐等陋习,导致了诗歌的“堕落”,在社会功用上起了消极作用。柏拉图认为现实的所有城邦都治理得很差,渴望通过投身哲学,引导人们分辨真正的正义,创造理想的城邦和道德的政治体制。
  二、诗人的“罪状”
  古希腊人认为诗来自神的指示,诗人通过神赋的“灵感”进行创作,因此早期诗人是原始神学的阐释者,还具备各种知识和技艺,拥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柏拉图继承了古希腊普遍接受的灵感说,在《伊安》篇中指出,以荷马为首的诗人的创作,都是神灵附体的表现形式。然而他又话锋一转,说再高明的诗人也不过是神的传声筒,而其本身是没有创作能力的,是“无知”的。他们通过精心虚构的谎言,利用华丽的文字和节奏迷惑人们,都是为了能流芳百世。
  另一方面,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论证出诗人为了达到某种震撼人心的效果,通过亵渎神灵和贬低英雄的形象,而达到某种戏剧效果,这些“故事”都会造成人们的精神缺失。在柏拉图看来,神是至善至美的,是真实、纯一、永恒,是一切好事物的因。人世间的一切苦难不幸的坏事都和神是无关的。英雄作为维护城邦的卫士,本应具备勇敢、正义、克制等美德。而诗人则抹杀了神性的真善,英雄的美德,这些非理性的谎言会污染青年儿童的心灵,会让城邦卫士变得软弱,会导致人心远离正义,走向堕落。柏拉图痛斥了“无知”的诗人带来的负面影响,用他的道德化原则去评判诗歌,所以在《理想国》卷三就提出了要将诗人请出城邦的设想。
  柏拉图坚信,在一切变化的现象背后,都有一个纯一稳定的存在,提出了“理念”(eidos)与“物”对立的哲学本体论,理念是事物的本质,是精度最高的存在。人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去追寻真理。然而,他认为,包括诗在内的所有艺术都是“摹仿艺术”。诗人不仅难以靠近真理,甚至还不如工匠制作的实物。著名的“床喻”就是柏拉图为了说明诗人仅仅是摹仿之摹仿者而提出。他认为摹仿没有实际的积极意义,都是误导听众的。在他所描绘的理想国中,所有人都在做有用的事,哲人王统治管理国家,卫士们保卫城邦,尽管诗和诗人有时能使人心情愉悦,却没有别的用处,留着也是多余,只好将其送出。
  三、对诗人的“管理”
  在古希腊,诗歌是教育的重要传播手段,是文化的传承者。在柏拉图看来,诗歌的方式是初期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最好方式,比起哲学,诗歌更能通过“讲故事”而打动人心,教人贴近真理。事实上,在理想国的教育体系中,诗学教育就是必不可缺的一个部门。因此,在刚提出“驱逐”诗人的主张后,他又表明“严肃讲故事”的诗人可以保留下来。他这样论述道:“但我们必须明白这个真理,只有歌颂神明和赞扬好人的颂歌才允许进入我们的城邦,如果你允许甜蜜的抒情诗和史诗进入,那么快乐和痛苦就会取代公认为至善之道的法律和理性,成为你们的统治者”。从这里可以看出,柏拉图反对的是那些靠小聪明进行摹仿的诗人,并不是对诗和诗人的彻底否定。柏拉图认为,要建立理想的城邦,诗人必须被严格地管理。他们遵守对诗歌的规范,去赞颂神明及英雄,去传播有利于人心灵美好的故事,让儿童通过耳濡目染这些美好的故事,培养对美的爱好,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柏拉图认为受哲学家引导的诗歌有利于建立城邦的正义,传播哲学思想。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柏拉图给诗歌的创作设下了限制,他仍然赞美了诗歌的魔力,也认同诗歌在道德教育上的重要意义。
  从这里柏拉图对诗人及诗歌的矛盾态度,也恰恰显示了他对诗人和诗歌的期望,那就是诗歌与哲学共同服务于城邦建设。
  四、“驱逐”的真正意图
  柏拉图运用理性和道德的标准,在对诗和诗人的全部论述中,对诗人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和指责:诗人为了迎合人的欲望,而亵渎神灵,诋毁英雄。诗歌引出人们软弱,恐惧,激情等各种低劣的情感,使人失去理智,导致不明智的行为。甚至从诗的产生上,认为诗人作诗仅凭灵感,不需要技艺,不能帮助人们学习到知识。好像诗人和诗是对城邦建设彻底无用的存在,不仅无用,甚至对于城邦的混乱,诗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终,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诗人下了一道“驱逐”的命令。那么我们是否就该真的觉得,柏拉图是反对诗和诗人,彻底否定艺术的呢?事实上,当我们全面深入地探寻柏拉图的诗学思想时,会发现其对诗和诗人的真正态度,即他对诗人的辩护,这种深刻的辩护甚至大于他对诗人的批判。他在《理性国》中,往往刚刚批判结束,就又开始给予诗和诗人赞美。他对荷马的赞扬往往不加任何掩饰,也从不吝啬:称他为“全希腊的教育者”“最高明、最杰出的诗人”。柏拉图承认摹仿能够有效地传递知识,肯定诗歌的魅力。他区分为了两种不同的摹仿:即摹仿事物的本质和重现事物的表象。太多肤浅的摹仿者对“描述的对象一无所知”,只有真正的诗人才能做到,通过摹仿帮助人们认识、接近真理。柏拉图期待着诗人摆脱“无知”的局限,进行求真摹仿的实践,从而去触摸到真理。诗是灵感的产物,诗人是通过神赋的灵感进行创作,所以往往缺乏本身的理想。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柏拉图给予了诗和诗人更高的期待,渴望他们将灵感作为钥匙,通过理性去把握现实世界的真实,再运用诗的形式展现世界本身。
  综上所述,柏拉图的驱逐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驱逐,也不是自相矛盾的混乱态度,而是他坚持追寻真理的必然结果。他给予诗人的,是一种既批判又追寻的定位。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卷三)(卷十)[M].扬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古希腊)柏拉图.会饮[M].刘小枫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李茂增.柏拉图驱逐诗人重释[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3).
  [4]陈中梅.柏拉图对诗和诗人的批评[J].外国文学评论,1994(1).
  [5]王洪岳,童潇潇.诗人何为?——论柏拉图诗学观中的矛盾与中和之道[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6]李紫军.浅谈柏拉图对诗人和诗的暧昧态度——对柏拉图的诗学思想认识[J].安徽文学月刊,2010(6).
  责任编辑:景辰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 ”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产物,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庞大的使用人群,应该抓住时代特点,充分利用新时代“互联网 ”这把双刃剑,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的支持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道德信仰 培养路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149-02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进步给整
摘要:清代扬州盐商,财雄海内,盛极一时。其时,盐商间斗富成风,看重饮食的排场与规模,力求烹饪的精细及菜色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扬州盐商群体饮食文化,对淮扬菜系的发展兴盛起了重大推动作用。本文以盐商童岳荐与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为个案,对其食笋之法进行比较分析,窥一斑而知全貌,试析清代扬州盐商与淮扬菜系繁荣兴旺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扬州盐商 淮扬菜 食笋之法  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大学生勤工助学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其较为全面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高校和大学生的重视。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勤工助学的重要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主要原因以及形式,指出农林职业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对创业素质养成的推动作用,优化勤工助学平台,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勤工助学 创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要:借鉴koopman等人提出的价值增值分解模型,并通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以及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GVC_position)综合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竞争力问题。研究发现:第一,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内增值能力强于国外增值能力,而且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中间品由进口国加工出口到第三国的增值能力比中间品和最终品有进口国直接消费的增值能力强;第二,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有较
摘要: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是目前困扰我国旅游景点翻译规范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采用实例分析法,以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从翻译规范的角度指出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公共标示语 旅游景点 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049-02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如何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开展地域文化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辽宁地域文化为例,探究在对外汉语的背景下如何进行辽宁地域文化教学。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地域文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读者活动的策划组织是公共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要以读者为本,认真策划读者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阅读行列。发挥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论述了策划读者活动的意义、措施,并以郑州图书馆策划“你选我订”读者活动为例。  关键词:读者活动 公共图书馆 活动策划  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2018年3月以来,西安市出台了历史上“最宽松”的户籍新政,实行大学生落户的零门槛,打造“门槛最低、手续最简、机制最活”大学生落戶政策。本次调研以西安市本科所有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础环境维度、家庭保障维度、生活质量维度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探究得出大学生落户影响因素,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有效
摘要: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努力奋进的政治领导核心。数量庞大的党员群体选拔和初期培养工作多集中在高校,因而以高校为样本,以问题为导向。具体从入党教育系统化程度,进入党组织前后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大背景三个切入点来具体探究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关系。为培养新时期民族和国家优秀接班人出谋划策。  关键词:党员发展 教育系统化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腾讯公司的微信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移动社交软件后,如何利用好这一新媒体工具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当前高校共青团干部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应紧跟中央精神,抓住广阔的网络空间,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将新媒体,特别是微信平台作为发挥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