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衰弱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来源 :北京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er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居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1]。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一种增龄性慢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年龄≥65岁)高血压尤其是高龄(年龄≥80岁)患者的血压管理日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时启动药物治疗,合理的血压控制目标都是需要规范的。而老年人尤其是高龄患者,存在着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血压异常波动、假性高血压发生率增加、多病共存、衰弱、认知障碍、生存期有限等复杂情况,使血压难以控制;并且在目前大多数指南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medical device related pressure injury,MDRPI)的原因。方法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PICU的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事件,对MDRPI患儿的分期、损伤部位、器械类型、疾病类型、通气方式、意识状态等进行分析,并与其他PI的特征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共收集53例
目的分析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发生与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患者均接受CT或MRI检查,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其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溶栓治疗后共14例患者出现HT现象,发生率为17.5%;两组患者年龄、BMI及相关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与无