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管理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探讨多重管理的价值。
关键词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多重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2-0162-01
1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
从管理施予者对管理对象作用的方式上,管理可分为“有人的管理”与“无人的管理”。有人的管理,即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管理,管理的施予者是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的对象是劳作者及其劳作资料,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最显著的特征是管理人员的主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管理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观察人的社会生活现象,透视劳作场景,就会发现人的活动都是人做事的现象。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场所中,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用品做事,例如农民在田地里利用农具种地打粮;织工在厂房里利用织机织布;商人在商场利用柜台销售商品;医生在医院用医疗器具诊治病人等。人是能动因素,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物为人所用,事为人所做,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图1)。显然,管理的核心从根本上说,是对人做事的现象进行的管理。
2 多重管理概述
在自然界的人类社会里生活的人,具有两种角色,既是属于自然界系统的生物,又是属于人类社会系统的成员,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多重管理。
从管理因素或管理方的视野考察,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多重管理,主要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个人管理、家庭管理、单位管理、国家管理、全球管理与自然管理。
1)个人管理。个人管理,即是个人的自我管理。一般的正常人作为家庭成员、企事业单位成员等都存在自我管理,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计划安排并进行各种选择,特别是个体从业人尤其注重经营算计,进行经营管理。
2)家庭管理。家庭管理,即是家庭主要成员的管理,作为家人或家庭的成员,要符合家庭的要求与约束。家庭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进行生产、生活和消费活动,存在着养育子女、赡养老人,以及消费算计等方面的管理。
3)单位管理。单位管理,就是组织单位对所属人员进行的管理,包括农场、工厂、商店、医院、学校等社会组织的管理。这些组织又可分为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非盈利组织,他们分别从事某种社会事业,为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并进行各自的管理。
4)国家管理。国家管理,主要是国家各种职能机构对所属地区的社会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立法机构制定法律,政府机构通过规划、规章、政策进行管理等。国家管理可细化为许多具体内容,如包括从中央政府到省、地市、县区、乡镇各级政府的管理等。
5)全球管理。全球管理,就是作为人类社会管理者,为了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对全球的人类社会进行管理,包括对各类国家、各种社会、各个地区的人的活动的管理,如联合国机构对全球社会的经济、政治、教育、卫生、发展等进行的各方面管理。
6)自然管理。自然管理,就是自然界的自然机制、自然秩序与自然规律对人类的指示、约束与教训,主要是以气温、季节变化、植物生长等自然信息,用光、风、雨、雷、电、雹、灾等自然声音,告诫人类,指示人类的活动,对人进行管理。
上述的个人管理、家庭管理、单位管理、国家管理、全球管理与自然管理这六个方面的管理紧密相连,形成了“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具有特定机制与形式的管理体系。这种以自然管理为基础、以个人管理为根本与核心的六个方面的管理层层相扣,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了人类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3 多重管理的价值
实现科学发展是我们人类共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应重视研究多重管理论并运用其指导实践,这对于管理科学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与管理科学创新。长期以来,人类在自然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支配利用各种资源满足生活需要,自喻“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统治自然界。但是,肆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已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灾害增多,影响到了子孙后代的生活。这种状态的转变有赖于管理,而要做好管理,首先就应该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
从自然界的大视野重新研究认识管理,认为管理是自然力的作用,管理的实质是自然力的作为,在人生中存在着个人管理、家庭管理、单位管理、国家管理、全球管理与自然管理,这六个方面的管理相互联系作用,构成一个客观存在的管理体系,这是对管理的深入认识。多重管理论不仅指出了自然管理的存在与作用,还明确了以自然管理为基础、以个人管理为根本与核心的六个方面的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观念与管理科学,必须能够如实地体现管理的客观存在,揭示管理的客观真谛,顺应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势,体现时代要求,支持人类持续文明的美好生活。研究多重管理理论,在重视企业的组织管理、国家的政府管理与国际社会组织管理的同时,强调自然因素与个人的管理作用,提出以自然管理为基础、以个人管理为根本与核心,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丰富科学发展观。
2)有利于实现有效管理和科学发展。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在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问题的基本根源,这一矛盾直接表现为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与劳动能力有限的矛盾,一方面渴望增加收入,早日过上富裕生活;另一方面知识能力有限,劳作能力不强,从而不择手段地经营增收。这一矛盾导致个人管理、家庭管理、单位管理注重追求个人或组织局部利益,轻视或忽视社会整体利益。同时,国家对个人、家庭和组织单位管理不足,再加上全球管理的软性,自然管理的自动性,使得上述一系列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并持续地存在。
参考文献
[1]吴照云.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
[2]齐经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3.
关键词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多重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2-0162-01
1 以人为核心的管理
从管理施予者对管理对象作用的方式上,管理可分为“有人的管理”与“无人的管理”。有人的管理,即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管理,管理的施予者是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的对象是劳作者及其劳作资料,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环节,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最显著的特征是管理人员的主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管理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观察人的社会生活现象,透视劳作场景,就会发现人的活动都是人做事的现象。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场所中,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用品做事,例如农民在田地里利用农具种地打粮;织工在厂房里利用织机织布;商人在商场利用柜台销售商品;医生在医院用医疗器具诊治病人等。人是能动因素,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物为人所用,事为人所做,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图1)。显然,管理的核心从根本上说,是对人做事的现象进行的管理。
2 多重管理概述
在自然界的人类社会里生活的人,具有两种角色,既是属于自然界系统的生物,又是属于人类社会系统的成员,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多重管理。
从管理因素或管理方的视野考察,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多重管理,主要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个人管理、家庭管理、单位管理、国家管理、全球管理与自然管理。
1)个人管理。个人管理,即是个人的自我管理。一般的正常人作为家庭成员、企事业单位成员等都存在自我管理,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计划安排并进行各种选择,特别是个体从业人尤其注重经营算计,进行经营管理。
2)家庭管理。家庭管理,即是家庭主要成员的管理,作为家人或家庭的成员,要符合家庭的要求与约束。家庭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进行生产、生活和消费活动,存在着养育子女、赡养老人,以及消费算计等方面的管理。
3)单位管理。单位管理,就是组织单位对所属人员进行的管理,包括农场、工厂、商店、医院、学校等社会组织的管理。这些组织又可分为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非盈利组织,他们分别从事某种社会事业,为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并进行各自的管理。
4)国家管理。国家管理,主要是国家各种职能机构对所属地区的社会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立法机构制定法律,政府机构通过规划、规章、政策进行管理等。国家管理可细化为许多具体内容,如包括从中央政府到省、地市、县区、乡镇各级政府的管理等。
5)全球管理。全球管理,就是作为人类社会管理者,为了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对全球的人类社会进行管理,包括对各类国家、各种社会、各个地区的人的活动的管理,如联合国机构对全球社会的经济、政治、教育、卫生、发展等进行的各方面管理。
6)自然管理。自然管理,就是自然界的自然机制、自然秩序与自然规律对人类的指示、约束与教训,主要是以气温、季节变化、植物生长等自然信息,用光、风、雨、雷、电、雹、灾等自然声音,告诫人类,指示人类的活动,对人进行管理。
上述的个人管理、家庭管理、单位管理、国家管理、全球管理与自然管理这六个方面的管理紧密相连,形成了“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具有特定机制与形式的管理体系。这种以自然管理为基础、以个人管理为根本与核心的六个方面的管理层层相扣,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了人类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和谐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3 多重管理的价值
实现科学发展是我们人类共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应重视研究多重管理论并运用其指导实践,这对于管理科学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与管理科学创新。长期以来,人类在自然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支配利用各种资源满足生活需要,自喻“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统治自然界。但是,肆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已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灾害增多,影响到了子孙后代的生活。这种状态的转变有赖于管理,而要做好管理,首先就应该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
从自然界的大视野重新研究认识管理,认为管理是自然力的作用,管理的实质是自然力的作为,在人生中存在着个人管理、家庭管理、单位管理、国家管理、全球管理与自然管理,这六个方面的管理相互联系作用,构成一个客观存在的管理体系,这是对管理的深入认识。多重管理论不仅指出了自然管理的存在与作用,还明确了以自然管理为基础、以个人管理为根本与核心的六个方面的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观念与管理科学,必须能够如实地体现管理的客观存在,揭示管理的客观真谛,顺应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势,体现时代要求,支持人类持续文明的美好生活。研究多重管理理论,在重视企业的组织管理、国家的政府管理与国际社会组织管理的同时,强调自然因素与个人的管理作用,提出以自然管理为基础、以个人管理为根本与核心,有利于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丰富科学发展观。
2)有利于实现有效管理和科学发展。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在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问题的基本根源,这一矛盾直接表现为对富裕生活的追求与劳动能力有限的矛盾,一方面渴望增加收入,早日过上富裕生活;另一方面知识能力有限,劳作能力不强,从而不择手段地经营增收。这一矛盾导致个人管理、家庭管理、单位管理注重追求个人或组织局部利益,轻视或忽视社会整体利益。同时,国家对个人、家庭和组织单位管理不足,再加上全球管理的软性,自然管理的自动性,使得上述一系列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并持续地存在。
参考文献
[1]吴照云.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
[2]齐经民.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