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互联网 教学打造信息化精准课堂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如何打造精准高效的物理课堂,笔者借力互联网 物理教学,以山东省优秀德育课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的《磁现象和磁场》一课为例,从精确树立学习目标、精心开发课程资源、精巧设计课堂提问和精准实施课堂干预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精准教学;信息化;互联网 ;学习目标;课程资源;课堂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1-0064-3
  精准教学(Precision Instruction,PI)是一种高效的面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可促使学习者取得学业进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精准教学中,尝试互联网 物理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提高课堂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结合人教版教材选修3-1第三章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如图1所示)。
  1 精确树立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首先要精确树立学习目标。精准教学的目标不仅包括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目标,还必须将这些细化为学生完成的子目标,这些子目标因不同学情而异,所以精准教学的子目标具有个性化特征。
  笔者结合《磁现象和磁场》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制定学生需要完成的子目标(如表1)。
  教学中,通过实现以上子目标,精确地针对学生学习某一知识或技能的具体问题进行教学,以完成精准教学最大的价值。
  2 精心开发课程资源
  在确定目标之后,需要针对重点知识和技能开发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时代的学习材料突破了传统的教材概念,扩展成为“学材” “习材” “创材”,表现形式也已经从纸质材料扩展到了数字化材料。
  《磁现象和磁场》是《磁场》这一章的开篇,课程内容包括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磁场的基本性质和地磁场的基本知识。教材因篇幅局限,将漫长的磁学发展史减缩成两页的课程内容。为了精准、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视野,笔者在课本的基础上广泛选取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了20页的电子教材(如图2)导入pad供学生学习,其中囊括中西方磁学发展纵览、电磁学发展历史梗概、地磁场探秘和磁学趣味实验等几大板块,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源远流长的物理学史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电子教材可以将其中蕴含的精彩探究过程和求实的感人故事向学生立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同时,它具有沟通科学和人文的桥梁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3 精巧设计课堂提问
  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高效性。对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在开发教学过程时,就更需要精巧地设计课堂提问。
  《磁现象和磁场》的学习主题之一“求索电与磁”是重点,学生最初会认为奥斯特是“碰巧”获得了这一重大发现,然而,奥斯特的发现并非偶然。让学生深刻理解当时发现的历史背景,可以更加精确地体现课程思想,完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情景片段摘录】
  请针对以下三个问题学习电子书的内容,找到答案。
  【师】(1)回顾以往的学习,思考电和磁有关吗?
  (2)早期人们是通过哪些自然现象,开始形成了电和磁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思想?
  (3)电与磁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一问题19世纪初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持怎样的观点?
  (4)奥斯特的思想基础和实验实证是怎样的?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答,摒弃了冗长阅读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带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地参与学习,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同时又体会到奥斯特实验背后丰富的历史背景。一方面电磁的相似性和自然界的问号向人们昭示两者有关;另一方面科学家和哲学家不同观点的激烈纷争又引人入胜;最后,一位擅长哲学的科学家奥斯特揭开了谜底,他坚信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正是这个哲学信念支撑他有意识地探索并找到答案。这一段学习,通过精巧的设问引领,展示科学发现的纷争和融合,自然地渗透“世间万物统一又相互联系”的哲学观点,润物无声,浑然天成。
  4 精准实施课堂干预
  运用信息化手段,借力互联网 教学,采用Aischool软件,可以完成精准教学的数据决策,判定当前学生的学习表现是否能够完成学习目标。结合Aischool软件对本节课实施精准干预,具体体现如表2。
  实践证明,结合Aischool软件对本节课实施精准干预,实时高效地完成了课堂干预,实现了最初的设计构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 语
  互联网 大数据 学科教学,使精准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精准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程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个性化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通过对数据的判定分析诊断并改进学习问题,增强学生的学科优势,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來实现精准教学,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栏目编辑 邓 磊)
其他文献
摘要:每一位有经验的物理教师,希望每一届的学生在物理开学第一课即序言课上受益匪浅。笔者尝试着在序言课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进,将物理学以实验为载体,以想象为翅膀,以团结合作为主要手段,等需要大家多动手,多探索,多发现,多思考,多总结,多合作,多想象……的教学理念交给学生,引入歌曲《超越梦想》,用音乐带动人的情感;用游戏来主导本节课,达到寓教于乐,意义深远;把实验做为本节课的主旋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为研究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利用图书馆门禁信息之间的关系,此项研究选取了防灾科技学院2017和2018届学生的成绩数据和图书馆门禁信息,并从门禁信息中提取出学生去图书馆学习的时长和次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学生成绩和学生去图书馆学习的次数及时长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去图书馆的时间和次数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关联程度比较高。  关键词:学生成绩;图书馆门禁;Aprior
摘 要:不同探究水平的学生对开放性较高的原始物理问题所能达到的探究程度不同,由此本文提出分层次探究的想法,基于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特点,将探究分为3类,即基础性水平探究、提高性水平探究、综合性水平探究,并以IYPY赛题“射流与薄膜”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原始物理问题;分层次探究;“射流与薄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2-0012-5 
摘要:课堂中教与学活动经历应该是实现方法目标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例《探究安培力》中,“安培力的方向”、“安培力的大小”、“安培力知识的简单运用”三个段落的学习活动经历都是学生获取方法的素材。在课堂中通过关注物理知识形成过程、注重技能生成与知识运用过程、突出学科物理思维等方式将方法目标细化.就可以使学生借助活动经历习得物理方法,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目标;课程资源;活动
摘 要:本文以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行为反思为例,通过对笔者在课堂发生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设计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及教学组织等进行教学反思,并从学习效果审视其行为的合理性,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为研究导向,养成理性思考教学和深度反思教学的习惯,促进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行为改进,实现“教”与“学”两者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教学行为;行为依据;教学反思;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本文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课例,从素养课堂关键元素“情境、问题、体验、交流”的角度去分析,倡导课堂教学要体现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问题;体验;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4(S)-0019-3  目前我校正积极推广素养教育。素养课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关键元素是:情境、问题、体验
摘 要:文章从试题评析、一题多解、题目溯源、教学启示等角度去分析高考真题,寻找高考真题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考试题;试题评析;解法探究;题目溯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2-0035-4  1 高考试题呈现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21题) 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
摘要:通过形象的宏观实验模拟,让学生理解微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自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拟演示器,帮助学生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废旧物品;自制;分子力;模拟演示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0)9(S)-0060-1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微观
摘 要:教学情境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具体的背景,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分析、判断等,使其认知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等,利用各种媒介、方法、素材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文章结合“光的偏振”一课的内容,讨论了实践中如何从不同角度设置具体情境。  关键词:情境;情境创设;光的偏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以项目式驱动为主。在“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也变得多样化。结合职业教育的项目式驱动过程和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工程师为顾问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文章以《计算机组网技术与工程》课程为例,介绍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在项目驱动型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该模式开展教学能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